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长虹  孙茜 《东南传播》2014,(12):66-68
电视新闻评论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主导地位。电视新闻评论中对语言的使用,能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央视《新闻1+1》为例,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言的使用、新闻语言行为的构成以及正确使用新闻语言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今日热点”、“热点透视”、“新闻追踪”,三个短、精、新、快的小栏目,组成了上海电视台品高味正的新闻评论节目——《新闻透视》,这个以主持人节目形式出现的新闻评论节目,无论从选取新闻素材的广度方面来看,还是从新闻主题开  相似文献   

3.
“思辨的力量——全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研讨会”7月10日至11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北京、江苏、浙江等全国14家省级电台新闻评论节目负责人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专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杂志负责人就广播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与多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4.
怎样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节目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中央电视台设置“焦点访谈”栏目后,其它卫星台、省市台纷纷仿效,或以“话题”形式,或以“视点”形式推出新闻评论节目,增强了电视的可看性,拉近了电视与群众的距离,也给电视节目注入了新鲜空气和活力。笔对做好新闻评论节目有一些想法和体会,愿与同行探讨、磋商。  相似文献   

5.
胡焱 《记者摇篮》2009,(3):44-44
在中国国内的几乎所有电视台里,有关这种“脱口秀”节目都是由新闻评论部门或者社教部门来制作。与国外不同的是,许多电视谈话节目是由娱乐公司来制作的?但是,“脱口秀”到底是新闻评论节目,还是娱乐节目?笔者认为,“脱口秀”节目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新闻评论节目,另一种是娱乐类节目。两者在性质和内容及表现形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如果取一种望文生义的拆读法,“新闻评论”这四个字本身便包含了“客观”与“主观”的结合.在新闻学中,新闻所赖以存在的事实(fact)意味着对事实的陈述必须遵循“客观报道”的原则;同时,评论所赖以生存的思维活动则意味着理性的、抽象的、因而也是主观的活动.虽两者缺一就无法构成新闻评论节目,但两者的形态比例及其构成方式却并无定数,所以节目的效果也因之各各不同。本文意欲从“客观”与“主观”这两个视角去观照现有的新闻评论节目,探讨因其存在的主、客观两重性而呈现出的不同特性,通过比较和辨析找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相似文献   

