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沂南县砖埠镇中心小学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重视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学校少先队结合当地是诸葛亮、颜真卿祖籍地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宣扬诸葛亮文化和颜真卿书法的活动。学校设立了诸葛亮、颜真卿名人名言文化长廊,将其流传久远的少年时代  相似文献   

2.
“字如其人”说法古来有之,体现了书法艺术与作者品格的联系。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名家,在历代叙事和书写中,他也往往被尊为道德楷模、民族英雄,是典型的德艺双馨书法家。在分析“字如其人”这一文化观念演变的基础上,以颜真卿为个案,通过剖析其作品和人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时空中颜真卿形象的建构。在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的今天,通过颜真卿来研究“字如其人”的文化观更具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翠 《沧州师专学报》2007,23(1):103-104
安史之乱时期李唐政府财政困难,唯一能够大量迅速增加的收入只有盐利.平原太守颜真卿在其辖区内即推行盐的专卖政策.这是李唐政府后来盐税之滥觞.对颜真卿盐法推行的背景、条件、过程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颜真卿在书法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仅论述两点:一是对影响和控制书坛四百余年的“二王”书体进行了革新,自创了颜体。关于颜真卿革新成功的原因,必须看到颜氏家族自颜回以来所形成的优秀道德人格在颜体形成中的作用。二是在书法美学方面,颜真卿重举壮美大旗,其家族的优秀道德人格促进了他对壮美思想的追求,颜真卿成为书品之美与人品之美高度契合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多宝塔碑>、<刘中使帖>、<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有代表意义的作品,本文选择敦煌、高昌遗书中部分书写时间均早于颜氏作品的文书、经卷与颜真卿的作品进行比较,又从颜真卿的近佛行为、书法中"俗"的问题以及当时社会尚俗尚实文化思潮三个方面,对颜真卿接受并吸收民间书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认为颜真卿曾经借鉴过当时民间的书写风格.  相似文献   

6.
我虽酷爱书法,但对书法知识知之甚少。今读《颜真卿》,深有感触,不禁对颜真卿这位书法家心生仰慕之情。我最初学也最擅长的字体是颜体。每次翻开《勤礼碑》,流连于那丰腴端庄的碑文,我便会猜想颜真卿的样子——他一定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弱书生吧。可是,走进《颜真卿》,我才发现,我心目中那个颜真卿的形象被颠覆了。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3)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帖《多宝塔碑》至今仍为书法范本中的珍品。安禄山造反后,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急报朝廷,并召募人马万余讨贼。其族兄颜杲卿本系安禄山提拔的常山太守,也起兵响应真  相似文献   

8.
颜真卿是历代忠臣义士效法的榜样、行事的楷模;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是后人习书选择最多的法帖之一。颜真卿的伟大人格和书法作品具有较大的当代价值,对当代人培养高尚品格、提升个人修养、培养综合素质、加强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柳公权、杨凝式、苏东坡、蔡襄均以继承颜真卿而成为光耀千秋的书法大师。元明两朝,帖学兴盛,颜真卿几乎被书坛遗忘。清康雍乾年间,先是董其昌后是赵孟颊书法笼罩书坛,帖学式微,书风萎靡。乾嘉年间颜真卿书法再次隆兴,培育了刘石庵、伊秉绶、何绍基、张廷济、赵之谦、翁同和、谭延闿等一批碑帖兼擅的书法大师,使中国书法又一次进入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0.
清朝学习颜真卿书法的书家众多,从而形成了一个颜系书法家群体,其中最能入颜真卿堂奥者有刘墉、钱沣、伊秉绶、何绍基、张廷济、赵之谦、翁同和等人,且成就非凡。究其原因,是颜真卿书法影响的历史惯性和清朝书法发展的特殊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之一,其丰富的笔法与体式与王系书风堪称伯仲,甚至可谓并驾齐驱。与王系"一拓直下"笔法明显不同的是,颜真卿以"古法"——篆籀之法一任而为,风格鲜明地屹立于泱泱行书之林,可谓伟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7月21日 晴 我虽酷爱书法,但对书法知识知之甚少,今日读《颜真卿》,深有感触,大为仰慕。我最初学也最擅长的字体便是颜体,每次翻开《勤礼碑》,流连于那丰腴端庄的碑文,我便会猜想颜真卿的样子——他一定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弱书生吧。可是,走进《颜真卿》,我才发现,我心目中那个颜真卿被颠覆了。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相似文献   

13.
王静 《黑河教育》2013,(9):78-78
笔者从小就学习颜体书法,当时觉得颜真卿的字很有神韵,粗壮而不笨拙,刚毅而不呆板,颜真卿的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等古代著名书法家都是在学习颜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笔者从事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后,了解到颜真卿不平凡的一生,他的人品和书品都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始学习书法要从学颜开始。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  相似文献   

14.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3,(10):F0002-F0002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唐代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省)。官初任监察御史,迂殿中侍御史。因直言敢谏,被贬至河北平原郡做太守。后因平叛安史之乱立功,进京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并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书法,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庄重。其书风格,初呈平整端齐,为后世馆阁体之滥觞,晚年书风为之一变,自成一格。横画细且平,竖画粗重雄浑。其运笔多为折笔,蚕头燕尾,棱角分明,故厚重有力,不觉其肥;其书结构风貌,中间空灵,外画紧凑,故松而不散,拙而有神,独树一帜。颜真卿的行书成就也极高,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传世作品较多,如《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等。  相似文献   

15.
驱车去凭吊颜真卿,出发时,只知道墓地的大致方向。出了河南洛阳市偃师城区,走走问问,临近北窑一带,街头的群众用手一指说: 去吧,前边有个村子叫汤泉,颜真卿就在那个村。这里的群众提到颜真卿,就像提到他们多  相似文献   

16.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先祖为琅琊颜氏,五世祖颜之推从北齐人周,最终入隋定居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颜真卿为世人所重者,一是书法,二是忠义。而在赞赏和高度评价其书法艺术的同时,又每每把艺术风格与人格品质联系起来,所谓“书如其人”。  相似文献   

17.
颜真卿书法的"篆籀气"源自其深厚的语言文字学基础,其书法的用笔与篆书相通,由此所表现出的圆劲婉通、虚和中含之美与篆籀书体特点相合。颜体书法符合造字规则,尽合字学,能够起到正字正体的规范作用,合乎文字之义理。颜书由技入道,技道两进,堪称"尽善尽美"。这便是朱长文所论颜真卿书"合篆籀之义理"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8.
唐代正字运动蓬勃开展,颜真卿深度参与了正字运动,并手书《干禄字书》。同时,正字运动也对他的书法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发现,以《干禄字书》为时间节点,颜真卿此前的创作中通、俗二体用字较多,而在其后的书法实践中正字选用大幅增多。可见,正字规范对其晚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颜真卿晚期代表作《颜勤礼碑》用笔圆润,结构稳重,章法严谨。其风格形成有其社会历史原因,也是其个性、性格的反映,是他对历朝书家、本朝书家以及民间书法勤奋学习又不断创新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正亓遇松书友的楷书中堂取法颜真卿《颜勤礼碑》,整体大气磅礴,用笔精到,提按分明,点画厚重中不乏轻巧,变化较多;结字端庄开阔,稳如泰山,深得颜真卿字法之妙,可见作者在颜真卿楷书方面下过很大工夫。落款、钤印一丝不苟,妥帖和谐,堪称一件佳作。就整体细观,此作仍有一些小问题,如用笔中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