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青不但以他的新闻作品为中国新闻界树立了典范,而且在新闻采写理论方面也有突出建树。他关于散文式新闻、视觉新闻和实录性新闻的倡导与论述,就是他对新闻采写理论创新与改革的重要贡献。这“新闻三论”是穆青长期采写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他观察分析世界新闻新潮,结合中国新闻界现状而阐发的真知灼见。“三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集中反映了穆青的新闻思想,为中国新闻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管翼贤的新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的一位汉奸报人 ,管翼贤的新闻理论观与新闻业务观的矛盾 ,反映了其人格的分裂。在新闻理论问题的研究上 ,他重复的是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话语 ,而在新闻业务问题的探讨中 ,他又倾向于大众化、商业化和以新闻为本位。可以说 ,他在法西斯主义新闻理论话语下获得了新闻业务研究的合法性 ,这与他在侵略者的保护下从事新闻业 ,延续其所谓报业的生命 ,是非常一致的。而无论是报业的生命 ,还是新闻理论的生命 ,都被他抽去了人格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史正  闫婷婷 《新闻窗》2011,(6):115-1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不可遗失的一代丰碑,从戊戌变法一直到五四运动,他的新闻思想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无人可比。他有着改造社会,振兴国家的伟大抱负,作为新闻大家的他也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新闻思想超越了以前所有的简单的新闻运作,作为一个里程碑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4.
陶铸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英勇奋斗了四十年。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新闻思想.他的新闻思想是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有关新闻批评的思想.在其新闻思想中悟好生辉.对我们今天的新闻实践不无启迪。陶铸对开展新闻批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十分深刻。他认为.之所以要开展新闻批评.是因为:其一,进行新闻批评是全面反映客观真实情况的需要,是新闻真实性的客观要求。他曾说过:””报纸缺少了建设性的批评.也使人…  相似文献   

5.
长江作为一个新闻事业家的成就,在新闻史上超过了同时代许多新闻事业家。我觉得,他具有下列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 具有为人民办新闻事业的抱负。长江是同《大公报》老板决裂后走上新闻事业家道路的。经过五年的新闻实践,他深深感到新闻工作的重要,痛感记者没有自己的新闻机构,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新闻自由。国际新闻通讯社是他创立的第一个新闻机构,他认为:  相似文献   

6.
其实新闻这东西的确非常奇妙,一般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新闻记者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必有与众不同之处.换句话说,新闻记者是用特殊思维方法训练出来的人.刚入行时,到处问人家:你们这里有没有新闻?可是大家都回答说没有.什么是新闻呢?新闻就是大家应该知道、或者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当你去问一个没有受过新闻教育或者训练的人"有没有新闻",仔细想想该叫别人怎么回答呢?假如他的确没有注意到周围有什么新的变化,那他必然是回答没有.如果他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出了某项成果,而这时你去问他有没有新闻,他还是会说没有.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新闻.他为此研究花了一辈子心血,这件事对他本人来说,的确不构成新闻.  相似文献   

7.
他喜欢新闻,热爱新闻,更痴迷新闻。他的新闻作品主题重大、生动感人,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他拥有一本本竭尽心智写下的新闻"大书"。他就是第十三届"新疆十佳新闻工作者"、《吐鲁番日报》总编辑胡中正。多年来,他全新的办报理念,让《吐鲁番日报》在权威性、思想性、新闻性、开放性、服务性、品位性等方面迈出一个又一个极具决定意义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对于61岁的茅廉涛来说,获得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是他新闻生涯的最高荣誉,是对他37年新闻人生的肯定和褒奖。从他手上被笔磨出的厚厚老茧,从他面前那摞厚厚的新闻作品集  相似文献   

9.
徐宝璜是我国最早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教育家,被誉为我国“新闻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黄天鹏:《新闻学纲要·序》。1918年10月,他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为政治学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新闻学大意》,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此后,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直到1930年在北大的一次课堂上“猝患晕厥”逝世,年仅37岁。他写的《新闻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蔡元培称之为我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 徐宝璜的新闻伦理思想是他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在《新闻学》一书和后期的新闻学论文中都有较多的论述。在我国新闻史上,他是最早较为全面论述新闻道德的新闻理论家。  相似文献   

