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猹"是什么?     
“猹”是什么?傅憎享“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吃瓜了。”──鲁迅《故乡》猹字首见于鲁迅小说《故乡》,然而猹到底是什么?《辞海》:猹(zha渣),獾类的野兽。《现代汉语辞典》:猹(cha),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修订本1...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上,叶灵凤也可算得上是个复杂人物了。从一些历史材料来看,在先前,人们耿耿于怀于他的,大致上有这样三条:一、二十年代末,他在上海的日子里,曾向鲁迅发过难,曾画过一幅讽刺鲁迅先生的漫画,并附有一段带有点人生攻击意味的说明文字,称鲁迅为“躲在酒缸后面”的“阴阳脸的老人”。他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挨了鲁迅的“骂”,鲁迅在著名的《革命咖啡店》一文中,称叶氏为“年青貌美,齿白唇红”的“革命文学家”。二、离开上海到香港后,在日军占领香港的三年零八个月间,他在日军文化部下属的大冈公司工作过,而那时经常发表他文章的《新东亚》月刊,则又是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 贵刊1991年第3期发表的《鲁迅作品词典指谬》一文,我已拜读。该书若干条目,一字不差的抄录我社出版的《鲁迅杂文辞典》(“指谬”一文,两相对照,举例说明)。我们看了该文后,十分气愤和吃惊。今奉上我社出  相似文献   

4.
樊艳丽 《新闻窗》2008,(1):113-114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称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著作两千年来备受推崇,除了它是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司马迁笔下的人物。梁启超言:“《史记》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关于新闻和史的亲缘关系,谭嗣同有“报纸,即民史也”的见解。今人认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人物通讯作为一种新闻文体,脱胎于史传文学,它与历史、文学关系密切。史传记述历史,人物通讯反映现实,两者都要求从真人真事着眼,  相似文献   

5.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象“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两句诗,作者用一个“弄”字和一个“闹”字,便把全诗都写活了,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兴味盎然,这叫做“诗眼”。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好文章,但它给人以深刻启示的只有这三句话:“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三句话点明题旨,总领全篇,便是“文眼”。鲁迅谈他写小说塑造人物的经验,也说,最要紧的是“画眼睛”、描画人物,即使把这个人物的头发描画得根根逼真,也毫无意义,只有“画眼睛”才能画出人物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经济学辞典》错误之多,无愧于“冠军”称号。限于篇幅,仅就西方经济学有关部分摘要指出几条。第一,洛伦斯曲线。在解释此条目时,莫明其妙地列了一张表(请见该辞典第803页),接着画了一张洛伦斯曲线图。在解释此图时,有一句:“OY为45角直线,被称之为绝对平分线。”这里错了  相似文献   

7.
指画一名指头画,为中国画的一种特殊技法,一般认为为清初汉军旗人高其佩所创。对于这样一位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较为重要地位的人物,有关辞书多予著录,但在介绍文字中,关于其生年、旗籍和官职的记载,时有出入。以下分别予以辨析,并指其不确之处。关于生年。《辞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均注其生卒为"1672-1734",  相似文献   

8.
关于历史人物的查考,许多书籍、文章述及,其中尤以武汉大学编《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最详。然真正查考起来,仍感棘手,尤其那些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往往辞典不收,方志未载,无处着手。偶有所得,现将愚见一则公诸同好。在图书馆工作中,我们常常要确定一个人物的籍贯、时代、本名……等等,有时对某一人物发生兴趣,还想考见其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笔者购得一部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的《魔鬼辞典》。原以为这是一部有关宗教文化方面的工具书,读后方知“满拧”。这部辞典根本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辞典”,即用以对某些概念、术语、词汇进行客观、科学、历史的解释,而是一本采取讥讽和调侃方式对某些词汇、概念做出带有  相似文献   

