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大地──多姿多彩“花儿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巨大的版图上,青海省形如一只丰美的玉兔俏立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它那蓝宝石般的眼睛便是国内最大的成水湖——青海湖,青海由此而得名。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长江即发源于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巴颜喀拉山和唐古拉山,国际大河泥公河‘“初生的婴儿”——澜沧江亦从这里起始流向浩瀚的南海。号称“龙祖之脉”的昆仑山、雄奇险峻的喜马拉雅山和素有“万宝之山”美誉的祁连山环绕四周,腹地是闻名道还的“金色聚宝盆”、“盐的世界”——柴达木盆地;全长1937公里的青藏公路似一条…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一条河,是中华民族的母可;黄河是一首诗,它讴歌了我们民族光荣的历史和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一首歌,是对祖国母亲的热情颂歌,是战斗的号角,是胜利的警号;《黄河》是中国近代合唱创作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项永琴 《寻根》2002,(4):6-9
新近拜读了江林昌教授的大作《夏商周明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收获颇多。其中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古代也有两河明”引起了笔的深深思索。认为黄河明是中华明的主流,而长江明是其补充。笔不禁想到“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即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道家思想为其辅助,这二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契合、某种联系呢?笔不揣浅陋,试芹献之,请学界时贤裁夺。  相似文献   

4.
作为戊戌变法领导者的梁启超在此期间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民智未开,在他的一生中,最注重的也是开民智。他在《学校总论》中说:“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超于智,故言自强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他一向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归根到底是民智的进化,各...  相似文献   

5.
在早期先民那里 ,流传着黄河发源于昆仑山的传说。《山海经·海内西经》就说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 ,帝之下都。……河水出东北隅 ,以行其北 ,西南又入渤海。”屈原的《九歌·河伯》说河伯 (黄河之神 )带着他的女伴 :“登昆仑兮四望 ,心飞扬兮浩荡。”钱澄之解释说 :“昆仑 ,河所出也 ,登之四望 ,而飞扬浩荡。”这里的昆仑山并非现在地理意义上的昆仑山 ,它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仙山。黄河实际发源地是巴颜喀拉山 ,此山从未被冠以昆仑山的名号。河出昆仑 ,乃是出于古人的臆想 ,这臆想之中 ,渗透着古人的文化观念。破解了河出昆仑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鲁先圣 《寻根》2009,(5):103-105
在中国辽阔的国土上,有咆哮万里的长江,有九曲回转的黄河,更有无数江河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但是,除了鸿沟之外,却没有另外一条沟,能够进入历史的视野,在两千年的岁月中,始终闪烁着历史的刀光剑影。甚至可以说,它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名气,因为它而发生的历史故事,丝毫无逊于那些万里奔腾的大江大河。  相似文献   

7.
李智红 《大理文化》2012,(12):38-42
"无论你走到我故乡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听到人们谈论这条河,就像谈到他们的神。"——于坚《河流》一在遇见了许多诸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著名的河流之后,我才知道,故乡那条名叫板桥的河流,实在算不上是一条真正的河流。因为它太缺乏真正的河流所必须具  相似文献   

8.
史前时期先人制作的陶器上有精美的彩色纹绘,考古学家把这些陶器叫做彩陶。其制作年代距今约3000~5000年间,主要分布黄河流域,亦称“黄河彩陶”。我在近20年研究和收藏黄河彩陶中,对于彩陶的起源,祖先因何在器物上描画众多图案各异、着色绚丽的纹饰,文字、文明与审美之间的必然关联及其对于后续的艺术形式的影响……凡此种种,令我既困惑又迷茫。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明起源始于二里头文化──兼议多源说安志敏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具有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什么是文明?中国文明又是如何起源的?人们还有不同的理解,至少在认识上并不十分一致。这里试从考古学的角度作点滴的...  相似文献   

10.
无量河的水     
和铹宇 《寻根》2000,(6):82-84
“无量”这个词有点佛教用语的味道,而无量河则是四川西南的一条河,由北向南流入湍急东流的金沙江。我从来没有到过无量河,但这条河却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因为这条河流淌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一说起“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文明”。在一般人看来,“文化”就是识字撰文,其实不然。从1871年至1951年间中外学者对“文化”一词作过164条定义,时至今日,没有一条被世人所共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观念形态和不同的文化。一般“文化偏在内,属于精神方面。文明偏在外,属于物质方面”(《中国文化史导论》)。“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科技进步高度发展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这是理解文化与文明区别的重要尺度之一。哲学的基础是文化,而文化的基础是经济,无论那个时代的文化,都必须与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相适应。历史和现实…  相似文献   

