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社会作用,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借口“时代变化”、“主题转变”、“科技发展”、“国情特殊”,反对马克思主义,是站不住脚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要反对“过时论”,又要反对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2.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条件下,在我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要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创新灌输理论和模式、方法,显示其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文艺创作中坚持不坚持典型化,决不仅仅是一个具体方法问题,而是关乎到文艺的方向路线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王、张、江、姚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文艺革命的旗手”相标榜,肆意篡改和反对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他们反对创作从生活出发,鼓吹唯心主义的主观随意性;否定和取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创作的指导作用;否定典型形象是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个性的辩证统一,完全践踏和破坏了典型化原则,在文艺领域里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大方针原则中,首要的是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原则和方法。文中综述了高校理论界对“灌输”问题的探讨,并重温列宁和我们党关于理论“灌输”的思想理论观点,着重提出了坚持并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5.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灌输主体、客体、手段、内容和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灌输理论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人们对灌输理论在认识上陷入"过时论"、"无用论"、"强制论"等误区。基于灌输理论遭遇的时代困境,应提高灌输主体的综合素质、培养灌输客体的需求意识、整合创新灌输的内容体系、优化灌输方法和载体及改善灌输环境,以发挥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年—前二三八年),名况,又名荀卿,战国后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之一。荀况的著作《荀子》,现存三十二篇,保存了许多富有战斗性的政治论文和哲学著作。他提出“法后王”,主张社会变革,反对开历史倒车;他反对“复礼”而要求变礼,对“礼”作了新的解释,坚持“法治”路线;他批判了儒家的天命论,否定有意志的天的存在,认为天就是自然界,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著名思想;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的接触,反对儒家“生而知之”的先验论,等等。他的思想,在法家反对儒家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人提出的"灌输过时论"观点,以及人们对灌输理论的误解,详细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必要性.为了提高灌输的效果,我们必须丰富灌输的内容,提高灌输主体的综合素质,全面分析灌输客体,创新灌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年),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者。他从弗洛伊德的爱欲论、文明论出发,结合马克思早年提出的异化劳动、人的解放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试图寻求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的道路。60年代末在西欧、北美出现的那场既不满意资本主义社会,又反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学生造反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马尔库塞仍被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科学灌输论的起源及本质的研究,旨在避免以灌输原则取代灌输具体方法的错误,进而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忽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内因。我国高校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修养课“灌输”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我国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必须强调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先生的《屈原否定论系谱》以及三泽玲尔先生的《屈原问题考辨》(《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四期),使笔者颇感兴趣。《系谱》认为:“‘否定论’又因否定了被先验地相信其存在的屈原,而出现了要从根本上对《楚辞》及其本质重新提出疑问的趋势,并因此成为民国以来新楚辞学的出发点”,“这大概应受到高度评价”,并断言对“否定论”“单纯地在感情上被拒绝”的倾向,“在今后大概一定会逐渐被扬弃的”。而《考辨》也开宗明义地指出,屈原“是生前详细事迹不明的‘想象中的作家’”。对于“否定论”,是否值得海内外学人如此青目,对于屈原的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推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举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艰巨的育人工程,必须遵循“理论灌输”、“情感教育”和“实践育人”的基本原理和辩证关系,探索“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实育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仍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批驳了“过时论”。  相似文献   

14.
受哲学家东浩纪的影响,日本批评家斋藤环在出版于2007年的《媒介不存在》中展开了对滥觞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传统亦即“加利福尼亚意识形态”或“内爆主义”的批判。斋藤环在对“延伸论”以及“地球村构想”的批判中建立起其“反内爆”“反媒介拜物教”的媒介观。不同于极力鼓吹媒介力量的、认定其形塑人类的论者,斋藤环援用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以论证“内爆”之不可能性,进而为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媒介迷思祛魅。就斋藤环凭借对“听觉空间”“东洋哲学”之特权性的否定来反对学者神化媒介的观点而言,或可把他审慎的媒介观视作一种“否定神学”。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论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这个形成过程再现了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论的继承和发展。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系统地分析了《神灭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范镇以“形神相即”反对佛教“形神相异”、以“神灭论”反对“神不灭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也指出了该文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念之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理念关系到当前灌输能否走出进退两难的困境。马克思主义灌输是原则与方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念与赫尔巴特灌输理念存在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在《陕西师大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孙达人同志著文对戎笙同志进行了尖锐的反批评,断言戎笙同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观点,是“从所谓‘贯串于人类历史的根本性的客观规律’中产生出来的动力论,其实是用三段论式把马克思主义的若干术语拼凑在一起,要旨无非是否定列宁概括的阶级社会的历史动力论和毛泽东同志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动力论。”我赞成戎笙同志的观点,并难以苟同孙达人同志这顶大帽子,所以提出几点意见,同孙达人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9.
叶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歌理论家,以反对复古、提倡革新为诗歌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主要体现在诗歌发展观和诗歌创作论中。在发展观中,叶燮围绕“创”论证了只有创造才能推动诗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创作论中,诗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更是诗歌创作的必然前提与条件,主要体现在他的“才、胆、识、力”的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20.
否定“恋君情结”论,说明在屈原作品中,爱国高于忠君;理想圣王与现实昏君的矛盾使屈原作品中的感情经历了忠诚—忠怨—忠愤的过程;屈原用独立人格对待国君是时代精神的代表;并分析了屈原忠君爱国思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