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南方言中有一个分布极广、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用法比较复杂,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中的"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阳谷方言中有一个分布和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本文揭示了怂"哩"作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和固定格式的功能,以此说明它和普通话中的语法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3.
吴城镇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旧有"小南昌"之称.吴城方言属赣语昌都片,该方言的结构助词"个"可一分为四,即"个," "个2"个3" "个4",它们分别是状语标记、状态词标记、转指标记,定语标记.本文讨论了结构助词"个"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5,(12):23-27
两岸客家话中体助词"等",相当于普通话动态助词"着",表示动作的持续和进行。通过归纳了它的表现,揭示了它的语源,认为它来自表示进行和持续的体助词"紧",是"紧"语音演变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祁东县东区话里有一个"格",基本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可以作结构助词、时制助词,并在句尾表示语气。  相似文献   

6.
宁武方言中的助词"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武方言助词"哩"具有北京话中"了"、"呢"、"啊"等词的主要功能,但与它们又不完全相同。文章分析了宁武方言助词"哩"的几种用法。  相似文献   

7.
山西离石话助词"来"、"得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虚词系统中"来"作为助词的用法很普遍,随着语言的发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来"的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但在很多方言中尤有保留.前人已有关于"来"作为助词在吴语、四川方言、陕北方言等中的用法的论证.考察助词"来"、"得来"在山西晋语离石话中作为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的特殊用法,以揭示其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8.
"形容词 动态助词‘了"结构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结构,对于形容词能不能带动态助词、带上动态助词后词性有无变化的观点,还存在着很大分歧.以"形容词 动态词‘了"结构为分析目标,将这个结构化为五种类型进行分别讨论,从语义语法语用功能上探讨其特点,并同动词带动态助词"了"进行平行比较,得出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无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江淮官话,此方言中有一个虚词"吱"较为特别,它同时具有动态助词(表持续和完成)、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等多类用法.  相似文献   

10.
完成体的意义比较宽泛,有的表示动作、行为、事件成为"现实",有的表示状态发生了变化。原州区回族汉语方言中,表示完成的体貌助词是"咧",相当于普通话的完成体助词"了",本文将对原州区回族汉语方言中的表"完成"的体貌助词"咧"做一描写。  相似文献   

11.
华蓥话的动态助词"咖"表动作完成,相当于普通话的"了1".主要有"V+咖"、"V+咖+O/C"、"V/A+咖了"、"V+O/C+咖了"、"V+咖的"、"V+咖+O+的"句式.现代汉语方言完成体助词"咖",多集中在湖南方言.对"咖"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华蓥话与湖南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从历史文献中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2.
河南平顶山方言中的"哩"和"那"都有做结构助词的功能。其中"哩"做结构助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而"那"做结构助词时与"的"用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笔者通过对"哩"和"那"做结构助词时的用法对比,总结出二者异同点,虽然未能对二者可替换情况的原因做出系统的解释,但可以从中发现"那"做结构助词这一用法可能与其指示功能的弱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河南舞叶话隶属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中原官话,它有一个最常用的助词"哩"[·li],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它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语气助词"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文章以舞叶话为例,说明中原官话同普通话的语法是有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今语法学界对于“形容词+动态助词”现象的看法不一,但不同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情况进行考察,可从中找出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完成体标记的一个来源——以安徽宿松方言的“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一些方言中,结构助词和完成体助词关系密切,如安徽宿松方言的结构助词"里"就同时兼用作完成体助词。本文认为,结构助词是完成体助词的来源之一,结构助词向完成体助词的转化主要是由语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有些词必得带"着",不能带零后缀.在这些词汇性组合中,"着"不是表示动态的助词,而是做该词的后缀."着"是构成动词、介词以及代词的后缀.为了便于读者掌握这类词,词典的编写应该把带"着"的词汇性组合单立为词条,并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任霞 《考试周刊》2008,(8):65-66
日语作为粘着语所具有的一大特征,是其具有明显的格助词,以标志谓语与各名词间的关系.但是,在日常的口语表达中,这些体现与谓语关系的格助词却经常脱落,日语中被称为"ゼ口助词"即"零助词".在一般的日语教学中,很容易简单地将此助词脱落现象归为助词省略.但是,通过时比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需要引起日语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本篇主要探讨最普遍出现的主语及主题位置的零助词句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8.
贵阳方言动词体貌的各种格式都是通过动词与动态助词(包括一些词义已经虚化的动词)进行组合而构成的.本文主要讲解贵阳方言动态助词"下[xa31]"与普通话中"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着"字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助词"着"的虚化问题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着"的虚化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分两部分:一、"着"的虚化机制;二、"着"的虚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描写娄烦方言持续体标记"的"及其相关助词的用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古汉语的"着(著)"在娄烦话里的虚化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