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自己理清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讲清楚“火烧云变化极多”这一主要内容的,培养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的能力。2.结合火烧云变化的图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2.
教材说明:《火烧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义教材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  相似文献   

3.
《火烧云》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它生动地描述了晚饭过后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充分展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好奇异。教学本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认真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读写结合,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在实处。思考、领悟:找规律  学习文章的第四至六节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默读,说说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接着可运用引读法:天空出现什么?怎么样?后来怎样了?看的人怎样表现?学生边读边思考,领悟作者在写马、狗、狮子时采…  相似文献   

4.
读过《火烧云》(人教版第七册第十课)的同学,一定会赞叹火烧云的美妙奇异。其实,这离不开作者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如: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  相似文献   

5.
读过《火烧云》人教版第七册第十课的同学一定会赞叹火烧云的美妙奇异。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作者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如: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这段文字前两句是对火烧云形状静态的想象描写,后两句则是对火烧云形态动态的想象描写。这一静一动把火烧云瞬间变化的形态描写得栩栩如生,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巨大的奔马图。同样,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不仅要细致地观察,从各个角度…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饱含感情地诵渎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蝴蝶谷”名称的来历,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之情.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知、体会蝴蝶谷的美.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情境,感悟文章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学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读熟了课文,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还记得吗?(课件出示词语)  相似文献   

7.
一位教师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体会了课文中有关火烧云颜 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接着抓住“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出没见过的颜色”一句,让学生具体化.师:作者说还有些颜色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你能想象得出是哪  相似文献   

8.
《火烧云》一课通过描绘晚饭后火烧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中,第二自然段的归属问题往往成为学生争论的焦点。教参认为全文按照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顺序先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然后写火烧云上来后的情景,把第二自然段归入第二段中。我们认为,这样理解值得商榷。把第二自然段归入第二段中,无法理清第二自然段与后面写火烧云变化的自然段之…  相似文献   

9.
《第一场雪》描绘了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第一场雪的自然美,以及作者由这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的情感美,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理想教材。一、突出词语教学,图文结合,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 (一) 教学开始,我就让学生思考:下雪时的情景怎样?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1—5节。读完后我用投影仪放映出“瑞雪图”.让学生图文结合观察想象。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盈、彤、凶、庙、惚”等生字;积累描写颜色和时间变化迅速的词语;背诵喜欢的段落。2.品读词句,想象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感受火烧云的美丽壮观;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世界上是没有鬼的,学习鲁迅先生不信鬼神,大胆破除迷信的精神。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耽误、鳞次栉比、毫不介意、原形毕露、出没、究竟、基本、疾步、定神”等词语的意思。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课文第5~10自然段的内容。教学重点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课文重点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与思,了解作者如何抓住重点,有层次地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教具准备鲁迅画像、鬼画符、课时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鲁迅由“鬼“”怕鬼“”不怕鬼“”我不怕鬼”,逐字板书课题。板书“鬼…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特级教师杨丽娜来陕西上示范课,一堂《火烧云》烧出了轰动效应,听课者齐说“妙!”笔者静思回味,觉得杨老师“引”的艺术颇为高明,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显“变”引“看”。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不断变化,从地面到天空,从色彩到形状,从静态到动态,变化多端。由此看来,火烧云的变化是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杨老师以“变”为线索,特制了火烧云变化的两幅幻灯片,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人和动物有哪些变化?”“火烧云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等等。通过看图,学生不仅了解了火烧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文本特点、学段要求及单元要素教学《火烧云》,其教学设计的创意包括:在朗读中感受火烧云变化的神奇、颜色的绮丽和形态的多样,获得美的熏陶和“文学观察”的启迪;在比较中发现不同语体之间的表达差异,体会不同的表达作用,在梳理中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等,体认语言文字的精彩和优美;在运用中迁移把事物特点写清楚的多种方法,实现能力的梯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掌握生字新词 ,按课后要求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火烧云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揭题谈话 ,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学生自由读课文 ,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2 .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 ?哪些地方写火烧云 ?是从哪几个方面讲火烧云的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 (第1自然段 )。1 .学生自读、交流 :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  相似文献   

15.
孙志辉 《湖南教育》2001,(16):54-54
找重点。文章的重点是学生想象的源头。如《火烧云》一课的重点是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教师以此为关键,教学生想象。学生把天空幻想成童话般的世界:八仙过海、葫芦娃吐火……,并用“柠檬黄”、“咖啡色”等词形象地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以便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景阳冈》中的“挨”,就是这样一个词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读课文最后一节:“课文最后一节是怎样描写武松打虎后下冈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读后即可明白:“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一步挨下冈来。”我把“挨”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挨”是什么意思?学生只能从字面上或查字典理解,认为“挨”是“顺次”“靠近”的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一重点进行叙述的。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文  相似文献   

18.
《火烧云》四步教学设想安徽王友清《火烧云》是现代作家萧红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形态及变化,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抓住了四个字:看、说、读、想。“看”就是指导学生观察挂图上火烧云的色彩和形态。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两幅挂...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剖题切入,培植阅读心境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2.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  相似文献   

20.
《鸬鹚》一课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渔人怎样利用鸬鹚捕鱼,以及随着鸬鹚捕鱼,湖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语言明快,是一篇融静态美和动态美为一体的写景文章,是陶冶学生爱美情趣的一篇好教材。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推敲语句欣赏语言美”。通过“巧设板书,读中品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陶冶爱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