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邂逅兴福寺     
池莉 《知识窗》2011,(10):8-8
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1500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山坡上有竹林不稀罕.稀罕的是竹林里面有一条小径。竹林里面有一条小径也不稀罕.稀罕的是这条小径被一个唐人写进了诗歌.稀罕的是这首诗歌到现在依然非常动人和广泛流行。我曾经好几次听见父母们教导幼儿背这首唐诗.有一次居然是在麦当劳餐厅.这首诗歌我也记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音..”  相似文献   

2.
在我13岁那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爸爸告诉了我一句话,这句话至今仿佛依然响在耳边. 那时的我又高又瘦,像个烟囱清扫棍,站在离家不远的康涅狄格州海边的一座跳台上.我们正举行一场假期跳水比赛,在朋友们的鼓励中,我进入了决赛. 另一名进入决赛的选手刚刚跳进水里,她不但跳水技术相当棒,而且她已经17岁了,有着维纳斯般标致的面容.我羡慕地注意到,场上所有的掌声都是送给她的,这不禁让我恼火起来.当她从水里游上来时,迎接她的是观众们的口哨声和欢呼声,这不只是因为她跳得好.在她面前,我有些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不配和她比赛.  相似文献   

3.
“低碳”是本次政协会上被委员们提及最多的话题之一,这当中就包括一直关注中国环境问题的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江泽慧女士,“我这次书面发言的内容就涉及低碳话题。”江泽慧对中新社记者说。江泽慧在与记者交谈时,手中拿着一个笔记本,数页纸上写满了林业统计数据。她指出,近年来,全世界的森林面积正在逐步减少,但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知识窗》2012,(7)
青竹姐姐,您好!我是一名高一男生。一个月前,我认识了同年级的女生小雨,两人相见恨晚,很快便确定了恋爱关系。说不清到底喜欢她什么,但自从认识她之后,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快乐了许多,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男子汉了,对她的关心无微不至,课上课下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和她在一起的情形。为不影响她,我严格遵从她的建议,强行克制自己情感,只是放学时才去找她,或者晚上打个电话听听她的声音。但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雨突然以性格不合为由执意分手。  相似文献   

5.
小青开店     
小青的店开在学府南侧,莘莘学子有空就去店里逛逛,看有无新进的书或遍访不得的书,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小青者,书店女掌柜也,非本名,乃笔者给她起的绰号。她是同州朝邑人。当她还是小姑娘时,父亲就送她进了省戏曲剧院学员训练班。知道她曾为戏曲演员,我就问她:“你演过什么戏?准是《白蛇传》里的青蛇……”结果恰被言中,她就在《断桥》里演小青儿。我熟悉戏曲,根据她爽快刚烈的个性,给她派的这个角色,与剧院老师不谋而合。从此我就叫她“小青”。 大约觉得演戏前途不大,小青转到一家印刷厂工作。她的夫君是我的学友申山,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这俩口,一个话少,一个话多;一个内向,一个外露;走起路来,一个低头沉思,一个昂首疾行;一个慢慢腾腾,一个风风火火。虽性情各异,却天作地合,伉俪情笃。申山对小青百般温存,小青对申山体贴入微,小日子过得糖上加蜜,令人分外眼红。  相似文献   

6.
纸做的女孩     
我遇到一个女孩,一个纸做的女孩,浑身洁白明净.我们攀谈起来,她很健谈,我非常喜欢她.她是一个贪婪的读者,每天要读五张报纸.她说,如果我能留个电话号码,她回头会给我打电话的.然后她背过身去,微微弯下腰.写在我的背上吧,她说.我开始在她的背上写下我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这时,我才发现她的背上已经写满了人名、电话号码和杂七乱八的私人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一名初二男生,前一阶段在看电视时迷上了一部电视剧,而且喜欢上了其中的女主角,电视剧中她是一名翻译官,美丽而又知性,这位演员是杨幂,本来我就是"蜂蜜"(杨幂粉丝的统称),我甚至有点疯狂地去追这部剧,现在电视剧已经放完了,我觉得有些遗憾,有好几个晚上做梦都梦到了她。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时候,家里很穷,学费都是借的,为了撑到高考,我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卖大蒜、挑混凝土、卖报纸、卖冰棒……做这些工作的我肯定要逃学,给人民币让时间。旷课时间久了,恩师找我谈话。她说她女儿成绩不好,因为我跟她女儿同龄,沟通上没障碍,让我帮她补习。恩师的女儿跟我不在一所学校。恩师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帮帮她,并许诺一天给我10元钱,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  相似文献   

9.
新月 《知识窗》2011,(8):63-63
读书的时候,家里很穷,学费都是借的,为了撑到高考,我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卖大蒜、挑混凝土、卖报纸、卖冰棒……做这些工作的我肯定要逃学,给人民币让时间。旷课时间久了,恩师找我谈话。她说她女儿成绩不好,因为我跟她女儿同龄,沟通上没障碍,让我帮她补习。恩师的女儿跟我不在一所学校。恩师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帮帮她,并许诺一天给我10元钱,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  相似文献   

