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逸霏 《科教文汇》2012,(14):190-191
现实中各种诱惑往往使人迷失自己,分不清什么才是自己实际的需求,各种扭曲的欲望驱使个体做出错误的决定,不仅伤害了自身,也危害了其他社会成员的合法利益。那么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性,并寻求欲望与需求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青年学生,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尽快有所成就,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如何成功,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或答案。我想重要的是做人的智慧与做学问的聪明。  相似文献   

3.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相似文献   

4.
《世界发明》2005,(7):83-83
需要一部什么样的相机才合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看重外表,有些人则强调功能.还有一些人只需要最经济的产品,只要能够用最小的花费获得一台相机就可以了。事实上,现在市场上的数码相机型号众多,即使考虑好了自己的需要,你也很容易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最具个性的产品才能在第一时间脱颖而出,吸引用户的目光,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们也会让主人在人群中显得更加出众。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个性十足的IR-300的表现吧。  相似文献   

5.
“向荒山要粮,向大海要地”一向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豪言壮语。人的这种想法似乎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因为人不仅要吃饱穿暖,还要生活得更舒服更现代更文明。改造环境的另一个动力当然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自然、认识万事万物机理的本性。 可是,人类每一次对环境的开发和改造,都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毁灭性灾难,这种现象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在今天更为严重,这使我们不得不沉思:环境需要改造吗? 答案当然见仁见智,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需要改造的恰恰是人而不是环境,因为与人相比,环境已经够好了。所有反对…  相似文献   

6.
论基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迅速的掌握信息和更新自己知识结构的欲望愈来愈强烈。但是这种欲望往往受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生活的环境和自身经经状况的限制,从而阻碍了人们对新知识的获得,阻碍了新知识为经济建设所利用。图书馆作为服务经济建设、传播知识的中介,如果与不同行业、不同知识结构的人建立稳定的联系制度,将会提高书刊利用率,并加快新知识、新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同时,还能弥补专业管理人员不足。这对于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得到人们更广泛的支持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7.
方留民 《科学中国》2007,(12):64-64
人能埋藏让自己不快的记忆,这种由来已久的说法被证实是正确的。周四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能够大概解释大脑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相似文献   

8.
张焱 《百科知识》2010,(15):39-40
《礼记》中记载着孔子关于人生欲望的论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两件事最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欲望:一个是吃,一个是性。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于吃的欲望,只是吃饱不饿就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高校科研处的工作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但又无庸否认,也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无成熟规范的理论和经验可循一样,高校科研处的工作也只能在摸索中开拓前进,就是对已有的经验也有待于从规律性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和总结提高。本文即想从这种角度对新形势、新要求下高校科研处的职能、性质和人员素质问题作些探讨,并希望这种探讨能有助于高校科研处的同志们更重视和热爱自己的工作,有助于其他人对科研处工作的理解。一、认识前提探讨新形势下高校科研处的职能、性质、人员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的本性中确实存在好奇心。当这种好奇欲望指向自然时,会引导人获得知识和经验,推动文明的发展:而当好奇欲望指向别人的隐私时,就是不应该被鼓励的“偷窥”了。从心理学角度看,偷窥可能是一系列复杂欲望和动机的反映。性变态者的偷窥,如窥阴癖、窥淫癖,受扭曲的性欲望的驱使;而普通人的偷窥则可能是出于想了解别人的真实情况,或想控制别人,或想获取某种秘密等目的。  相似文献   

11.
自学的主要形式是阅读,在教学中,不论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总要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一可以指导探索发掘课文内容的方向;二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思考得出正确答案;三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使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境界。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欲望;不同时期又会因不同环境、新知识、新信息而出现不同的新欲望。光有欲望却不设法去实现它,束之高阁,人本来就具有的创造力反而会逐渐萎缩衰退。创造的欲望诱发着有志者去实现它,在努力实现创造欲望的过程中培养和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信息》2004,(6):56-57
在农村,经常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开山凿石,自己烧砖制瓦,自己做木工活,最终把房子盖起来了,嘿,朝向通风,冬暖夏凉,还都没有问题,这样的人融“设计者”、“制造者”、“使用者”多种身份于一体,是中国人眼里最厉害的“高手”;做事业,如果谁能够自己研究产品,自己开发市场,自己管理经营,这样的人,应该更算是“高高手”!面对规模化市场经济,我们虽然不提倡这种“个人全能”,但如果真碰上这样的能人,还是必须录入史册的——  相似文献   

14.
发明创造是人的一种特殊本能,用创造性的方式关注和参与各种活动,是发明家内心的欲望和动力.而几乎所有的发明家,他们的活动之所以富有创造性,都在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许多人在休息活动期间也都善于联想和探索,或仿造、或改进、或更新,进而产生灵感.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吗?     
正你为何会觉得自己的照片丑?你正在翻阅朋友的相册,突然看到一张照片中有自己。照片中的你看起来和你自己很像,但是总觉得很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如何感知自己?我们又在用什么样的工具在感知自己?答案是——镜子。这是一个相当个人的视野,你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这种视野的人。不管什么人,拿着什么相机捕捉你,和你自己的视野永远不可能相同。在一项名为"颠倒的人像和曝光效应的假设"的研究中,心理学家解释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从未停止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精神体现为人的理性,人能够运用理性的能力越强,他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乃至于改变自身的可能性就越大,在理性光辉的照耀下定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能使我们古老的文明得到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自主学习,自行探究"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课堂活跃,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在探索中能够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评价解决问题,在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得到科学引导,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道德的内在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科学是人类通过认识与变革外部自然以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来满足自身的欲望 ,而道德则是人类通过调节与规范自己的内在行为 ,使自己主观能动性得到合理的发挥 ,从而在实践中能够从外界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自身的需求。道德还能够引导科学发展的方向 ,使科学永远朝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迈进。所以科学与道德是统一的 ,它们统一的基础是人。科学总是不断地在加速发展着的 ,而道德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它们之间必然会出现分离。当然 ,这种适度的分离对于科学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当科学与道德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时候 ,科学与道德彼此才能够获得充分的发展 ,从而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9.
张振生 《科学中国人》2014,(4S):136-13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相似文献   

20.
于晶 《未来与发展》1991,7(2):46-47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开始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即由小教育向大教育转变。随着这种变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感到了它的深刻性与广泛性,并引起了教育理论界极大的关注与广泛的探讨。在所有这些探讨中,巩其庆、郭长征合著的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教育引论》一书,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与探索,简要评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