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现力泛指一种表达人的情感、情绪的能力,是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在竞技健美操中,表现力是最大程度地感染裁判和观众,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表现力现状的调查研究,寻找健美操专项学生表现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专项学生普遍存在表现力不佳的情况,艺术修养、人文素养、身体能力、技术水平、项目特点、面部表情传达能力及意念和气息的运用等几方面为影响表现力的主要因素.根据各因素对健美操专项学生表现力的发挥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吴未来  缪淼 《精武》2012,(2):18-19
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参加健美操专项课前后五项身体素质水平的对比研究,反映出进行健美操专项训练有利于大学女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参加其他专项选修的女大学生作横向比较,健美操专项与其他专项在身体素质的发展上各有侧重,参加健美操专项选修后,学生的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的提高幅度明显好于其他专项。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总结健美操专修课教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因素,指出培养学生专项能力是现代健美操专项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提出了一些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使健美操教学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对现代健美操专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依据健美操项目特点及专项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阐明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包含的主要内容,提出促进健美操人才专项能力培养策略,为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专项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研究认为: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在其学习全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必须保证学生专项能力培养的根本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构筑以专项知识、运动能力和教学能力为主,以创编能力、竞训能力和表演能力为辅的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培养模式;专项知识是理论指引、运动能力是发展基础、教学能力是学习重点、创编能力是创新需求、竞训能力是实践拓展、表演能力是体育艺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近两年来安徽省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专项毕业生就业及社会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去向重点集中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目前中小学校对健美操专项毕业生有较大的需求,影响健美操专项毕业生就业因素有学生就业观念偏高,教学能力欠缺,技能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提出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需加以完善、加强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等对策,为提高健美操专项毕业生在教育教学岗位的就业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情绪劳动"视角,从健美操课堂的教学特性及学生个人长远发展的角度,采用文献综述法论述强化高校健美操公共课堂学生情绪劳动的可行性,分析学生情绪劳动的重要性,提出促使学生付出情绪劳动的策略,以及强化学生情绪劳动过程中健美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晶晶 《体育科技》2010,31(4):85-88
对武汉体育学院221名健美操专项的学生进行了关于运动损伤的调查,得出了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列出了可以采用的预防措施,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健美操专项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沈阳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人才素质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健美操专项在沈阳体育学院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术科项目。自 1 994年开设此专项以来 ,已有大约 80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为了探索本专项未来的发展 ,使本专项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需求 ,我们对健美操专项毕业生以及健身俱乐部的学员对健美操专项人才素质的要求进行调查 ,结合专家和在校的该专项的学生对人才素质的看法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视角探讨健美操专项人才素质结构 ,为我院的健美操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1   研究方法1 .1 文献资料法参阅《教育人才素质研究》、《教师能力学》等有关专著、论文 2 0余篇。1 .2 …  相似文献   

9.
对体育教育专业142名不同专项学生的运动可塑性进行测试表明:体育舞蹈、体操和健美操专项学生的运动可塑性最高,排球和田径专项学生的运动可塑性较低。并提出加大不同专项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定期进行大规模的交叉学科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吕慧青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4):44-45,5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8所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学生参加健美操学习的心理趋向进行调查与研究,并结合本院健美操教学实际,实施了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创新能力为重要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健美操专项课教育模式,为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改革提供新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柔韧素质是健美操专业学生的专项素质之一,通过对普通高校健美操专业学生分组对照进行柔韧性训练的实验研究,认为对训练肌群辅以按摩器振颤刺激,可大大提高柔韧性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实验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健美操专项教学中学生形成的心理成因及主要表现,在健美操专项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进行试验研究,表明分组教学模式的实施对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因其兼具健身塑形、休闲娱乐和体育竞赛的特点,一直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健美操教学中体能训练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学生健美操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加入使学生感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游戏,可以改变单一死板的练习模式让训练愉快地进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健美操专项体能训练的游戏化研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教学实验等方法,对高校健美操专业课中体态语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在阐述体态语的内容及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健美操专业课中体态语的运用对学生学习动作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自我评价及对课程的认可程度进行调查和数据的对比分析,全面仔细地研究健美操专业课中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影响,旨在丰富健美操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健美操学科的发展。调查结果表明:体态语在高校健美操专业课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动作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多年来,我校体育教学有些墨守陈规,教学内容重复,学生上体育课普遍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倦情绪。我们从1982年开始改革体育教学,为具有一定运动水平的学生开设专项体育课。根据当时的师资和场地条件,开设了篮、排、足球专项课。逐渐三大球也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要求了。为此,教研室先后派出九名中青年教师到外省市进修学习。很快又增设了网球、乒乓球、武术、艺术体操和健美等五个专项课。今年暑假后还准备增设举重、拳击专项课。专项体育课深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6.
郭红艳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6):40-41,50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教学实践、数据统计等手段,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职业院校女生进行健美操专项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是职业院校女生最喜爱而且是最有效的运动和锻炼项目,学生的耐力素质、身体机能、身体柔韧性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显然,相较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健美操专项训练对提高职业院校女生健康体质具有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专项的实训课程如何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其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要素。本文以高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健美操专项实训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健美操实训内容、形式以及成绩评定等现状的调查,提出改善健美操实训课程设置的建议,旨在促进健美操实训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各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5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大纲和健美操老师为研究对象,对这5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设置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各高校健美操专项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与学生需求矛盾;课程设置过于偏重技能教学而忽略理论课程的讲授。给出如下建议:适当降低传统课程的授课时数;增加流行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的比重;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丰富理论课的授课内容。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各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5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教学大纲和健美操老师为研究对象,对这5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设置进行系统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各高校健美操专项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与学生需求矛盾;课程设置过于偏重技能教学而忽略理论课程的讲授.给出如下建议:适当降低传统课程的授课时数;增加流行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的比重;增加理论课的授课时数、丰富理论课的授课内容.  相似文献   

20.
采用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测量对比、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我院健美操专项班医学女大学生进行为期1学年的健美操"整体教学"的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健美操"整体教学"对医大女学生的敌对、偏执因子指标有显著性提高,对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情绪状态、恐惧因子指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实验表明健美操"整体教学"对医大女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全面积极的促进和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