7.
体育评论类节目是基于新闻事件基础上,采取夹叙夹议方式对此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评说的一类节目。由于其有更大的信息量和独到的观点深受观众欢迎。它有别于现今流想的说新闻的节目。说新闻因其有别于传统播报方式的自然、通俗的风格得到观众认可,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此类节目只是简单地把原来字正腔圆、一板一眼的播音风格改为口语化的表达,甚至主持人因为放弃原有的严谨而变得冗长和繁琐,最重要的是它缺少了新闻背景的介绍尤其是评论环节。如何把新闻说的更有趣,如何让评论既理性、客观又不流于刻板的讲道理。脱口秀类体育评论节目算是一种尝试。本文结合笔者做此类节目的一些实践,就节目定位、语言风格、制作方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视听纵横》2003,24(6):1-1
电视新闻评论是引导舆论、指导生活、体现编辑部观点的重要手段,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今年6月底,省广播电视局对全省各市级电视台的新闻性专题节目进行了抽评,要求的实际就是新闻评论节目。本期“热点聚焦”的一组章,对这次抽评中的节目进行了评析,请获奖单位介绍了经验,并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宁 《视听界》2014,(2):105-105
评论体现媒体的品质、深度、风格,赋予新闻资讯浓郁的人文色彩。近年来,电视评论节目日渐式微。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过程来看,长期以来受到较多管控约束,嘉宾也自觉形成了“评论尺度”,在评论时不温不火,很难凸显个性,独到的观点更是难求。嘉宾评论沦为“卖口水”,谁还买账?以江苏城市频道评论节目《新闻夜宴》为例,2008年元月1日开播,节目评论员汇聚了各媒体名嘴、各界精英及高校知名教授。开播伊始,节目收视率飙升至之前同时段的两倍。然而,运行两三年后,节目遭遇选题瓶颈、评论口水化、同质化栏目越来越多的尴尬。虽然节目经历了种种创新改版,收视率终究江河日下。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和新闻资讯节目放在一起考核收视率,使得纯粹的电视新闻评论逃不过被淘汰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评论,是电台的喉舌和体现电台性质的有力表征。它是新闻评论适应广播特性的产物,近几年来,它由最初的主要沿用报纸的社论而有了进一步地开拓与创新,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并从其它新闻节目日益分化出来,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由中央到地方,各电台的评论节目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笔者斗胆将它们称为“释性评论节目”和“议性评论节目”。所谓“释性评论节目”,是指那些以解释、阐述客观规律的来龙去脉,从而揭示事物的实质及意义为主的评论节目。这类节目一般都着眼于当前的时势,抓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立台的今天,许多电视台都在不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把对新闻信息综合性深度加工的评论节目打造成为全台收视的重点平台,在大兴评论节目的风潮下,出现了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述评节目,“新闻调查”式的深度报道节目以及“实话实说”式谈话节目,以此作为体现电视台节目质量和社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2006,(6):33-33
“新闻2006”是北京某电台新闻广播的晚间新闻直播节目,时间长达一个小时,而且是黄金时段,不仅如此.从节目的组成结构来看,既有报道北京、中国及国际新闻的“要闻快报”,还有对新闻进行分析和评论的“传媒热点”等.集新闻与评论于一身。可见它在众多新闻节目中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静宁 《青年记者》2012,(18):93-94
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播出,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发展,节目同质化现象也随之出现.2012年新年伊始,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和湖南卫视大胆创新,共同打造了一档由大学生亲手操盘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公开课》,该节目以“年轻、新锐”为主打,创造了新闻课堂的节目新样式,在评论员、新闻话题、评论语态、节目形态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对电视评论节目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在节目初期就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4.
以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开播为起点,我国新闻评论类栏目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一定程度上说,目前新闻评论类节目已比较成熟,但正像梁建增说的那样,“悄然的变革”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但单纯地对某个节目样式“修修补补”并不能适应整个媒体的新闻战略,一家电视台的新闻评论类节目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树立一种宏观的编排理念,把视线从具体栏目中抽出来,在大环境下进行整体规划和定位,才能下活“新闻评论”这一盘棋。一、从媒体战略的高度来看评论类节  相似文献   

15.
“草根”在社会学领域的涵义是“基层民众”的意思,互联网时代的草根民众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2010年8月,浙江卫视对新闻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并借助“基层民众”的力量推出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一度》。这档全国首创的电视和网络视讯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  相似文献   

16.
李宁 《中国广播》2011,(6):63-65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频率要想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就必须走“新闻立台”之路。,本文认为,“新闻立台”之于地方新闻广播,整合联动全天覆盖是其突破口,本土新闻、评论节目和舆论监督节目是其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如主持人与评论人身份模糊不清,导致新闻评论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节目很容易演变成一场蹩脚的“脱口秀”;央视的新闻评论无法达到观众期望的高度;观众欣赏趣味发生了变化等,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瓶颈。本文中,笔者从受众角度浅谈一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希望能为其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省城透视》是石家庄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评论栏目,其特色是由“记者主持人”负责节目的策划、采访、编辑、制作的全过程,又在屏幕上出镜主持节目。这些人的形象和声音虽不如传统的播音员潇洒、优美。但却以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调查、采访新闻事实,分析报道事件成因,大大提高了报道的真实性和议论的权威性。我在这个栏目从事采、编、播工作4年有余,感触很深,体会颇多。 说起“新闻评论类节目”,人们往往习惯把它等同于“批评或揭露”,其实这仅仅是了解了“新闻评论”的一个方面。完整地说,“新闻评论”就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了40年的发展,我国电视已经有了自己的评论性节目:长于表现的电视在纪录与展现事实性信息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收集与传播意见性的信息;电视评论类节目在遵循新闻评论基本规律、体现新闻评论共同特征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个包括多种节目形态、表现手法与风格样式在内的“大家族”;这一“家族”的出现不仅丰富和扩展了评论的体裁与形式,而且滋养和生长出新的评论理念与评论手法,实现了从“自己走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是电视台新闻实力的体现,是电视新闻的延伸和深化,是代表新闻观点、媒体声音的重要平台。在评论栏目或评论节目的设置中,应该处理好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