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1997解密档案揭露了日本上世纪蓄谋已久的南进计划,还揭出了五十多年前加拿大军队在香港与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的日军对抗时的懦弱表现。香港本拟坚守90天,不到18天就被日军攻占,这确实让欧美各国、苏联和已于日军浴血奋战了好几年的中国军民感到大出意外。为夺占号称“英国女王王冠上的宝石”的香港,一向自称只对“海洋生物研究特别感兴趣”的裕仁天皇居然亲自参与侦察。  相似文献   

2.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期间曾发生过一宗所谓的“英国间谍案”。日军占领香港后,在赤往设立了一所大集中营,专门关押驻港英国、加拿大军人,约有三四千人,他们在日军进攻香港时,英勇抵抗达十八天,结果寡不敌众,陷于敌手。集中营内,除战俘外,亦有港府前辅政司、按察使、警察总监等高级官员,港督杨慕价爵士则被押往台湾监禁。每天,有一个身材瘦长、略显佝楼,但目光锐利的英国人,被日本宪兵押着来集中营为战俘看病。他的中文名字叫司徒众觉,战前任香港政府医务总监,医术精湛,蜚声港岛,这时被日本人相中,让他兼任…  相似文献   

3.
“新传媒“时代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煜 《新闻实践》2002,(2):45-46
2001年4月16日中午,日本东京数百万手机用户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短信息传播的“紧急消息”——日本皇宫对外公布皇太子妃雅子可能已身怀六甲。到17日上午9时30分,日本皇宫内厅官方站点访问量激增了3.9万人次,许多日本网民纷纷发来电子邮件向皇室表示祝贺。这一事件表明,我们已进入一个“新媒体”时代,或称之为“后大众  相似文献   

4.
双方在日本裕仁天皇的葬礼上的接触,被日本媒体津津乐道为"葬礼外交"。中印复交的帷幕就此拉开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国葬定于2月24日举行。2月,中国收到日方邀请,并获悉,包括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在内的不少外国政要都将出席葬礼。对此,中方着实费了一番思量。裕仁天皇当年发动侵华战争,该不该去参加他的葬礼、由谁去,国际国内都在注视着。中共中央最后决定,派外长钱其琛以国家  相似文献   

5.
1943年初,宋子文代表当时中国政府,赴美洽商欧洲善后问题,并于3月13日发电给蒋介石,汇报商讨的经过。文中提及到中英问题时,来请求美国出面让英国自动交还香港(包括九龙).然后划出一部分区域作为自由港,并保全英国侨民在香港的一部份权利。美国政府代表回答说:“英愿放弃香港”,①并表示香港军事重要性已不存在,“战后再商交还九龙问题。”②驻英国的顾维韵大使世了解到该国政府愿交还香港。蒋介石当时也同意在英国交还香港后,声明该地区为关税自由港,但必须由中国政府自动宣布,不作为英政府交还香港的附加条件。后经落的提…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11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出访韩国后访问日本。此次中国总理出访日本,与上一次访问相隔了近六年。  相似文献   

7.
8月15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永九难忘的日子,六十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招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裕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天,各大网络媒体精心策划,纷纷报道全球华人共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相似文献   

8.
香港早期城市建设与华人社会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之后,香港变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从此开始城市化的进程。经过半个多世纪建设经营,到20世经初,香港从一个普通的小岛渔村.发展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国际港口城市,从而为日后跃升为举世瞩目的“东方明珠”,奠定良好的基础。回顾香港早期发展的进程,揭示华人社会在此进程中的社会角色的演变与调适,无疑有助干了解香港的近代发展史。香港早期城市化,是英国对华进行军事侵略、强权外交和商业贸易的综合产物。虽然在1841年1月25日英军占领香港岛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巴表尊、阿伯丁等英国外交大臣曾先后由于强调侵华军事需要…  相似文献   

9.
勿让“廉价”见闻泛滥梁丽娟当前,许多大小报刊经常刊载国外的“跳蚤市场”、后花园或汽车库的“星期天贱卖”、逛日本“百元商店”或美国“99分商店”的文章,有连载、有特写、有观感,有的将之分门别类、有的还介绍自己的心得,可以说津津乐道。作者有留学生、出访人...  相似文献   

