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地震应急救援过程中档案馆工作活动为例,结合其他重大灾害的应急救援情况,定位了重大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档案馆的普通公务救援者、档案抢救修复者、档案信息服务者、档案资料收集者角色,并进一步分析了档案馆应如何更好地扮演这些角色,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剧烈,成为社会化媒体中灾难议题的新面向。现以郑州“7·20”特大暴雨微博话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对社会化实时传播与救援实践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多元主体在合奏中形成自由、互通、互达的传播网络;通过多重叙事建构此次事件,以官方界定为分界点,划分为在场化调侃和全民行动两个阶段。因此认为极端天气事件具有液态的自发性组织传播机制和“非正式”救援与“全民”救援并存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弱势群体信息援助与支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援助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免费或以较低的费用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产品或服务,它应与现已存在的医疗救助、法律援助体系等互为补充,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信息援助实施的理念是“助人自助”,稀释和淡化“信息歧视”,提升弱势群体的竞争和生存能力,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机会,从而改变他们的弱势处境与状态。文章在分析弱势群体与信息“歧视”的原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援助的具体措施有:了解情况,制定方案;构建相应信息资源体系,发挥图书馆最大化社会效益;减免费用,加大援助力度;构建社会各界合作机制,提高信息援助实效;传媒在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建立社会信息援助保障制度、法规,切实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消除“文化饥渴”,促进民族文化复兴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雅安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开设了官方救灾微博——“@雅安芦山抗震救灾”,实时发布救援信息,与民众进行互动交流。协助救灾行动。微博在公开灾情、普及自救知识、组织救援方面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再次被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不可能没有灾害。救灾,在客观上彰显了一个国家包括国民的爱心、良知及政府管理水准在内的综合国力。 救灾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健康和尊严看作是第一位的——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人,是一个一个的人;受灾的人和救援的人。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2,(4)
媒介研究对新媒介及技术发展早期阶段的关注,导致媒介在生命周期其他阶段与社会文化的复杂互动被忽略。文章运用实物分析及参与观察法,探讨传真机这一类型的旧技术,何以作为有效的交流体裁嵌入新的媒介结构:再中介化中的去中介化机制,使其承载了“先进技术”的想象,体现了媒介透明性的文化理想和“在场”的深层渴望。再制度化过程中,直感性较低的“旧媒介”成为一种弹性沟通机制,维系并建构了科层制的组织空间与社会关系。媒介的潜力取决于人们如何协调表达、参与结构和身份建构,其“新”与“旧”作为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在与其他媒介以及与人的动态关系中不断地被协商。再中介化不仅是媒介之间互动的技术过程,还包含宏观的社会物质文化网络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在公民组织相对不足的中国,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在救灾、救护、救援方面最具经验的中国红十字会,因各种压力集中于一身,而显示出某种程度的措手不及。在物流和信息极其发达的今天,四川红十字会还是以极其传统的救援机制,让没有记录或记录不明的物资发放方式维持了整整10天。  相似文献   

8.
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是科学救灾、快速救援的基本要求,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保障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政策下对用户身份进行快速认证,对灾害应急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灾害应急遥感数据共享服务中用户信息共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灾害应急遥感用户信息共享的方法.该方法依靠区块链分布式存储、链上数据安全可靠等特性,由数据中心为各自...  相似文献   

