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世访 《新闻导刊》2006,(2):28-28,29,30
“说”——一个极简单的表述启始字,从呀呀学语的稚童,到尚能言的耄耋之翁,张口即来,似乎没什么可说的。但恰恰就是这一个“说”字,却让我们这些“靠语言表述事实”吃饭的新闻从业者犯难,或者犯“易”:往往在需要“说”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说、不明白怎样说、不清楚说的作用和要意。  相似文献   

2.
编辑工作中 ,常常遇到“苏联”之前加不加“前”字的问题。自 1991年苏联解体 ,这个问题就存在了。或许 ,人们习惯在称呼刚过去不久的朝代时加一个“前”字 ,如清代初年说“前明” ,民国初年说“前清”。在一个时期内 ,这个“前”字可以起到某种提示作用 ,避免读者思维惯性导致  相似文献   

3.
平时读报、看稿,一个“都”字,常常引起我的疑虑:真的都是这样说的,这样想的,这样干的?诸如“都啧啧称赞”、“都十分激动”、“都踊跃报名”之类,几乎天天都出现在我们的报纸上。见得多了,一般也都不把它当回事——报上“约定俗成”的语言么,较不得真的。 然而,近日读了新华社著名记者李尚志同志的一篇文章,读到了他讲的一个关于“都”字的故事及经验教训,敬佩之余,顿觉也有必要对这个“都”字来一番计较。 李老的文章是回忆1984年6月彭真委员长到天津过“七一”的一篇追记,生动而感人地记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质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文中有这么一个事例:  相似文献   

4.
农民·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张义武说,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经历就是“打工”,最有感情的两个字就是“民工”了,那真是爱恨交织啊!“我现在拥有一个链包厂还有一家正规的职业中介公司,光固定工人就有100多人,每年输出工人至少近千名,两个企业每年创收都在500万元以上!”来自江苏省泗洪县孙园镇的农  相似文献   

5.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6.
汉 字中的省略词“等”字 ,实在是个奇妙的发明。如果没有这个“等”字 ,凡记者作文都要“一一道来” ,巨细无遗 ,那不知要虚耗自己多少笔墨 ,浪费别人多少时间。但也有用得不妥的 ,就是该“等”时不“等” ,不该“等”时乱“等”。该“等”不“等” ,主要见之于会议报道的出席人员名单。有些并非十分重要的会议 ,与会者名单也是长长一大串 ,赵钱孙李 ,无一遗漏 ,读者读不到一半已经不耐烦 ,但后面还有周吴陈王哩!不该“等”的乱“等” ,也有。如有一则消息《中国诞生3·15标志》报道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今日正式推出《3·15标志》…  相似文献   

7.
水漫南国     
今夏,中国南方,2000万人陷于洪患。其中以珠三角为甚。对于这场洪水,虽然媒体有200年一遇之说,但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副总工程师姚章明说,它的准确表述应是珠江流域发生大洪水,西江发生特大洪水。如果说,洪灾在珠三角是以“淹”的面目出现,在福建则突出了一个“断”字,一场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拍摄《中华泰山》的话题八年前去看黄山,在玉屏峰东侧峭壁上,看到一方刻石,四个字:岱宗逊色。我对安徽电视台的同行说:“黄山虽绝代佳人,惜乎无才;泰山乃伟丈夫,大有学问!”同行笑道:“现在美女比学问值钱,哈哈……”我说:“咱们瓜田李下,避嫌,叫河南人说。杜甫河南人。岱宗夫如何?泰山大的没法说,诗圣都没法说,何如?”泰山太大了,北京大学的季羡林老夫子把泰山归纳四个字:雄伟博大。汉字五万,说泰山大概只有用这四字才切实。我以为“雄伟”易表述,而博大则极难传达予人。中国历代诗文都说了它的雄伟,经数千年而不泯,至今还流传在…  相似文献   

9.
慎用"最"字     
古代历史学者记事论人,讲究的是措辞严格而有分寸,所谓“一字褒贬”指的就是这一类。 在撰写人物传记时,评价人物的思想、言论、事功、成就,有一个字是千万不能滥用的,这个字就是“最”字。因为一旦“最”字用得不恰当,结果不是溢美,就是失真,而无论溢美还是失真,都是  相似文献   

