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有能源企业性质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航  方娇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6):156-158
通过对企业的经济性质的深入分析,从一般国有企业的理论入手,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在企业理论上的成果,对国有能源企业这一特殊类型进行了经济性质的辨析,主要以把握此类企业的产权关系、雇佣关系、激励监督机制为重点,提出了在我国针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01,(5):50-52
国有大中型企业股权式激励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赋予企业有一定的自主权,本着放权让利的原则,改革思路是行政性分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企业改革不断推进,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2011—2018年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股权多样性和股权融合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不显著,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股权多样性和股权融合度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更是直接影响百姓生存状况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又有其特殊性.提出用合理的制度安排来进行企业改制,要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政策性业务的完成,并着重分析了委托-代理博弈模型.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作为正式制度的补充应充分发挥其的约束作用,促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改制的合理进行.  相似文献   

5.
以全新的理论视角,考察了产权和产权信用的相互依赖,并从产权信用的角度考察了大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演变过程及其制度设计缺陷,说明产权信用乃是大型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和产权再造的核心,表述了大型国有企业产权信用创新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6.
运用产权攫取分析框架研究了国有资本经营链上的政府代理人、国有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产权攫取行为,认为产权攫取导致较高交易成本是国有企业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这种产权攫取不仅体现在人力资本的非效率投资方面,也体现在对非人力资产的产权攫取方面,后者对于转轨时期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可能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非人力资产产权攫取治理角度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森工企业在产权安排、改制方向选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和理论探索。对国有森工企业改制的障碍、方向、产权配置、产权制度建立路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梳理,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魏锁焕 《现代情报》2006,26(2):164-166
国有企业的改革从70年代末开始,已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回顾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国有流通企业的改革滞后于国有生产企业。国有流通企业改制势在必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国有流通企业改制的目标同样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流通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从国有流通企业退出是国有流通企业改制的核心问题。笔者就国有流通企业改制的目标以度法律调整提出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既是大型企业也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所谓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一是在宏观层次即政府与企业关系上要有清晰、明确的产权和权责;二是在微观层次即企业内部关系上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就国有企业产权变革而言,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变革不仅涉及到政府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往往也涉及企业问和企业内部的各种产权关系,因而从一定程度上看.  相似文献   

10.
许家军 《内江科技》2006,27(3):25-26
以国家电和商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企业高管人员报酬与企业规模、绩效、股权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高管人员报酬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企业规模的大小,与企业业绩以及国有股权无关。从而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在于以外部竞争来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