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8年底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一书,推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的研究,促进了河南省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该书是一部厚重之作,主要体现在史料翔实、发掘广泛;内容充实,结构整备;秉笔直书,客观公正。该书的不足之处,则是史论结合欠缺、口述史料缺乏、比较分析不够,愿该书在以后的修订中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王阿陶博士的《民国时期图书馆社团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研究中国图书馆社团史的一部力作。该书从整体上对民国时期的图书馆社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中采用内史和外史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提出了一些具有创见性的观点与论断。尽管该书还存在史料挖掘利用不够、史实表述错误、引用遣词错误等不足,但该书出版对中国图书馆社团史与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9年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宁夏图书馆志》一书,对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史的研究有积极意义。该书史料翔实,结构富有特色,人文主义理念贯穿全书。该书将对宁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景文博士主编、郭鸿昌馆长等人撰写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一书于2008年底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乃一部厚重之作,这主要体现在史料翔实,发掘广泛;内容充实,结构整备;秉笔直书,客观公正三个方面.该书的出版意义在于推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的研究,促进了河南省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等.至于该书的不足可谓瑕不掩瑜,笔者期待殷殷,愿其在以后再版和更深入的研究中能进一步开拓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公共图书馆史研究的力作——《宁夏图书馆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雯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3):141-143
是为《宁夏图书馆志》一书所写的书评。该书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而且在编纂形式、对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对客观发展规律的揭示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的出版,将为中国各图书馆馆史的编纂提供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口述历史-图书馆史研究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外利用口述历史从事图书馆史研究的情况,以及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方法,意在为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收集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为<四川高校图书馆100年>一书所写的书评.作者认为该书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而且在编纂形式、分期分段、对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对客观发展规律的揭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还认为该书的出版,将为研究四川高校图书馆发展史,乃至中国图书馆史,提供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学术史已经成为图书馆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论文以南京大学谢欢博士《回归与传承:钱亚新图书馆学学术思想论稿》著作为中心,对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该书对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的启示:从选题与内容上拓展图书馆学学人研究空间,深化系统思维的运用;丰富史料来源,注意史料辨别,去伪存真;注意切换多元视角,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史料;客观公正地开展学术评价,增加对图书馆学学人的人文关怀等。该书是一本考证翔实、思考深入的学术史著作,值得图书馆学史研究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口述史料是口述史学科在文献采集过程中获得的历史研究资料。近年来,国内多家图书馆开展了口述历史项目,积累了题材丰富、载体多元、体量庞大的口述史料,为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拓宽了渠道。论文以广州图书馆建馆四十周年口述历史项目作为案例,探讨图书馆对于口述史料以文字及影像为载体进行多层次传播的使用方式和重要意义,并尝试从大众传播视角对图书馆口述史料的采集和使用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范式决定了历史书写,也决定了研究的成果。本文以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文献为视角,探讨运用新的研究范式重新书写和整理图书馆史。传统“大历史观”范式下,清末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思辨性的历史书写为主;二是精英书写;三是注重图书馆“宏观历史”的书写;四是主要关注学术流变、学人圈的交流和互动。而公众史学等新思潮注重社会史、微观史或者说“小历史”的研究。新的研究范式必然带来对档案、口述史、回忆录等史料的重视;新的研究范式将会有新的视野,并深化图书馆史的研究。图书馆史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属下群体的研究,寻求从“草根阶层”而不是从“精英阶层”,从社会化的角度而不是从学术流变的角度,来梳理和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从而拓宽图书馆史研究的视野。表1。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11.
王仁磊 《兰台世界》2012,(23):83-84
编纂高校图书馆史的史料来源,应当以档案史料为中心,建构起馆史的框架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口述史料的积极作用,使得馆史的可读性更强;利用现代信息检索技术,搜集相关信息,使馆史的编纂建立在翔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樊超 《兰台世界》2020,(1):42-44
《冷战史研究档案资源导论》为历史学、冷战史、国际问题研究等学科做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该书展现的史料生成方式与储存情况,呼吁学者追求更新颖的研究方法,以克服档案史料的有限性与碎片化;史料来源国际化的新路径,成为克服史料匮乏的有效手段;最重要的是,该书树立起不计得失、甘为历史学科铺垫史料基础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儿童图书馆事业发达史》是一部研究民国时期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史学著作。在对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及儿童图书馆学研究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该书作者王柏年及其著述情况,同时对该书的主要结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与史学贡献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研究》是融贯中国教会大学史和图书馆史的开山之作,为重建教会大学图书馆真史作了有力的尝试。该书最大的特点是系统性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不足之处是还不够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史料留存的独特性、研究层次的基础性以及对图书馆实践的启发性,在图书馆史的研究中,图书馆机构史应当得到特别的重视。图书馆机构史的书写,应当遵循“内外兼顾,由外到内,自内而外”的基本原则。图书馆机构史的书写工作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强调留史意识的史料汇编,强调叙事意识的史事编撰,强调问题意识的机构史研究。它们在基本特点、主要形式和书写要点上虽各有不同,但都应从“图书馆学立场”出发,致力于“致用为上”的书写目标。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图书馆史研究在概念辨析、研究方法、研究视野方面颇具特色。本文通过对庆应大学所藏图书馆史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特点。在理论方面,注重方法论的探讨与研究领域的划分,如关于图书馆史、图书馆学史和图书馆思想史的认识,以及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分野的概括等;在内容方面,由图书馆史研究分化为图书馆学史研究、图书馆思想史研究,后来细化为运动史、服务史、藏书史、人物传记等各个主题;在研究基础方面,日本图书馆史有教材、史料和工具书;在组织方面,1982年成立专门研究图书馆史的组织图书馆史研究会,1995年后改名为日本图书馆文化史研究会,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与发行刊物进行研究交流,开展学术批评;在研究视野上,秉承了日本受容文化的特色,研究视野宽广,并不限于日本,对世界图书馆史,以及中美德英俄等各主要国家的图书馆史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翻译著作多、国际研究著作多的特点。日本图书馆史研究的这些成果和特点可为我国同类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7.
从口述史工作、全书架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四个方面对《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一书进行了细读。从口述史工作来看,该书口述者与整理者的师生关系,以及整理者对口述史的理解,保证了口述史料的丰富性与可读性;从全书架构来看,该书以时间为纲,分时期记述了口述者的生活、工作和学术经历;从学术价值来看,该书记录了彭斐章先生的从教经历和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图书馆学的教育理论;从史料价值来看,该书再现了学人视角下的“文华精神”,补充了图书馆学人的个人历史,梳理了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个人叙事中展现了国家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8.
以金华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从地方文化研究着手,对地方文化做自主挖掘与研究,进而编写整理可供依据的地方文献史料,拓展地方文献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一书促进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但有些史料存在疏误.经考证,1910年学部公布的图书馆法规名称为《图书馆通行章程》,而非《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民国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图书馆规程》颁布于1915年10月23日,而非11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一书,突破了单纯以图书馆为中心来介绍图书馆自身发展历史的做法,将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置于中国社会与民众生活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来描述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突出了图书馆事业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从一个图书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该书史学视野宏大、历史分期独特,叙述方法娴熟,继承并发展了已有图书馆史研究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