10.
美籍华裔学者孙隆基先生在其《历史学家的经线——历史心理文集》一书中,在论及“‘世纪末’的鲁迅”一章中,根据鲁迅在《破恶声论》中的相关论述,提出世纪末的鲁迅就急于从事对现代大众传媒的批判,这是鲁迅传媒批判思想“早熟”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在新编《鲁迅全集》出版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就把编纂《鲁迅大辞典》的工作提上了日程。这项工作一开始就受到许多同志和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文化部出版局并批准了有关的报告。现在编纂工作正在全面展开。编纂出版本国伟大作家的专人辞典,是发展民族文化的一项  相似文献   

12.
一近年来举办的一些“知识测验”中,有的把《全芳备祖》当做“世界上第一部植物学辞典”或“我国第一部植物辞典”。也有人提出了异义。《全芳备祖》是宋人陈景沂编著的,关于  相似文献   

13.
项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最早为项羽立传,对项羽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在诗人笔下,项羽又多以“悲剧英雄”的面目出现,揄扬者居多。而在通俗文学作品中,项羽却蜕变成了一位“恶神”,狂妄自大、色厉内荏、褊狭、荒唐。本文姑称之为项羽的“第三种面目”,并从《南史》、《太平广记》、《人中画》、《西湖二集》中钩稽出相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共三册)吴企明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花鸟卷》25.00元《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人物卷》23.00元《历代名画诗画对读集——山水卷》24.00元该丛书按画科分“山水”“、人物”、“花鸟”三卷。每卷先作综合论述,介绍相关画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91年第3期发表了李小倩的《<鲁迅作品词典>指谬》一文,对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署有“全书由薯名鲁迅研究专家林志浩教授审订”的《鲁迅作品词典》的抄袭行为,指名提出了批评。8月31日林志浩致函本刊,并附《一则批评的回声》一稿,声明“对该词典编者所加的‘全书由薯名鲁迅研究专家林志浩教授审订’的不实之词加以辩正,并对李小倩的‘指谬’略说我的一些意见。”接来信与来稿,本刊立即指派专人进行调查。河南教育出版社指令该辞典责任编辑胡笳写了“关于《鲁迅作品词典》的编审情况”;而李小倩则认为,他的原稿一万余字本刊只摘发了一千余字,要求补发原文。三方各执一调。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事实胜于雄辩,只要把来信来稿公开出来,不辩自明,《鲁迅作品词典》有抄袭行为是可以认证的。广大读者都会作出公正的判断。总的实质性的问题,基本上已经清楚,一些细节上的争议,就不拟在刊物上继续讨论了。  相似文献   

16.
王明军 《现代传播》2006,(6):158-160
影视作品中的声音是影视“声画艺术”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区别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性之一。影视作品中的声音丰富多彩,但目前对其分类方法并不统一。我们一般按照《电影艺术词典》与《现代影视技术辞典》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著的《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阅读《史记》的人物传记,使人宛如置身于光彩夺目的画廊,看到了数以百计性格迥异、各具神态,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威武雄壮的活剧的著名人物。这些人物塑造得如此成功,是和司马迁长于运用典型事例和细节把人物性格写得鲜明突  相似文献   

18.
显微市场     
《鲁迅档案:人与神》:“人间”鲁迅 何梦觉 编 工人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鲁迅一方面被誉为“民族之魂”,另一方面备受攻击,鲁迅到底是人还是神?全书按不同历史时期选载有代表性的文字,众多名人在此亮相,显示了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国外学者用“第三只眼”看鲁迅,自是别一种风景。 选题点评: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类纪念活动“沸沸扬扬”:戏剧界打造“魔幻鲁迅”,博物馆“走近鲁迅”,出版界“回望鲁迅”,本书则是出版界“回望”系列中的一种,展示  相似文献   

19.
孙东海主编的《广播电视实用辞典》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该辞典收入广播电视各个门类条目1930条,计46.6万字,共分为11个部类,即:“广播电视理论”、“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节目要素”、“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广播电视技术”、“广播电视传播者与受众”、“广播电视管理”、“广播电视界人物”、“广播电视著作”、“广播电视节、奖”和“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写眼睛     
只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一些手法,写新闻的人完全可以借鉴。写人物,最重要的是写面部,尤其是眼睛。鲁迅说过一句话:“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所忘者,乃晋代画家顾恺之。此人写真,画出人像以后,往往搁置一边数年不肯点睛。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