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表现”自已,人们会说教师在“做秀”。如果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呢。大家会赞赏课堂的活跃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就是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针对传统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尊严,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提出了表现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增加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等要求。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要注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是最好的生长个性的土壤!”一位教育专家如是说。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当因人而异,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形成,也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一、读出个性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语言修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个片段、一篇文章,如果老师是怎么读的,优秀学生是怎么读的,其他学生就怎么读,全班形成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萍 《教育导刊》2001,(15):16-18
在教育学中,个性是个体在其自身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其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心理特性的综合。个性教育则可以相应地理解为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虽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个性在个体发展、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对“个性”本身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实际上,“个性”是一个中性概念,既包括积极的健全的个性,又包括消极的缺失的个性。教育中要培养的当然不是消极个性,而是积极个性。那么,这些“积极个性”又是什么呢?或说个性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正确的解答,不仅有利于纠正人们对个性的误解.而且能够增强个性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个性”和“特长”这一问题近年来越来越被素质教育所重视。但单单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材.教法(教师)、学生是课堂优化结构的三个基本要求,只有让这三个要素充分协调,有目的地和谐运动.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培养完善,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徐坤 《考试周刊》2010,(5):157-158
体育课关注的不仅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有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是,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1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而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其个性发展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要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让体育课个性飞扬.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语文教育是注重学生人格培养的,而“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语文教学注重知识,技能,忽视了“人”的发展,新时期语文教育必须培养健全人格得到回归与发展,这是教育新理念和崇尚个性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讲”无罪     
王群 《内蒙古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尊重他们对语言材料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在一些疑难处、甚至关键处.都乐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意思来,读出体会来.读出韵味来。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健康的个性不仅是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但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应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个性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体育教师应借此机会,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苟欣 《四川教育》2009,(12):14-15
有人常说:“班集体既町以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也可以成为扼杀个性发展的泥潭。”的确如此,强调共性、忽视个性的发展,强调统一、忽视创造性的培养,强调“管理”、忽视“疏导”……这些都会使学生形成沉闷压抑的心态.不仅不能激发学习动力,还会窒息才思、灵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倦,从而扼杀个性。  相似文献   

11.
个性是个体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性。曾有人说过:教育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培养个性鲜明的人才,所以.它呼唤着个性化的教育、呼唤着具有个性化的教师。因此,尊重教师个性,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是幼儿园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识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讲”为主体,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它要求学生统一进度,一个思维模式,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主见。虽然说我国的基础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教学方式算是落后的,是陈旧的前苏联模式,总体水平明显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且教育观念也落后。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动学习得不到发展,同时也缺乏想象力、创造力,没有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而新课程异步教学与…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许多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相似文献   

14.
对中小学生的发展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是改进教师的教学观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但当前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诸如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就是顺应这一要求的体现和必然反响。  相似文献   

16.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育家认为,一切教育行为的最高目标与最高追求,就是借助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形成伦理、道德、心智、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构建完整的主体。而“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地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因而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具有定向和引导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旨在提倡一种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促进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一“问”到底,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发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当今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也不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 ,而更应该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因此 ,从学生的个性需要出发最大程度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 ,只重视单一传授知识、忽视学生能力个性培养的传统教学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部分教师已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个体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一个人的个性 ,不仅影响人的思想素…  相似文献   

20.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具有全面的语文能力,还能相互促进,加速训练的过程。但是,人们一般重视“读”和“写”,而忽视“听”和“说”两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样就会使学生形成虽能下笔成文,却很难做到出口成章。因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像重视“读”和“写”那样来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之做到全面发展。所谓“说”,简单地讲即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甚至一个人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