9.
张雯 《新闻世界》2014,(9):145-146
在余姚水灾的救援活动中,自媒体作为一支具有代表性的力量,运用自媒体本身传播范围广、扩散快等特点,在政府即时通讯网络、群众网络动员救灾及网络舆论监督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但是,自媒体在展现了积极作用时,也暴露出了信息失真、情绪泛滥及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并且在灾害前期还出现了独有的"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肯定了意见领袖及自媒体平台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对网络舆论监管的方式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其一,微博“碎片化”的“症候学”与正面价值之争。彭兰在《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中提出,建立在碎片化社会基础上的微博信息碎片化代表着传播模式的变革,其正面价值的发挥通过‘全民投票”的信息碎片筛选机制、“自组织”内的信息碎片优化机制、专业媒体的碎片整合机制三种途径得以实现。这为客观、全面看待微博的碎片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饶大师 《青年记者》2008,(10):63-64
苍南县地处沿海,是浙江的南大门,也是我国遭受热带风暴、台风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面对接踵而至的台风,苍南广播电视台按照“以人为本,科学防御”的抗台工作方针,建立了台风报道应急机制,专门制定了《抗台报道预案》,按照台风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报道方案,对宣传报道各项任务进行细分,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同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优势,创新报道理念和机制,积极介入抗台救灾斗争,融新闻宣传与信息服务于一体,努力打造新闻媒体抗台救灾的“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2.
灾害信息传播是指灾害信息的传递以及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要素的总和。灾害信息传播具有鲜明的内容限制,既包含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包含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静态要素。通过这个概念,可以发现:灾害信息传播是以灾害事件的发生为前提的;灾害信息传播既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也要注重社会效果;灾害信息传播是一个历史概念,这一概念的外延随着媒介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环境下突发灾害事件传播及舆情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这一背景下,主流媒体如何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使命?在应对2021年7月台风"烟花"造成的暴雨灾害报道中,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及时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完整、鲜活生动的信息产品,履行了主流媒体防灾、抗灾、救灾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洪岩 《新闻世界》2012,(1):66-67
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效的心理援助有助于当事人恢复心理平衡,是确保相关群众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在紧急时刻广播媒体实施心理“救灾”的独特优势,广播的心理援助在各种突发事件中的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郝妍 《青年记者》2017,(2):88-89
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带来信息生产领域的变革,同时也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网络微商.在微信朋友圈中,他们同时扮演着“朋友”和“商人”两种角色.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认为,在人际互动中,人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技巧塑造自己给人的印象,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的特定看法,并据此作出符合行动者愿望的反应.①表演者的外貌、言谈举止等非语言特征作为个人前台,展示其社会身份的“外表”与情境互动的“举止”,直接影响双方的信息获取与印象评价.社交网络时代,非线性传播与中介化交流使表演者可以选择性地自我呈现,增强了其自我呈现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3,(21):28-33
灾害信息传播者是灾害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连接着灾害事实和灾害讯息。根据身份的不同,可以将灾害信息传播者分为政府传播者、公众传播者和媒体传播者。政府传播者承担着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灾损发布的责任,是灾害讯息最权威的来源。公众传播者有效弥补了专业传播者在灾害突发现场的"缺席",及时记录第一现场的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传播者承担着信息编辑和信息传递的责任,是灾害事件中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为频发的国家之一,网络上的灾害讨论信息容易引发负面舆情影响,危害社会稳定,研究自然灾害事件的舆情主题演化规律能协助政府制定舆论管理策略。[方法/过程]本文以两次暴雨洪涝灾害“2021年7·20河南暴雨”及“2020年中国南方洪涝灾害”事件为背景,采用Correlated Topic Model(CTM)主题模型分析方法对知乎用户所发布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具体而言,本文结合主题强度和主题传播广度两方面分析用户在暴雨灾害中的注意力转变,并深入探究了用户参与情况对主题传播的影响,进而推演灾害期间主题传播内容与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得出了两次自然灾害事件的主题传播内容与演化过程情况,为未来自然灾害事件中政府的舆情应对和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追求信息权利的平等成为推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性因素。弱势群体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享有信息权利。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援助,这既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表现,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新闻传播在社会发展、社会表达、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福利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大众传媒对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援助,不仅切实可行,而且显得相当迫切与必要。  相似文献   

19.
李凡 《青年记者》2021,(17):14-15
前不久暴发的河南暴雨灾害暴露出应急传播体系存在信息传递障碍、传播效能质量不高、传播队伍建设不足等短板。在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使命的前提下,应坚守职业伦理和职业操守,利用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化解外部不利因素影响;加强应急传播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合成能力,提供精准服务助力应急保障水平和救灾效能提升,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张瑾娴 《新闻世界》2012,(10):181-183
本文结合2012年的灾难事件,分析认为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在灾害发生之前、之时、之后,媒体本身在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以及监督动员的功能同时,更应该加强对环境的监测预警,引导救灾防灾,最大程度地避免灾害发生及其带来的损伤,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的守望价值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