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语用含糊的元语用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语言的使用过程是语言使用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元语用意识不同程度的指导和调控,这些指导和调控又往往会在语言结构层面留下痕迹。语用含糊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交际策略,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本主要从元语用的角度,分析了语用含糊这种交际策略的语言表现手段,以及这些表现手段所具有的元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外交事务中,外交人员经常会用模糊策略来表达一方的观点或态度.元语用意识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语言活动中进行特定的语言选择时所具备的调控意识.元语用意识的典型表现就是语用含糊.印说话人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把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义模糊化.外交话语中的这种元语用意识可以通过词汇、句法、段落等层面得到体现.模糊语言的使用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委婉、含蓄、礼貌,能够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实现语用含糊的语言手段只是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在语言结构层面上的反映,但是元语用意识在语言选择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不是自发的或与生俱来的,而是为了顺应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而执行的.  相似文献   

3.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用含糊是人们有意识无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含糊语言是为了顺应社会、文化、心理等语境因素。恰当运用语用含糊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更有效地传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4.
官科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34-135
在外交活动中人们经常会使用语用含糊这一语言策略,通过含糊的语言形式传达某种言外之力。顺应论指出语言使用者应当顺应语境做出恰当的语言选择,这为理解语用含糊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外交活动中的各种语用含糊策略顺应了交际语境,体现了使用者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5.
张雅琦 《英语广场》2020,(30):35-37
语用含糊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言交际策略。本文从元语用视角,结合代表性广告实例,讨论广告中语用含糊的元语用意识表现层面和元语用话语功能。分析发现,广告中引起语用含糊的元语用意识可以通过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会话含义层面表现;广告中语用含糊可以实现提高表达效率、增强吸引力、激发想象力并使话语委婉含蓄以及规避责任的元语用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6.
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试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分析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含糊语言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指出语用含糊策略是交际双方根据不同的交际意图,利用语言的三种特性(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并结合语境因素对语言进行不断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行为。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分析在具体语境中语用含糊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以达成某种交际需求的现象,提出语用含糊策略的应用是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证明顺应论对于揭示语用含糊策略的本质及其语用功能具备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对外贸易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笔交易的达成,往往要经过贸易双方大量的电函往来进行磋商。根据特定商务语境的需要和元语用意识对语言选择的指导,在商务英语函电中运用语用含糊具有必要性。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特殊词汇、句法形式和句子含义或间接语言行为实现语用含糊。  相似文献   

9.
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现象比比皆是。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交际策略。以拒绝用语为视角重点探讨言语交际中的语言含糊现象及其在实现拒绝时的语用功能,发现含糊语言具有保全面子,隐含委婉,合适得体等积极作用,在拒绝他人时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既具有精确性又有模糊性。人们总是根据交际需要选择运用语言的这两种特性。模糊语言现象是存在于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在任何语言、任何语体中人们都经常运用它。如果说模糊语言学(Fuzzy Linguistics)是从静态来研究语言本身的模糊性的话,那么对含糊语言的研究就是对交际中活的语言进行的动态研究,它涉及到构成语境的各种变动的因素。语用含糊是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在不同的场合产生不同的功能。本文主要探讨含糊语言的产生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元语用意识不同程度的指导和调控。如果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程度较高,其顺应过程就是一种对话语作出调整和商议的自我监控过程。这一元语用意识同样反映在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人物对话中。林黛玉初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言行举止中流露出其高度的语言自我监控能力,反映了其较高的元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交际中,人们的语言应用是一个不断选择的顺应过程,而语言顺应要受制于元语用意识。追求交际的和谐是一种无标记元语用意识,是多数场合下交际者追求的交际目标。成功的交际者会根据交际语境不断变换语言形式、交际策略及话语内容来达到交际和谐,从而实现交际过程中的语言的和谐顺应。  相似文献   

13.
胡小梅  雷双娥 《培训与研究》2007,24(5):110-111,F0003
语用模糊是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元语用理论的研究为分析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含糊现象,为探索交际意图提供了依据。文章分析了研究语用模糊与元语用意识之间的关系、语用模糊与语法歧义的对比,探索了语用模糊在社会交往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在不同的交际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人们在交际时或多或少地受元语用意识的指导与调控,而且这种元语用意识会在各种不同语言层面上有所反映。因此,话语标记语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不同类型的话语标记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15.
语用含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手段和交际策略。在外交部记者招待会中比较常见。通过使用间接指示语、模糊限制语、低调陈述和间接言语行为等语用含糊策略,发言人顺应了外交活动特殊的交际语境,维护了国家利益,巩固和发展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不论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语用含糊都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它顺应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体现了语言选择的顺应性和动态性。积极、恰当的语用含糊能使话语恰如其分地适应语境,保障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并促进理解。在英语和汉语中,语用含糊的实现方式都是多样的,可以从语音、词汇、语义关系和会话含意等不同角度实现语用含糊。  相似文献   

17.
不论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语用含糊都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它顺应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体现了语言选择的顺应性和动态性。积极、恰当的语用含糊能使话语恰如其分地适应语境,保障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并促进理解。在英语和汉语中,语用含糊的实现方式都是多样的,可以从语音、词汇、语义关系和会话含意等不同角度实现语用含糊。  相似文献   

18.
话语标记语是电视访谈会话中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语言现象。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工具分析电视访谈中的话语标记语,可发现它们在顺应语境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了四种语用功能,即表明个人态度、阐发前述信息、推进言谈、语用缓和。这些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在语言选择过程中顺应语境条件的标记,也是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1999)为理论指导,从语用综观的角度分析名词化,提出了名词化的顺应性模式,认为书面英语中名词化的使用绝非偶然,而是一种具体的语言选择,是语言使用者为实现或顺应某些交际目的的一种语言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鉴关联理论和顺应论关于语境和言语交际的观点,从认知角度分析外交发言中语用含糊的生成和解读,从而说明使用含糊表达是一种交际策略,是善于运用语言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