10.
《汉书·艺文志》中的"六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自《周官》的“六书”是指六种字体,刘歆为求“造字之本”而以“象形”等六种条例解之,这和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取向有关。而其“书”有“六”,则密切关乎刘歆的术数思想。《说文》等质实因袭“六书”说,遂致“转注”有其例而无其字等诸多凿枘。  相似文献   

11.
提到“服务”两个字,IT 业内人士一定会马上联想起IBM 的“蓝色快车”,NEC 的“服务先锋”。在 PC 行业,产品的不断升级,推陈出新当然是厂商生存的基础;但服务的价值也慢慢被大家所认同:一个深入人心的服务品牌是  相似文献   

12.
有些记者朋友兼为诗人,两行都很出色,我很羡慕。我不行,努力试了几回,都是失之于太实,不成功。新闻要求真实,是事实的真实。诗也要求真实,是感情或意境的真实。两个真实不一样,这两个行当也就各有一套本事。 文学史里有一个“推敲”的故事很有名。苦吟诗人贾岛有一回得了两句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他拿不定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骑在驴子上一会儿做推的姿势,一会儿做敲的姿势。那是在京城长安,结果冲撞了代理市长韩愈的仪仗队。韩愈是大作家,问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说用“敲”字好,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有人考证这个故事是编造出来的,因为他们早就相识了,这点我们暂且不管它。 我想说的是,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字表述的是两种不同的情况,要看实际情况如何。说“推”,是自己推门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三认     
海岸 《新闻世界》2008,(6):52-52
常在电视剧或一些老板办公室看见挂着一个“忍”字,我的一个朋友挂的“忍”字却比人家多个“言”字旁,“忍”就成了繁体的“认”——“認”。朋友说那是他父亲所题所赠。  相似文献   

14.
巴金七十年的著译生涯为我们留下一千三百多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导李存光教授在《巴金传》提及的字数是一千五百余万)的文化遗产,相当于每年“吐出”二十万字。截至2005年10月25日,笔者从国家图书馆网站查悉的巴金读物有282种,其中可以在线远程阅读的电子图书有81种。巴金被称为20世纪的良知,他的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巴老曾谦虚说自己的作品有一半是废品,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名人"闲话     
有一次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鞠萍小姐聊天,她说在美国听到人们对“名人”有一个很刻薄的比喻,说名人是“一个美丽的充满臭气的气球”——此说无法考证,但是我觉得,对于完全依靠“包装”的明星人物,真可谓入木三分。“包装”其实是一个很媚俗的贬义词,把“包装”这个词用在好端端的人身上,我觉得是一种贬抑和侮辱,甚至是对人的价值的怀疑和否定。企求通过精心的“包装”赢得观众,也是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自信的表现。一个真实、真诚地面对观众的人,为什  相似文献   

16.
曹鹏 《新闻记者》2007,(5):27-28
四月初在著名书法家王乃壮府上,蒙老先生青眼相加主动提出要给我写幅字,让我说写什么内容,我说那就写一副对联吧。“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写过的名联,新闻史上都要记一笔的。  相似文献   

17.
“作”字读ZUOE时与“做”字同音,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字。使用时可依据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的一个通病是可读性差,可读性差的一个原因是“目中无人”。所谓“目中无人”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我们办报的人没有弄明白经济报道应该写给谁看,另一层是说经济报道很少写到具体的人,“见物不见人”、“见数不见人”,甚至“只见精神不见人”。先说第一层:经济报道写给谁看。  相似文献   

19.
我订阅的一家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是对开型的日报,正在追求“新锐,责任,主流”,可以说是有代表性的都市类报纸,日发行量大约在70万份之上,有不少可读的内容。但,每天阅读投递员送来的新报,常常有一点让我很不舒服,就是报中大大小小的“奢华广告”太多。本来可以容纳近万字内容的报纸版面,可上面仅仅刊登百把个字,甚至几十个字的广告内容。“奢华广告”为笔者生造之词,指的是那些内容有限甚至单薄,却硬要占用巨大报纸版面的广告。如,该报6月17日有则“××地产”广告,含标点符号在内全  相似文献   

20.
报纸总编该怎么当翟翠明总编辑,总导演,总经理,总指挥,总……,“总”字的官衔很多,工作事无巨细,千头万绪,从何做起?《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说过:“总编总编,去掉一个总字就是普通编辑”,在这里,关键的关键,是要抓住一个“总”字做文章。这里不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