12.
身居板桥村,放眼全世界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城市与文明这个题目。无疑,这个世界是一个由都市构筑而成的世界。尽管有那么多的中外陶渊明们怀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乡村生活的梦想,寻找他们的桃花源,可他们的生活依旧摆脱不了都市的影子。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历史,写在它的几个大都市的面孔上:谈法国离不开巴黎;谈俄国离不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谈德国离不开柏林;谈美国离不开纽约、洛杉矶、华盛顿;同样,谈论中国,离不开北京、上海……人类是群居的动物。在原始社会初期,几个家庭聚集而居,或是山坡,或是在水一方,后来逐渐形成村落。再后来,…  相似文献   

13.
吴正格 《寻根》2012,(2):54-56
“粥”的本字是“鬻”。字中的“鬲”,为最原始的煮粥器,是猿类进化为人类的物象标志。“粥”置“鬲”上,兹证是野蛮到文明的食象标志。人以口喝粥,“人”加“口”就成了“史”。因而,这一碗粥里就装得下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4.
有这么一条河,它的名字很美丽,叫“胭脂河”;也有这么一座桥,它是人工凿成的,但它的名字却偏偏叫“天生桥”。与一般的河、桥关系不同的是,它们并不是先有河再因为人们要过河而造桥,当然更不是因为有了桥而要有一条河。它们是同一时刻诞生,桥随河而生,河因桥而美。这条河、这座桥就坐落在江苏省溧水县境内,离溧水县城约5公里。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自此,南京成了明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为了维持明王朝朝廷的庞大开支,政府向全国各地大量征收赋税和粮食,全国各地粮饷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南…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16,(4)
正蜀道作为一项人类交通史上的伟大工程,一条穿越秦岭、巴山,连接关中与成都平原的交通纽带,一条完整地展示人类交通文明和多元文化荟萃发展的关山驿路,被研究者称为"中国交通史发明和创制的杰作",更进而探讨蜀道诸条道路最初的开通。但研读之下,仍觉得一些观点有讨论的余地。  相似文献   

16.
薛华 《寻根》2006,(4):109-112
黄河,古代又称为“河”。黄河不但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也因决口迁徙,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统计,在1949年以前的2000多年里,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多次,改道26次,可称为“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历代帝王登基之后,都把治理黄河作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素有“塞上明珠”美称的湖城银川,绿色覆盖,碧波涟漪。“两山一河”——贺兰山、六盘山、黄河;“两沙一陵”——沙湖、沙坡头、西夏王陵;“两文一景”——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塞上江南特色景观,风格迥异……令到此观光者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18.
萧放 《寻根》2002,(4):18-22
“向王天子吹牛角,吹出一条清江河。”清江人历代传唱着这样一首创世古歌。清江位于长江南岸,地处鄂西山地,古称夷水。在中国上古历史上,清江是出川入楚的重要交通线,同时也是西北羌戎化向南流布的化中介带。  相似文献   

19.
《管子·水地》与古代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在大地之间,无处不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文明之源。尼罗河孕育出古埃及文明,恒河孕育出古印度文明,而黄河则成为华夏文明的摇篮,由此产生了许多以水解释生命和宇宙起源的诗篇、神话和传说。《管子·水地》是一篇关于水的专论,但其重点并不在水的自然特性和地理分布,而是试图用水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对了解古代的水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原之水近代以来,学者对《管子·水地》的注意,受到古希腊哲学的影响,以为《水地》提出了“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与西方哲学具有相同之处。从《水地》篇来看,它首先认为地…  相似文献   

20.
一个从阿妈摇篮曲中流淌的遥远传说,一个悲喜交加的动人爱情故事……继音乐舞蹈史诗《秘境青海》之后,《雪白的鸽子》这一颇具西北民族特色的“花儿”,今天又以音乐剧的形式,走上北京保利剧场的舞台:“黄河长江长辫子,青海湖是照人的镜子;雪白雪白俏鸽子,红眼窝是玛瑙的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