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拳无功,一场空”。这是历代武术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句话,至今仍为习武者用以严己律人。实践证明它确是一把检验武术技艺高低的尺子。这句话的重点在“功”字。古往今来,武术界都讨论这个功的问题。无论是五禽戏、易筋经,还是少林派.陈氏太极、武当拳等,讨论都是极广泛而深入的,都在“功”的道理上进行探索和研究。由于意见不一,对功的理解不同,随之而产生的运用功的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分出门派繁多.但总不外乎外功、内功两大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几千年的武术史就是一个探功史。所谓功,就是内在劲力+发劲技功。…  相似文献   

2.
胡家戳脚拳     
单汝柏  马世良  孙劲 《精武》2010,(12):38-39
戳脚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不可缺少的一枝奇葩,因为各门各拳种在技击对抗中,都强调“拳是两扇门,专凭脚打人”,或是“拳打三分,脚打七”、“拳是两扇门,无腿不打人”,从这些名句中不难看出,在武术技击中缺少腿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3.
武坛有句拳谚曰“上场如猛虎”,这说明“精、气、神”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当前参加武术锻炼的青少年日增,但往往忽视“精气神”的练习。武术运动八法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其中的精神和气质是重要组成部份:如“弓  相似文献   

4.
我在长期的武术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练习武术,首先要以拳术开始。无论掌握哪一种拳路又必须牢牢抓住三个基本环节。即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方法。“基本功”是端正身体基本姿势、提高专项素质掌握该拳技术的基础训练。以长拳为例,它的基本功有:腿功(压、搬、耗、劈、摆、踢等)、腰功(俯腰、下桥、甩腰、翻腰等)、臂功(俯卧撑、倒立、转肩等)。桩功(马步桩、虚步桩等)。拳谚说:“打拳不蹓腿,总归是个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这说明腰腿功夫是练拳的基础。又说:  相似文献   

5.
刘恩铭 《精武》2002,(3):6-7
导言:《系统点穴术筑基功真诠》一文作者刘恩铭先生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父刘志清是中国著名百岁武术家,《中国武术图典》有老人大幅拳照,是“龙行拳”创立者,13岁即参加义和团“童子军”,其徒著名者有获全国武术冠军的于立光(现为香港武术总教练)等人。刘恩铭家学渊源,深得乃父真传,在年当花甲之时,揭开点穴功的神秘面纱。自筑基、练指、认穴等入门功法开始,系统地讲述了“点穴术”的练用法门,使读者照本宣科,可学可用,图文并茂,实为不可多得的好功夫!  相似文献   

6.
刘恩铭 《精武》2003,(2):6-7
《系统点穴术筑基功真诠》一文作者刘恩铭先生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父刘志清是中国著名百岁武术家,《中国武术图典》有老人大幅拳照,是“龙行拳”创立者,13岁即参加义和团“童子军”,其徒著名者有获全国武术冠军的于立光(现为香港武术总教练)等人,刘恩铭家学渊源,深得乃父真传,在年当花甲之时,揭开点穴功的神秘面纱,自筑基、练指、认穴等入门功法开始,系统地讲述了“点穴术”的练用法门,使读者照本宣科,可学可用,图文并茂,实为不可多得的好功夫!  相似文献   

7.
金刚铁掌功     
金刚铁掌功为武家秘不外传之杀手功法。拳谚云:“拳不及掌”。可见在对敌搏杀者掌比拳更具杀伤力。 我幼年习武,练就二指禅及金刚罗汉硬气功等秘技。今不揣浅陋将金刚罗汉硬气功中的铁掌功整理出来,奉献给热衷于武术气功的广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是性命双修的最好动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是在《周易》哲理指导下,集中医、道家养生和武术健身于一体的“智者之拳”,是练养兼修、性命双修(静心养神锻炼体魄贯通内气)的内家功夫拳,是特殊的最好的动功。  相似文献   

9.
“大金刚养生功”又称“金刚养生功八势”,源自少林大金刚拳的“内功法”。可在“丹田”功基础上练习此功。拳法主张“入寂禅修,拳禅一体”,也就是通过锻炼,达到内、外功夫的统一,意念、呼吸、劲力三者合一,通达一体,充实拳法击技。此功法具有技击、健身、养生三大功效。其功法简洁易行,神形兼备,效果显著,近年来深受武术爱好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考察等方法,研究武术发展现状;阐述尚未进入当代武术“主流”层面的武术功法,顺应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日益发展的脉络,以及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技术构成、练习目的、练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1.武术功法是武术的三种运动形式之一。拳谚“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揭示了武术功法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作用。自武术产生以来,武术功法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包括柔功、硬功、轻功、内功和感知功的技术体系。2.武术功法的特征。从内容看,表现为全面性与专一性相结合;从分类看,表现为以锻炼效果为标准对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正>菏泽古称曹州,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武术在中华大地上的始新之时,菏泽武术就成了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我国武术发展的进程中,菏泽武术发挥了重要的承前启后助推弘扬之作用。菏泽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我国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之一,菏泽武术拳种流派有几十个之多,如秀拳、大洪拳、小洪拳、大红拳、小红拳、二洪拳、二红拳、掌洪拳、梅花拳、炮拳、夕阳掌、阴阳掌、掌拳、西凉掌、单鞭功、查拳、心意六合拳、佛汉拳、水浒拳、孙膑拳、二郎拳、太祖拳、武当拳、少林拳、复明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太极拳等等拳种。这些传承源流有序、功法拳理明了清晰、有地方独特风格特色、体系完整合一的拳术流派,尽显了武术之乡菏泽武坛的百花齐放之荣。  相似文献   

