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患者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高职学生患者的68株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职学生患者致病菌种的前三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6.76%)、铜缘假单胞菌(17.65%)、大肠埃希氏菌(16.1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福普汀的敏感率较高保持为100%,但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很高,达到97.5%,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强。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提高,临床上应重视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1年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API鉴定和ATB药敏板条及纸片扩散法对2011年临床分离1127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127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6.8%,革兰阳性菌占23.2%。革兰阴性菌中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45.7%(395/865)、肺炎克雷伯菌10.6%(92/865)和铜绿假单胞菌9.0%(78/865);革兰阳性菌中前3位为屎肠球菌27.1%(71/262)、金黄色葡萄球菌24.8%(65/262)和表皮葡萄球菌16.0%(42/26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9.2%(15/78)和32.8%(23/70);MRSA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的32.3%(21/65)和83.3%(40/48)。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方法:应用VITET-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种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阿莫西林/棒酸、庆大霉素、头孢类、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75%、75%、20%、70%、55%、50%、13%,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头孢他啶(7.22%)和头孢吡肟(11.86%)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其全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其它菌耐药率都超过14%。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医院检验科应加强细菌感染控制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医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出281株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分别是亚胺培南(89.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5%)、头孢他啶(86.1%)和头孢吡肟(82.8%),亚胺培南有耐药增加的趋势。其来源主要是痰液和创面分泌物(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主要以骨科、内科和脑外科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早进行菌株培养和药敏,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上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张家口地区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对31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并与抗生素耐药谱分型比较。结果:31株铜绿假单胞菌RAPD分型共有9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基因A型17株,占54.8%。抗生素耐药谱分型有6型。结论:基因A型为优势菌株,且为多重耐药,是这一年来张家口地区呼吸遭感染的相关菌株,RAPD分型在医院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的分析某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799份ICU标本,医院感染分离菌株249株,检出率31.16%。首位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0株,24.10%),其次鲍曼不动杆菌(55株,22.09%),第三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15.66%)。分离菌中标本来源痰和咽拭子最常见,其次静脉血、静脉导管。洋葱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人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非发酵菌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并且耐药性强。因此治疗医院感染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院内感染和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应用VITEK2-Compact 自动鉴定及药敏仪鉴定菌株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细菌705株,其中主要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3株(21.70%)﹑铜绿假单胞菌146株(20.71%)﹑大肠埃希菌104株(14.75%)﹑肺炎克雷伯菌79株(11.21%)﹑鲍曼不动杆菌54株(7.66%)。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有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对除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有较高的敏感率外,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ICU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感染的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均存在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效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三种抗生素单用时对3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微量液体平板棋盘法测出联合用药时对这些菌株的MIC,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协同作用为35.5%~38.7%,相加作用为41.9%~45.2%,无关作用为16.1%~22.6%,无拮抗效应。结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无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了解头孢吡肟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2004年收集的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821株(主要为便、痰、尿液、脓汁和胸腹水等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WHO 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2004年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为67.7%~82.3%;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为76.7%.2004年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耐药性的比较表明,头孢吡肟耐药性低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耐药性明显低于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结论]头孢吡肟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关系,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分析结果;采用用药频度分析法对本院近3年抗菌药物消耗量进行统计及排序;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相关性分析.结果:3年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平均下降率为21.23%;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随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升高呈上升趋势,而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随环丙沙星用用药频度下降呈降低趋势.结论: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可能减缓细菌的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常规药敏试验中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了解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58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酶阳性率,并对其体抗生素耐药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总阳性率24.7%.21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菌株66株,阳性率30.1%,36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ESBLS菌株79株,阳性率21.5%.ESBLS产酶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性高达86.4%—100%.较不产ESBLS菌株高74.6%—83.1%.所有受试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治疗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应用碳西霉类、头霉烯类,或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拯救了数以万计生命.然而,随着抗生素临床应用的普及,由β-内酰胺酶导致的致病菌耐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耐药菌的进化和传播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和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检测/抑制β-内酰胺酶的活性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治疗感染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特异性检测、抑制β-内酰胺酶的相关方法和临床应用已有报道.本综述主要阐述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的耐药机理,总结近年来β-内酰胺酶荧光探针和抑制剂的发展,以期为今后设计特异性高、灵敏度强的该类荧光探针和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襄樊市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部送检的呼吸道感染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分离出病原菌536株,并按照NCCLS标准用K-B法对临床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从1327份合格痰液标本中检出53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居首位,占66.0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革兰阳性菌占33.96%,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菌株逐年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细菌,且其耐药性严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和避免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出现尤为关键。临床上有呼吸道感染证候的可疑患者,应做痰液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避免在临床上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与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效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三种抗生素单用时对3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微量液体平板棋盘法测出联合用药时对这些菌株的MIC,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协同作用为35.5%~38.7%,相加作用为41.9%~45.2%,无关作用为16.1%~22.6%,无拮抗效应.结论: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呼吸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无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黔产干姜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采用纸片法研究干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并用试管法测定了最低抑菌浓度.从超临界提取的黔产干姜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4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α-姜烯(45.52%),β-倍半水芹烯(15.55%),α-法呢烯(9.79%),β-甜没药烯(6.21%),A-姜黄烯(5.01%),姜酮(3.13%);干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经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50μL/L.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保山某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尿路感染病原菌占第一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4.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0%),次之为表皮葡萄球菌(4.3%);病原菌在临床各科室分布情况为泌尿科45.7%、康复科20%、ICU14.3%;52株大肠埃希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氨苄西林98%、复方新诺明76.9%、庆大霉素65.4%,52株大肠埃希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均敏感;52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Ig/29株占55.8%,非产ESBLs的23株占44.2%。结论: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科室分布以泌尿科为首,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医生应依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铜绿假单胞菌又称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空气、水、土壤、正常人体皮肤、肠道和呼吸道都有存在,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感染中有逐渐增多趋势,现将我院2003.10-2005.10月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共68例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桑螵蛸脂类提取物的成分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和抗生物膜作用。创新点:中国传统中药桑螵蛸一直广泛应用于肾病的治疗,在抗菌领域未见报道,本实验首次证明桑螵蛸脂类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生物膜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桑螵蛸脂质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比例。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观察桑螵蛸脂类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应并测定最小抑制浓度(MIC)。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镜(SEM)进行抑制生物被膜的试验。结论:桑螵蛸脂类提取物中含有16种化合物,最丰富的成分分别是倍半萜类化合物、单萜和微量芳香族化合物。桑螵蛸脂类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4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莆田学院学报》2019,(2):12-15
研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痰/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350例患者中有139例痰/肺泡灌洗液培养出病原菌157株,包括125株革兰氏阴性菌(79. 6%)、22株真菌(14. 0%)和10株革兰氏阳性菌(6. 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大多数(96株,61. 1%)。结果表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主要的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抗感染治疗时应选择能够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敏感药物,另外应警惕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肉桂挥发油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肉桂挥发油对11种62株临床分离细菌和5株白假丝酵母真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统计分析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共5个种属的MIC50和MIC9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肉桂挥发油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共5个种属菌株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表明,肉桂挥发油对所有受试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71.11mg/mL,且对耐药菌株和敏感株有相同的抗菌活性.肉桂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活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明显低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活性(P<0.01);对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活性均明显强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