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杜十娘的爱情故事荡气回肠,其结局以悲剧告终。日前,学界普遍认为鸨母、孙富、李布政、李甲对杜十娘之死应负全责。笔者结合冯梦龙生平及其思想,对杜十娘之生命活动作详尽分析,认为杜十娘是自杀而非他杀,其自杀缘于遭李甲抛弃转卖而丧失理智。冯梦龙借杜十娘悲剧人物形象的意义抒写自己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2.
《德西雷的儿子》是凯特·肖邦多部悲剧小说的其中一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揭露了夫权制社会和种族歧视对妇女和黑人的压迫。另外,作者独特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增强了作品的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3.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爱情作品的绝美之作,成为一代一又代人心中的爱情绝唱。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是以死结尾的悲剧,但他们的死护卫了爱情、宣扬了自由、平息了两家世代的仇恨,成为永恒。《呼啸山庄》也是一部以死结尾的爱情悲剧,却是一部男主人公带着爱恨报复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主题和人物的对比,试图更好地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的主题历来被认为是反封建。本文从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关汉卿对原型的创造两方面剖析作品主题:窦娥是按封建文化的形象设计而成的;关汉卿通过对原型的加工,着重表现善良弱小百姓与强大黑暗势力之间的冲突,揭示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窦娥冤》的悲剧主旨是人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相交织。  相似文献   

5.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氓》与鲁迅的小说《伤逝》都是对爱情婚姻悲剧的吟唱。文章从这两部不同体裁的作品中探求出产生悲剧的相似背景——新旧道德的转型期,同时阐述了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6.
《天边外》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早期比较成熟的一部作品。悲剧一直是他作品的主要形式,《天边外》也不例外。在奥尼尔的很多剧作中,都能看到弗洛伊德的思想理论的烙印,本文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为视角,对三位主人公进行心理和行为的分析,探讨导致其悲剧人生的内在根源是本我、自我与超我三种人格结构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人格发展的异常,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老舍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祥子一生的遭遇都充满着悲剧性。笔者认为,祥子的悲剧首先是一出时代悲剧,同时又与他自甘堕落的性格以及畸形婚姻所形成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一经问世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本作品通过作者的描述,刻画和体现出了哈姆雷特主人公的悲剧形象。本文针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悲剧性格进行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为我国戏剧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阿Q正传》与《堂吉诃德》是两部不同时代的经典文学作品,都交织着喜剧和悲剧的因素。本文旨在通过时代的深层意义、作家的悲剧意识、人物性格的塑造、讽刺艺术手法、荒诞的表现方式及话语诉说风格来对比分析两部作品,揭示作品的中心思想,从而给后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是冯梦龙塑造的一个典型悲剧形象,她渴望自由、希冀平等,她努力与社会封建礼教抗争以期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婚姻。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由于杜十娘生而不具自由权,向往平等却难逃对男性的依附,再三被买卖,渴望被尊重却屡遭践踏,最后只能以死抗争维护了其最后的一点人权。  相似文献   

11.
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是一部深刻刻画下层女性悲剧命运的杰作。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的相关原理和视点,分析作品中的伦理禁忌,伦理身份,和伦理混乱,从而揭示造成索菲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中产阶级的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该文拟从作者成长经历的影响,《呼啸山庄》的创作背景,作品中人物的社会原型,作品中人物亨德利和埃德加造成的客观原因以及凯瑟琳本身的主观原因几个方面来阐释《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卿《窦娥冤》取材于刘向《说苑·贵德》中东海孝妇的故事。《说苑》是“采百家传记”以说理的书,《窦娥冤》则是一出悲剧,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窦娥的悲惨遭遇也传达出某些“理”。本文通过比对分析,找出它们相关又有所区别之处,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原作品。  相似文献   

14.
《白鲸》是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主要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深受评论界的关注,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小说中捕鲸船披谷德号的悲剧成因进行分析,阐述人性在这一悲剧中扮演的角色。对这一悲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正确对待自身的欲望,处理好欲望与人自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重要作品,它产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反应欧洲社会在特殊时期的在意识文化领域的现状。本文主要分析《奥赛罗》创作的历史背景,对当时欧洲社会的文化与种族的冲突进行介绍和了解,并探究造成剧中悲剧的真正原因正是当时欧洲社会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陈则清《何文秀玉钗记》是一部少见的优秀悲剧作品。剧作主人公何文秀的命运与贪官污吏横行的明中后期社会现状密切相关,剧中人物从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冤案的发生是社会现实驱使下的必然现象。在悲剧人物的塑造上,作者有意识地赋予人物形象多元复杂的一面,使得人物性格开始趋向真实、立体。与西方悲剧不同,该剧深受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戏曲悲剧,体现了我国传统以“中和”为美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悲剧或喜剧作品都非常着迷于复仇的主题,其复仇主题已突破了古希腊复仇悲剧浓厚的命运神祗观,并呈现出了与时代特征相辉映的更为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文艺品质。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这三部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为例,分别从情爱的复仇、法庭的复仇和王族的复仇三个角度对莎士比亚戏剧复仇主题的法律伦理、复仇模式、戏剧美学和人物刻画等方面作一个比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令人心痛的作品,《李尔王》一剧无疑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本文在文学伦理学理论指导下,阐释《李尔王》这部家国悲剧产生的根源是李尔扭曲了关于自身双重伦理身份的认知,并在家庭伦理层面以及社会伦理层面做出了错位的伦理诉求,导致了自身的悲剧结局。通过设置李尔王从威严国王到疯癫老人的身份剧变并最终以死亡结局收场,莎士比亚表明了他关于时代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伦理秩序进行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是一位双语作家,他用英文创作了很多作品,《唐人街》就是其中的一部。这部作品应属于移民文学的范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通过一个美国华工家庭的奋斗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这部作品中隐约透露着一种悲剧意识,这是林语堂独特人生哲学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0.
悲剧《雅典的泰门》(1606)是莎士比亚在其创作活动的第二个时期中写成的 这个悲剧虽不及他的被人们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的影响大,但就此剧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 艺术构思、题材选择、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来看,在他的众多的悲剧作品中,也仍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莎氏通过这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在封建社会衰落、资本原始积累产生这一历史过渡时期中具有主宰一切的力量的金钱的罪恶,愤怒地控诉了金钱对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腐蚀作用。同时,这个剧本也反映了莎氏的人文主义思想由高潮转入低潮、甚至是失望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