12.
樊爱民 《武当》2014,(6):23-25
意拳桩法是意拳训练的入手之法,也是意拳训练的核心内容,意拳桩法训练的正确与否,关乎意拳训练的成败。武术功力也有人称之为武术内力,意拳内行称武术功力为“东西”,  相似文献   

13.
李滨 《武当》2010,(6):31-34
中国武术内家拳,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强身健体与防卫御侮的光辉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靓丽瑰宝。武当内家拳法,是我国武术理论体系发展最完整,行功施行最简易,最能体现道禅儒三教用武思想的大义内涵。武当山是“中国武术内家拳发源地”。  相似文献   

14.
杭东 《武当》2009,(12):6-7
武术来源于生活,并融合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视作品作为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也就是百余年历史。中国影视作品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华武术的融入,武术的彰显和光大也得益于影视作品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中闰武术和中国影视作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武当内功易筋经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武当八卦太极枪之特点太极剑术功三乘(上)谁毁了我的太极拳(中)论"沾连随粘"与"松柔圆活"动而有韵静而有势--浅谈太极拳的走势与定式舍己从人是太极功夫的归究意拳摸劲训练形意五行拳绝学(歌诀)杨氏八卦掌练法与运用(二)张山与中国武术研究院合一通背拳家陈树祯先生印象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八年,在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的项目编排中,出现了把“翻子门鹰爪派拳术”与“鹰爪拳”统编为象形类拳术作以表演的情况,由于这一疏乎,给表演者,评判工作以至大会的组织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无独有偶,《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鹰爪拳”一条目(以下简称《条目》中又出现了这两种拳术混同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把两种技术风格截然不同的拳术误认为一种拳术,对此,笔者认为有再讨论的必要。一九八○年春,笔者作为河北省武术调查组的特邀人员,对保定地区武术的开展情况作了调查,并重点对雄县流传的翻子门鹰爪派拳术”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与研究(调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武术训练同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一样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这里就中小学业余武术训练谈几点看法。一、狠抓基本功突出重点拳谚云“练武不练功,当老一场空”“功”指功夫,其中包括基本功。加强基本功训练是提高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肩、臂、腰、腿、平衡、跳跃以及动作组合练习;通过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等基本技术的练习;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为以后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上常常听到一种说法即“太极拳练的是内功,长拳练的是外功”。在武术套路分类中,把太极拳和长拳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这只不过是近代武术发展中的一种分类方法。严格地说,这种分类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在学术上缺乏一定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今天我们沿用这一概念,仅是从承认其历史传统出发。其实太极拳和长拳同是武  相似文献   

18.
近代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在其《拳意述真》一书中,曾提到能达到“不见不闻”武术上乘功夫境界的,形意拳有李洛能、八卦掌有董海川、太极拳则有杨禄禅。 所谓“不见不闻”,就是当遭受敌人的突然攻击时,虽目未见到,耳未听闻,亦能本能地避开,不受攻击。李、董、杨三人是否真的具有如此功能,不得而知。但是,“可见可闻”的功夫,亦即只要目能看到,身能听到,就可以本能地作出正确的反应,克敌制胜。这在近代甚至当代的著名武术家中,是大有人在的。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是对武术已达上乘功夫的写真。具有这种功夫的武术家,在对敌  相似文献   

19.
马志富 《武当》2010,(6):8-9
天罡拳十二式是一套武术健身方法,是马志富先生在武当道家功夫“天罡拳”的基础上简化、创编的武术新品种。这套拳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绵延起伏,姿态翩然。配合独特的俯仰开合,外练筋骨,内养脏腑,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对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彦骅 《武当》2005,(3):16-17
一、功理概说 太极拳是衍生于武当武术的“内家三拳”之一。既然叫内家拳,必然要练内功,明代太极拳师陈王廷在其拳经总歌《四梢第四》中写道:“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梢则实而仍虚。“又说:”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之弊乎?”可见练拳者气行四梢更能催发内气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