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杰 《黑河教育》2012,(11):58-58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能说出和写出一个数的相反数。2.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对比,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形和数两个不同的侧面来理解相反数的意义,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手势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数感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里,全面阐述了数感的含义,指明了数感培养的方向与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此为指导,把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落实到位。一、观察历史上许多数学…  相似文献   

4.
数感(number sense)是指对数的理解或数概念的形成.数感建立起数量与计数之间的联系.数感强调对多与少、相对数量、空间与数量的关系(即数的守恒)、数量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的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把“数感”置于数学学习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的首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并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倍角公式的原形及特征,提高学生的变形运用的能力.(2)通过综合运用公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科目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本及相关知识的梳理,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能力目标:(1)使学生获得搜集和处理信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2)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得到研究成果。(3)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与创新精神。本课重点、难点分析综合课高考的立意是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既要注意梳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引…  相似文献   

7.
张丙波 《考试周刊》2012,(11):144-14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骨骼的组成及功能;2.说明长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长骨结构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体育锻炼对于骨骼的影响,养成科学锻炼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8.
数的计算具有悠久的历史,计,源于数(shǜ),一个个、一堆堆地依次数,用手工计数;算,源于群数与分数。当数量较多,特别是遇到盘点、分配的堆或群里的物体个数不均等时,就产生了算,即用规则和思维计数。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计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这里,解决问题是学生计算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理解算理和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又是对学生个体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刊编辑与成都大学张晓霞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的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围绕“四川省小学数学基本计算技能测试”项目,对教师、学生、优秀教研员、中老年教育专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王甲云 《成才之路》2011,(18):73-7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OSI参考模型及TCP/IP协议体系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分层的基本思想;(2)理解网络中数据的传输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增强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的计算具有悠久的历史,计,源于数(shǜ),一个个、一堆堆地依次数,用手工计数;算,源于群数与分数。当数量较多,特别是遇到盘点、分配的堆或群里的物体个数不均等时,就产生了算,即用规则和思维计数。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计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这里,解决问题是学生计算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理解算理和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又是对学生个体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 本刊编辑与成都大学张晓霞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的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围绕“四川省小学数学基本计算技能测试”项目,对教师、学生、优秀教研员、中老年教育专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合理性;②会根据定义求任意角的弧度数;③理解并掌握角度与弧度的互化;④理解任意角的集合与实数集的一一对应关系,掌握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初步感受弧度制的优越性.(2)过程与方法:学生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化归转化等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的教学观     
作为学校教学的负责人,笔者推行并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这里所谓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职业知识和技能、接受和处理信息)、社会能力(经营管理、社会交往)、方法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学习)和创业能力(开发市场、创设工作岗位)。多年来,笔者一直要求全体老师务必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并实施如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注:下文简称为“新课标”)强调了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2.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课标”再聚焦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指出:“‘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相似文献   

16.
圆锥曲线     
教学任务: (1)能准确解释圆锥曲线的概念,并在不同情境中应用圆锥曲线定义解决问题。 (2)明确圆锥曲线上动点的变化可以用不同的量来刻画。  相似文献   

17.
中学阶段的许多数学问题都需要用分类解决,学会分类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调查表明:(1)贵州省初中数学教师对分类思想的教学现状较好;(2)教师能很好地认识到分类思想的重要价值;(3)在教学中,教师能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教学以及课后的辅导三个方面进行渗透;(4)教师的性别、教龄、职称、目前学历等基本信息与分类思想应用的相关程度较弱;(5)初中数学教学中分类思想的影响因素可能有教师的已有教学经验、分类思想的相关理论知识、分类思想课堂教学渗透的路径不同等。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新教材中经常出现“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各册教材上都有这样开放性的题目)旨在培养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情况如何呢?本人作了一定的调查后发现有这样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加强对策略的体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把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聋校数学教学实践有机整合,旨在教给听障生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的建设和学校的未来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就理工科大学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进行了讨论:(1)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2)利用课程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