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儿童视角"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不再只是停留在获得知识的层面,还会对学生的生命、情感、审美等更深层次的方面带来重要的影响。那这些作品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教学价值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民俗活动在新的时空中显示出一种新的社会功能,担当起人们从事生计活动之余的生理和心理调整的作用,极大地丰富着休闲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从而具有了显性与隐性形态的双重休闲价值。显性价值形态是指能以设备、符号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的价值形态,即民俗中所有能够以外显形态表现出来的习俗与风情;隐性价值形态首先是指"不能以符号系统直接表现出来的价值形态",即当民俗活动与休闲生活在精神域界形成叠交时其所具有的情感体验价值、娱乐价值、康复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因此,品德与生活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  相似文献   

4.
知识,从产生的过程来看,它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人性内涵。从知识的接受过程来看,没有主体的理解、体验、内化,被赋予自身的人性内涵,转化为接受者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本身也就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的本质通过人的感性活动表现出来,人与对象的感性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就是知识的全部内容。从内容来看,知识包含人与对象之间的认知内容、人对对象的情感内容以及人与对象相互作用的行为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知"、"情"、"意"。知识的人性教育价值就表现为对人本身的"知"、"情"、"意"的发展价值。但是,"知"、"情"、"意"总是通过人的相互作用的活动,融合在知识形式中,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产生制约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霙斐 《考试周刊》2010,(45):149-150
思想政治教学相较其他学科的更大价值在于德育价值,即德育不仅是教育的首要目标,而且是"以人为本"教学模式、提高人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正是因为德育价值有这么重大的意义,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诸多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而外化为行为,成为具有高尚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孙晓芳 《学子》2012,(12):23-23
一、情境的设置,应让学生自然地把握情感基调目前,被选入教材中的任何一个文本都具有各自的"独立存在",这个"独立存在"是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一种价值定位、一种心理诉求、一种情感积淀……正是这个"独立存在",才使这个文本有别于另一个文本,正是这个"独立存在"才让文本彰显出别样的风采。而这个"独立存在"首先表现为文本特有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天人合一"是一种人与自然万物和融的道德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的契合点一直被探寻。朱熹以"心之德、爱之理"释"仁",把标示情感之"仁"提升为道德本体,唯"仁"能承载沟通"天、人"的重任;以"仁者天地生物之心",扩展了"仁"的主体指向为人和天地,凸显"仁"是"天、人"的终极价值表现;以"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彰显求"仁"为贯通万物的过程,践"仁"为"天人合一"的实现路径。朱熹的"仁"成为"天人合一"价值意义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作为当代"新写实"女作家的池莉用自己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关注着女性的生活,从她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心态,深刻透视到了当代中国女性的价值取向。我们看到的是当代女性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尹冬燕 《考试周刊》2010,(33):231-231
本文针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的问题,着重对其"意义与价值"进行探讨:丰富多元文化知识;营造趣味情感氛围;深化乐曲内容理解;促进想象创造表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普世价值"一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关于"普世价值"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普世价值"思潮出现的过程及原因分析的同时,对其做了界定,以为人们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个性自由"应当成为当代教育的价值诉求。它根源于知识经济背景下个性人生成的需要,针对的是伦理文化教育中"善的神话"、理性文化教育中"真的僭越"和"美的泛滥"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它的实质在于将真善美统摄于个性自由,从而用个性自由来协调真善美之间的张力,即通过"启真"获得"认识上的自由"、通过"寻真"获得"思想上的自由"、通过"导善"获得"意志上的自由"、通过"立善"获得"行动上的自由"、通过"审美"获得"情感上的自由"、通过"求美"获得"心灵上的自由",最终使人发展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2.
周贤萍 《考试周刊》2011,(22):216-216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不仅是"美"的理念与"术"的技能载体,而且是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反映着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态度、个性、教养、智慧、爱心等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以追求和实现价值为目的的人类实践活动。"价值即本质"意味着,对"教育是什么"的发问,其实是对"教育应当是什么"的发问。认为问教育的本质就是问教育的实然所是,这种看法误解了教育实践的性质;而其理由——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事实判断先于价值判断——本身是一种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对象的价值走在对象的前面",价值...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想是关于教育的价值寻求和价值决断,永恒性和历史性统一、合理性、崇高性是教育理想的基本特性。当前教育理想面临的价值困境具体表现为:终极价值空场、多元价值无序导致教育理想无根化;工具理性过度泛滥、价值理性萎缩催生教育理想的物欲化;"异化"个性彰显、"本真"共性缺失招致教育理想同质化。要消除教育理想的价值困境,学校教育应重建终极价值,整合多元价值,使之成为有序的价值体系;建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合理性关系,使之成为有力的价值支撑;唤醒失落的"公共精神",重塑"公共性"价值理念,使之成为有效的价值依托。  相似文献   

15.
"有效教学,对教师来说,意味着精神享受,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意味着生命价值的实现。而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肖川教授语)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把"有效"作为一种坚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幼师类课程教学形成了理性化、科学化的教学特点,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培养。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和挖掘教学方法所固有的情感认识价值、情感享受价值、情感陶冶价值、情感交往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价值、态度"。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亢奋,思维活跃。语文课以其"知识面广,情感性强"在渗透情感教育方面独具优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依据教材,重在渗透,文道结合,寓道于文,既达到知识教育的目的,亦收到思想情感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经历了一个从"以产品为导向"到"以顾客为中心"的变化过程.电子商务具有不确定性,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把顾客利益置于营销活动的中心环节,认为为顾客提供服务,创造顾客价值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从电子商务、顾客价值、顾客价值管理等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有效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有效教学过度关注了"有效",而轻慢、忽略了"价值"。"有效"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态,而非价值的全部;实践中,不能把"有效"等同于价值,更不能以"有用"等同于价值,否则,有效教学有可能产生知识化、技能化和急功近利以至应试化的倾向。价值追求应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命义。要从有效教学的背景、对价值和教学的认识等方面,在价值引领下,对有效教学作出必要调整和改进,坚持价值的主体性、平面性、多元化及学科的独特性价值,对学生的学习予以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绳衣     
"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情忘便是禅。"人生本来一梦,在当时兴致勃然,未尝不感到香馥温暖,繁华清丽。至于一枕凄凉,万象皆空的时候,什么是值得喜欢的事情,什么是值得流泪的事情?我们是生在世界上的,只好安于这种生活方程,悄悄地让岁月飞逝过去,消磨着这生命的过程,明知是镜花般不过是一瞥的幻梦,但是我们的情感依然随着遭遇而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