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与时俱进的应有之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学生思想都出现了新的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而逐渐显露出种种弊端。因此,必须要在新时代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对新时代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与创新展开研究。分析了新时代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三螺旋理论及政府、学校、社会在螺旋创新链上的价值和相互作用;阐述了当前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发展与创新方法,希望能为发展与创新新时代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更有利的社会环境、更具有时代性的理论指南、更强劲的科技保障。在迎来新契机之际,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就要有更坚定的政治信念、更优化的教育内容和更创新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当前西方意识形态、多元社会思潮、网络话语等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成强势冲击,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能。因此,迫切需要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等多重维度出发,寻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的路径方法,以回应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高校需要改变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网络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混合模式。这不仅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性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同时还是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的基础。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新的时代下所需面对的新的挑战进行了讨论,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这种新时代为背景下所出现的新生态构建路径进行了探讨,即将网络载体丰富、令话语体系创新、营造健康校园网络环境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微时代","微"载体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要提高运用"微"载体的技巧,搭建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活动等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整个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维模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需要改变以往的的思政育人模式,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勇于去改革创新与发展,摸索出符合新时期思想政治的育人方式,这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和实效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性的深度剖析,并且针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路径这一问题解决提出了几点不同见解,最终目的在于在这个全新的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面向大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传播活动进入了以"微"为特征的新时代,本文分析大学生在微时代背景下各种新的传播方式的使用现状,探究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提出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新的交往工具,产生了新的交往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是应对人们"数字化生存"样态的时代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SWOT分析为基础,以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为基本思路,通过诸因素排列组合,以系统思维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出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语境下,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创新转型成为关键词.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视角来看,"互联网+"时代独有的文化机制、技术逻辑和信息环境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造成了极大影响,其中既有正向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需要相关主体在客观审视现状的基础上,把握问题所在,从体制创新的四个层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以寻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契机。在新时代以新载体、新手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便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崇高作用,还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进行研究,在总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学习型组织、资源整合理论等,提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思考,以期为推动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入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了新的部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本文将简要论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中思政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时代的进步改变了许多陈旧古老的思想,尤其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影响更加深远,工作氛围、针对的群体、工作的内容都不同于以往。所以,为了跟紧新时代社会的发展,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要完成新时代所给予的新的要求。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大思政”格局逐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模式也在摸索中不断创新。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以及在新时代突显的新特点,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共治”管理创新模式,从搭建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创新内容载体和形式方法和提升管理育人功能三个角度,提出新模式实现路径,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它给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细致入微、微言大义、无微不至、积微致著的"四微"理念,并通过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作品"、搭建"微平台"、打造"微品牌"、建立"微团队"等实践创新,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高校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总结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呈现的巨大变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受其影响也呈现出崭新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由单一的理论说教、显性灌输模式开始逐渐过渡为环境熏陶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出现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施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为思政教育注入活力的同时守住底线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思政教育发展的一大契机。挖掘思政教育活动元素中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媒介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的到来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通过微教育形式可以更好地开展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并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将微教育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无缝对接提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9.
配偶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分支的前沿探索,是以配偶关系中两性主体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重要机制,展现了学科发展创新、回应时代挑战、破解教育悖结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就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思政教育核心环节的思政课教学则要紧跟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既发挥其政治功能,又能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本文将以"一个根本,三个充分"为依托展开论述,多层次、宽维度、深挖掘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