10.
周云龙 《视听界》2013,(1):16-17
近日,澳大利亚未来学家RossDawson发布了“报业消亡时间线”世界地图。他预计美国报业的末日是2017年(原因是“变得无足轻重”);英国:2019年;澳洲和香港:2022年;日本和中国:2031年。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君超认为,报纸迟早会消亡。  相似文献   

11.
出版纪事──1994年9月1日“BIEP’94国际学术报告会”在北京举行500余人出席。1一6日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主办的“第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中外出版社9万余种各...  相似文献   

12.
我真幸运,有机会采访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成为“世纪盛会”的见证人!这次举世瞩目的“世纪盛会”共有700多个新闻媒体派出了8400多名新闻从业人员来香港采访,其中日本1300多人,美国1000多人,英国700多人,香港本地2800多人,中国内地600多人。参加报道香港回归活动的各国、各地区记者,都要事先申请,经批准到香港后,还要办理身份鉴定,最后才能领到一张采访卡。这个数字是经过身份鉴定最后统计出来的。至于用其它各种方式到香港进行采访活动的记者就无法统计了。我有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新闻界称:组织实施一次大型事件的摄影报道为“打一场战役”。比如,报道北海道西南海岸地震、日本皇太子婚礼庆典,被作为近年来日本报业公司成功组织大型摄影报道的范例。日本的一些大报,如《每日新闻》,关于这两组报道见报照片都分别多达五十和三十多张,前老连续报道长达一周。  相似文献   

14.
对香港新闻自由的审视与思考戴晓华新闻自由问题是香港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问题之一。港英政府官员曾多次直言不甘地称新闻自由、法治和自由经济政策,是英国管治香港的三大支柱港府要“翻山越岭,捍工香港的新闻自由”等等。新闻自由在港英当局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5.
方言 《航空档案》2005,(2):45-47
据英国《简氏情报》报道,在美国的主导下,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智利、日本、秘鲁、韩国、英国和美国在内的庞大海空军部队从2004年6月29日至7月27日在夏威夷举行“环太平洋2004”大规模海军年度演习。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长期在军事领域保持“默杀而遥远关系”的日本和韩国在联合演习的框架下进行了海军舰艇、空军战斗机的共同训练,标志着这对“冷漠的邻居”终于在它们共同的大盟主的撮合下走出军事交流的重大一步。  相似文献   

16.
日本裕仁天皇逝世及其后的葬礼,成了当时世界上的一大新闻报道热点。在众多的文章中,《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上的一篇文章《缺点什么的日本》,显得别具一格。这篇文章为日本天皇的葬礼而发,但却从日本广岛的和平纪念博物馆落笔。“在广岛博物馆中,而且可以说在广岛市,乃至全日本,都少点什么。那就是对这前因后果的说明。直到今天,日本人似乎都还认为原子弹是上天对他们的一种罚不当罪的惩处。”  相似文献   

17.
雨田 《中国编辑》2004,(6):84-85
前不久,我国某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所属出版社的一批资深编辑组团出访日本。在访问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讲谈社时,我们的一位出版家向日方谈起这样一个问题:为确保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日本出版界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当谈及我们中国目前对出版物编校质量规定,出版物的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为合格品时,日本出版家对提出编校质量这样的问题甚感惊奇。他们除了对我们制定“差错率标准”不能理解外,还连连反问:“出版物为什么要错呢?”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右翼政治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华盛顿“遏制中国”政策中扮演角色以及对台湾的暧昧态度,令中国人对日本不满:而日本人认为,中国已成为“对这一地区的威胁”。中国总理在此背景下对日本的访问,相信是一次推动双边关系走向善意的良性循环的艰难之旅。本刊特派记者随同朱总理出访,在东京发回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9.
香港《文汇报》报道,绝密文件揭露,美国在1920年至1930年其间曾秘密拟定计划,向中国、日本、德国和墨西哥等国开战,连现今号称有“特殊关系”的英国亦不放过。该计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制定,直到2011年9月20日得以曝光。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湖北省某城市党报的一则留学中介广告称:“获得南非护照,进英国、香港等英联邦国家免签。”读来令人如梗在喉。香港明明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怎么成了“英联邦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