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1名大学生进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测验。结果:1.大学生群体的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依恋类型占14.9%,惧怕型占41.3%,专注型和冷淡型分别为21.4%和22.4%。2.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抑郁状况方面的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安全型的抑郁状况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而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抑郁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抑郁与成人依恋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6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恋爱现状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依恋类型中惧怕型的比例最高,安全型的最低;安全型和专注型的大学生恋爱比例高于惧怕型和冷漠型的大学生;在依恋回避上性别差异显著,在依恋焦虑上年级差异显著;有无恋爱经历在个体的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维度上差异显著。个体的成人依恋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其恋爱行为。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及与社会支持和抑郁水平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在某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对成人依恋类型(AAS)、社会领悟支持量表(PSS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高社会支持群体中的安全型依恋个体占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类型非安全型依恋类型(均p<0.05),低社会支持群体中的恐惧型依恋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高社会支持和中社会支持个体的数量(均p<0.05),先占型依恋个体数量显著少于高支持和中支持人群(均p<0.05);无抑郁人群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种非安全类型的依恋(均p<0.05),重度抑郁人群中安全型依恋个体的占比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的依恋(均p<0.05),轻、中度抑郁人群中先占型依恋个体均显著多于安全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个体(均p<0.05),且安全型依恋和恐惧型依恋个体数量均显著多于拒绝型依恋(均p<0.05)。研究结论高社会支持人群中安全型依恋者较多,低社会支持人群中恐惧型依恋者较多;无抑郁人群中安全型依恋类型多于非安全依恋类型,抑郁人群中先占型依恋较多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23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研究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从三方面测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情况为安全型依恋占了总人数的60.26%、恐惧型15.81%、先占型13.68%、拒绝型9.83%。(2)安全型依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高于其他三种类型。(3)在各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各因子与心理健康相关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大学新生的依恋状况与学习适应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量表(ECR)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随机选取宁波大学121名大一新生,结果如下:(1)大学新生安全型依恋的比例最少,冷漠型稍高于专注型,惧怕型所占比例最高;(2)大学新生的依恋回避维度与学习适应性存在显著负相关;(3)不同依恋类型在学习适应性得分上差异显著,安全型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好于不安全型依恋;其中安全型依恋在学习适应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惧怕型和冷漠型;除了环境因素外,不同的依恋类型在学习适应的其他四个因素的得分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4)冷漠型依恋的新生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李同归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恋爱满意度问卷(RST)对郑州大学2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安全型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68%);安全型被试恋爱关系满意度较高,而害怕型被试恋爱关系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长距离亲密关系中依恋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基本情况,采用李同归、加藤和生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93名正处于长距离恋爱关系的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1.不安全型依恋占多数,迷恋型人数最多。2.男女在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表达抑制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比女性更讷于言辞,在其他维度并无显著差异。3.不同依恋类型在认知重评上存在显著差异。4.依恋回避与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与认知重评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人依恋类型自我报告量表及孤独感量表对四川、重庆2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为安全型占69.7%,回避型占19.1%,矛盾型占11.2%;除男女大学生在矛盾依恋上有显著差异外,大学生依恋类型均无年级和城乡差异.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随机抽取云南省在校白族和纳西族大学生200人,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测量表(SCL-90)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比.结果显示,白族大学生和纳西族大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性、精神病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在其他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Rartholomew和Horowitz编制的RQ关系问卷对洛阳市220名大学生进行四种依恋类型划分,并采用Young编制的IAII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对这些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倾向测定,以考查大学生依恋类型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洛阳市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网络成瘾倾向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都存在学历上的差异;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差异显著;不安全型依恋尤其是害怕型依恋和倾注型依恋的大学生较于安全型依恋大学生更易形成网络使用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11.
旨于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和自尊对抑郁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抑郁的策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自尊量表,随机抽查260名在校大学生,从而得出结论:性别对依恋类型、自尊水平及抑郁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恋类型对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自尊水平越高,个体的抑郁情绪越少。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减少大学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法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学生316名大学生(男64人、女252人),其中独生子女145人,其它171人,进行匿名性的自编问卷调查,然后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两类学生之间心理抑郁与心理健康等级无统计学差别(P〉0.05);抑郁原因有较大的统计学上的差别(P〈0.01),独生子女前四位原因为升学就业压力、恋爱情感矛盾、人际关系孤独与教书不育人;非独生子女为升学就业压力、教书不育人、人际关系孤独与经济困窘;心理抑郁造成自杀的因素具有相似的排序,心理抑郁是可能自杀的首要因素,有一定的统计学的差别(P〈0.05);心理应激强度过大是自杀时可能的心理状态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两周来严重抑郁,有明显的统计学的差别(P〈0.01);相似的自杀后的危害后果,以个人的所谓“仇人”作为侵犯对象,无统计学的差别(P〉0.05)。结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抑郁、预防自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采用SCL-90量表对我院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我院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省高职学生常模水平,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偏执、焦虑、敌对和抑郁方面得分都高,且有显著性差异。我院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水平。女生分数均高于男生,且在除敌对和偏执的其他7个因子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100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属于轻度,有心理障碍倾向的比例为13%,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为1%;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得分与全国成年人常模比较接近,但在躯体和精神病性二项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男生比女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各项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变得日益重要,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也更加突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208名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但在城乡来源、有无恋爱经历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具体的依恋类型上,害怕型依恋比例最高占58.66%,冷漠型和倾注型占15.38%,安全型比例最低占10.58%;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对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反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00后”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恋爱心理、抗挫抗压、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给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科学分析“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原因,通过社会、高校、家庭、个人等形成合力,不断创新“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否身心健康,能否适应现代竞争社会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对于国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生活适应性、学业、人际交往、恋爱、家庭、就业、情绪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和心理矛盾,这些问题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探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与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大学生的学业困扰、人际关系困扰、恋爱困扰、情绪困扰呈上升趋势,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并积极地采取干预与治疗措施以防范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及教育对策.方法:用1个开放式问卷对海南省9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一缟码和内容分析.结果:影响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依次分别是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恋爱问题等.这些因素主要隶属于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原因的认知归因维度.结论.对于海南省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应该针对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恋爱问题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从认知干预层面进行.效果会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SCL-90、EPQ及自编的人生态度问卷对1044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0%的新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关系和抑郁;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和个性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区分为高危一不成熟型和普通一不成熟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