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有语文创造力的人,应当是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的人,而这些综合能力的形成无法离开听、说、读、写、思、做诸方面良好的习惯。有了诸方面的良好习惯,才有向诸方面努力的自觉行动,有诸方面的创造潜能才有可能被不断而充分地挖掘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教学论学者教学要素诸说的阐释为中心,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学论学者的学术自觉这一命题。认为教学要素诸说的提出,是教学论学者学术探索自觉的结果,它既反映了学者们对要素概念、教学本质、教学过程、教学阶段等的不同体认,也隐含着学者们对自我存在方式的一种学术建构,它不是自发的而是自觉的。教学要素说命题的提出与发展,是中国教学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它对中国教学论理论发展的理论承诺具有合法性,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中国教学论发展的时代诉求,对中国教学论理论发展的困境进行了破解。教学要素诸说对教学论研究观念具有突破意义,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由对早期及以后教学要素诸说继承与借鉴而来的,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之上的李秉德先生的七要素说就具有了意识自觉与观念突破这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说卦》构造了一个八卦宇宙模型,八卦的系统性与语言学方法的结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象思维”方式。《说卦》的成书下限不迟于春秋伊始,在整个春秋时期,发挥着《周易》副经的作用。它打破了占筮易的一统天下,开辟了学术易的文化新方向;它做为“前理解”参予了《易传》诸篇的建构,为《易传》诸篇之首,亦为诸篇之祖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本质分析中的盲区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是关于“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多种颇有影响的观点和学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多重本质说、认识——实践说。除此以外,还有情知说、适应发展说、审美过程说、学习说、教师实践说、交往说、关联说等等。以上诸论均有其一定合理性和局限性,有学者就曾撰文专门对此进行评述。[1]透视以上诸论,不难看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长久以来主要源于哲学和心理学。而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说,…  相似文献   

5.
"诸"字来到大街上,见到两个人长得很像,他对其中一个说:"我们做朋友吧!""候"打量了一下"诸"字说:"你找错人了吧?我是‘候’,他是‘侯’,你应该找他交朋友才对呀!""诸"不以为然,说:"你不就是多了一竖吗?我不计较,就凑合凑合吧!"这下"侯"来火了:"像你这样乱凑合,我就没有朋友了,因  相似文献   

6.
自然能模型——人与自然和谐的数理证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自然在亿万年演变过程中,造化了大地、高山、江河、火、风、花、草、树、虫类、鱼类、兽畜类、人类等诸物、诸生命。诸物、诸生命孕生成长灭亡由一支“看不见的手”——自然能竖衡素平衡素调控着。中华先民对这支“看不见的手”进行了深沉的哲学思考。沿着古圣先哲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论说,叩问自然能竖衡素平衡素造化杂交分类传生万物万命人类的生存智慧信息,不难发现:诸生命同母,诸物同宗,诸物、诸生命同脉,天地同根,宇宙一体,自然一统;阴阳喻天地诸物、诸生命同脉,五行喻天地诸物、诸生命同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喻天地诸物、诸生命同根,阳声阴音喻天地诸物、诸生命同场。给出载荷传递自然能数字音气声波信息机制,探索自然能模型竖衡平衡人体动植物效应,证译现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数理模式,汲取大自然的生存和发展智慧,走出当下的发展陷阱,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关于牧野之战的战场地望,有朝歌南、汲县、新乡牧野诸说,但以上诸说均不妥。通过进一步考察牧野一带的地理形势与交通,并参考相关文献,得出牧野之战战场的确切位置为:今新乡市凤泉区凤凰山东南与卫辉市西南的汲城村外的卫河西北岸之间。  相似文献   

8.
南宋江湖派领袖戴复古在国难当头之时,放弃了科举仕进之路,漫游于瓯闽吴越、长江淮泗诸地,晚年归乡。其诗词可分为忧国爱民、交友述怀、写景论诗诸方面。旧说戴从陆游学诗是无稽之谈。其卒年当在淳祜六年(公元1246年)之后,活了80多岁。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师范大学的人文学院教授王尚文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问诸于人,求诸于己"。有人认为这是病句,因为"诸"等于"之于";而王尚文先生则认为这里的"诸"不等于"之于",所以"问诸于人,求诸于己"没有语病。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站在客观未遂论的立场对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评析诸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未遂犯与不能犯界限的新观点——"构成要件符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