10.
正和她相处的那一年是我初中三年最难以忘怀的时光。相识。那天是个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日子,她身着一件古风旗袍走进教室,一双动人的大眼睛像是在对着我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的气质藏在她的一言一语里,藏在她写下的一笔一划里,藏在她读过的书和独到的见解里。相处。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朋  相似文献   

11.
正自从在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机器人跳舞,我就很想玩一玩机器人。现在,我梦想成真啦,因为我成为了机器人训练队的一员。在机器人训练课上,老师讲解完机器人的资料后就给我们一辆散装碰碰车,要我们跟着她拼装碰碰车。我心想拼个碰碰车机器人没  相似文献   

12.
老太太是我大二时的英语老师,她平时在学业上总是非常严格地要求我们. 老太太是一位年已古稀的女教授,之所以称她为“老太太”,不是因为她的年纪大,而是由于她平时就像妈妈管孩子一样,总对我们这些学生管这管那.其实,老太太在教学方面非常有特色.可惜的是,我平时除了表面上尊敬她之外,心中很是反感她的严格认真和慢条斯理.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常常缩在教室最后一排,不认真听讲,偷偷看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13.
早熟的苹果     
"我妈骗我说,每个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都要写一本书,这是国家的规定."7岁的时候,她在妈妈的督导下,开始写"每个小学生都要完成的书".她妈妈每天都会给她在本子上画横杠,"每天必须写到横杠所画的范围."她的第一篇文章花了7个小时,写了400字,勉强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4.
落日     
我记得那是1982年,大概是10月份.有个朋友去内华达州雷诺市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她邀我陪她同去,并且要在那里住上一晚.我们抵达之后,朋友办她的事去了,留下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沿着弗吉尼亚街走着.走着走着,猛一抬头,天边绚丽夺目的落日景色映入眼帘.那景色太美了,我当时想告诉街上所有的行人它有多美,让他们与我一起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但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的热切目光,似乎每个人都心有所思,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步来去匆匆.  相似文献   

15.
处处有机遇     
去年 ,经人介绍 ,我谈了一位女友。她在广东打工 ,做衣服的。年底 ,她回来看我。一次 ,我拿起她的手 ,发现她的大拇指和食指上 ,生满了老茧。我便心疼地问她 :“这是怎么回事 ?”她说 :“是拉线拉的。”我又问 :“怎么不用剪刀剪 ?”她接着说 :“有拿剪刀的时间 ,可以多车一件衣服。那线有多难拉 ,一拉 ,手上便是一条痕迹。”她像是在向我诉苦。对发明比较感兴趣的我 ,听了这句话 ,很受启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项新的创意便在我脑海里闪烁。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 ,我终于发明了“制衣切线器”。第一次 ,制作的“切线器”十分简单 ,只是在…  相似文献   

16.
在飞机上偶遇一对夫妇。他们坐在我身边,一直在争吵——确切地说,只有那位太太在喋喋不休。我听了半天,终于明白了个大概:出门时先生把钥匙给了家里的钟点工,请她定期去打扫。太太知道后非常愤怒,一直在教训先生,说他丝毫没有防范意识。然而奇怪的是,那位被骂的先生却始终悠然地靠在椅背上一言不发,偶尔喝口水,甚至顺手给太太倒上一杯为她润喉。趁她去卫生间,我向那位先生说出自己的困惑。"不好意思,也许这是你们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少操点闲心     
我上大学时,班上有位漂亮的女学生,她的闲话格外多,今天说她跟这个谈恋爱,明天说她跟那个又相好上了,实际屁事也没有,直到毕业前她才找了个对象,还是外校的.当然,也不能说传播她的闲话的人都是坏心.人都有爱美之心,对一位美人儿多关照关照也是情理中的事,即如我,虽说一点指望也没有,也愿望听听那位女同学的近况.  相似文献   

18.
<正>前不久,我们前往涟源市龙塘镇上白村看望103岁老人廖数吾。正在洗脚的廖数吾老人立马倒了洗脚水,陪我们漫步竹林聊天。让我从中了解了她老人家的长寿之法:常持勤劳之本廖老生于1910年,育有四男二女,现有内外人丁156人。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廖老一生省吃俭用,勤劳操作。65岁前全家大小家务由她一人承担,当时全家16口人吃喝,一直到1975年7月才分家。分家后,仍然带孙子,经常是  相似文献   

19.
<正>四年级时,班上转来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女生。大家都不喜欢她,甚至有意疏远她。她家是卖鱼的,同学们总说她身上有一股鱼腥味,况且她成绩也不好。后来,我和她成了同桌。那段时间,一种叫《意林小小姐》的杂志在同学间疯传,我也买了一本。那天,我正坐在座位上读着最新的一期,一  相似文献   

20.
前阵子有朋友说,鉴于食品安全状况的忧虑,想租个大棚,自己种无化肥蔬菜,在大棚边盖栋小屋,守着那么一方庭院,累了就呆那儿,过上一种自由自在、没有什么压力的田园生活。想的是挺好。说者浮想联翩,听者无不动容。但是,我替她做了个理性的分析,最后她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