10.
新闻职业化的萌芽——重读黄远生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 《新闻大学》2006,(3):28-33
黄远生作为一位体现了新闻职业化思想萌芽的名记者,其新闻实践与思想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他是近代鲜有的一位自弃功名投身新闻业的名记者,身体力行地倡导了独立职业和新闻职业的“公共性”;其二,他反思政论,开创通讯时代,重视采访,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这展示了他对新闻职业行为模式与准则的摸索:其三,他在忏悔中强调了记者职业化的“四能”素养,这是他新闻职业自律精神觉醒的明证。  相似文献   

11.
张友渔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究新闻传播活动的新闻学者。他在自己大量的新闻实践基础上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因此他的新闻思想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本文分两部分来谈张友渔的新闻实践及其重要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通讯员园地     
·人物·退而不休“新闻迷”□党金梅社旗县兴隆镇退休教师张成山退而不休,痴心于党的新闻事业,任劳任怨,乐此不疲,被众乡亲称为“新闻迷”。为了寻找新闻素材,他骑着一辆自行车走遍了社旗城乡。只要一有新闻线索,他就会前去采访。由于年近古稀,他写字时手哆哆嗦嗦,但他仍坚持亲自“爬格子”。10多年来,他在众多媒体发表了近500篇新闻稿件,曾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他的身上仍保持着教师的美德。他甘做绿叶,扶持、培养新人。他是《新闻爱好者》的一位老代订员,多年来,他把征订《新闻爱好者》杂志与培养新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征订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新捧读和思考他老人家的新闻理论和实践,更加体会到他那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高屋见瓴的远见,他的新闻思想至今还是指导我们新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多个专业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在新闻领域也不例外。这不仅体现在他对西方思想文化的高超传播艺术,也体现在他的一系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梳理他的新闻思想对于今天的新闻实践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春梅 《青年记者》2012,(11):72-73
萨空了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爱国报人、民主斗士,新闻出版家,也是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拓者,一生为我国新闻出版及民族文化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新闻理论、报纸编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建树,他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在我国现当代新闻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萨空了前期新闻活动及其著作的考察,笔者发现他的新闻品质及在社会急剧动荡时期对民主的不懈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拟从萨空了的前期新闻活动入手,主要通过对萨空了1935年~1949年间新闻活动及新闻实践的考察,探究他的新闻品质,以期对当今的新闻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威廉的新闻道德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代,在外国来华访问的新闻学者和著名报人中,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建人、首任院长沃尔特·威廉(Walter williams)是最受中国人尊敬的。当时,中国的新闻学者称赞他是“吾人师表”、“世人模范”,“与之交际者,莫不佩其人格与学识”。①威廉不仅是美国新闻教育的开山祖,而且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新闻理论家和新闻伦理思想家。他在新闻教育中最早重视新闻道德教育,开创了新闻教育重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优良传统。他亲手制订的《记者守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世界新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威廉曾先后两次来华讲学,当时,留美学习新闻专业并回国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受过他的影响,其新闻学说和道德思想深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学者所推崇和接受。因此,在中国新闻史的研究中,非常有必要了解威廉及其新闻学说,尤其是他的新闻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号召新闻工作者“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是必不可少的,而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中国新闻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就是毛泽东新闻思想,就是他奠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就是他培育的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毛泽东生前多次讲他是一个新闻记者,晚年说愿做报纸的专栏作家。在他的革命一生中,一直是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舆论工具,始终不渝地关怀和指导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在各个革命时期,他都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对新闻工作作过许多精辟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无论你翻开哪一本新闻教科书,都不会找到“法制新闻”这个字眼。尽管新闻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把新闻列了许多种类,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等,唯独法制新闻没有受到青睐。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陆云帆同志在他的《新闻采访学》中虽提及了法制报道,他也只是把法制报道归纳到社会新闻中的  相似文献   

19.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的一座重镇。对于他的新闻观,前辈学者已有大量文章论及,但就目前所见,多就新闻而论新闻,少有涉及其新闻思想与社会政治理想之间的深层关系。虽然梁启超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与新闻言论界须臾不可分,但他首先是一个以改造社会、振兴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梁启超新闻思想的根据,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转换,成为他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近代中国,梁启超第一次从社会建构的高度阐述了新闻事业的功能、宗旨与地位,他的新闻思想超越了王韬、郑观应等前驱先路,成为近代中国新闻思想的一个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