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并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而情感、态度与价值现在三维目标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本质的东西,作为历史教师应把它变成一种自觉的实现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技能共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其中,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是关注人.现行高校的课程设计主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没有明确的要求,这导致高校教学课堂中情感成分的缺位.本文将从高校课堂"情感"缺失的表现、后果、对策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乐起吞 《考试周刊》2015,(47):133-134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每一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教学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润物细无声"式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赵福颖 《考试周刊》2014,(49):132-133
<正>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使学生感到身心愉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反映在物理学习上,就是要让学生消除对物理的惧怕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5.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较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目标。那么应该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遵循"因文悟道"、"披文入情"的原理,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从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很好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华文彬 《考试周刊》2014,(30):31-31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文章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谢娅林 《贵州教育》2007,(10):35-36
一、双基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落实知识技能这个基础性目标,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发展性目标,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边缘化的现象,该文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容为指导,阐述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学习的过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过程.化学学科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本人结合初中化学教学中谈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情感"是个体以实际行动追求真实、美好目标时的种种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  相似文献   

10.
黄金清 《贵州教育》2008,(23):43-44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这表明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生存形态,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的,他们是一个整体,所以要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那么该如何进行评价呢?……  相似文献   

11.
5 教学反思的内容5.1 反思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后,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融入  相似文献   

12.
凌秀君 《江苏教育》2012,(33):55-56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特别强调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和引领,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渗透在语文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决定了语文学科在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其他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一起列为课程的三大功能,可见学生的认识态度与学科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作为一名班主任,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保他们真正把心用在学习上,就必须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经历、感受和思考着什么。如果说加强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之本,那么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则无疑是学生成才之道。一、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与教师心贴心  相似文献   

14.
张伯荣 《考试周刊》2013,(72):130-131
<正>物理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目标之一,物理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和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德育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高尚的个人品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一、物理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也要关注这三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是,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过多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评价,很少有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其实,一个人将来能否成功,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要比他掌握的知识技能重要得多,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是由于自己的努力,也能取得成功,而有些人虽然被人称得上是"天才",但是由于自己的情感态度不强烈,由于缺乏自信而不敢去迎接挑战.我们也能感觉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与生活都受自己的情感所左右,他们对学习语文的情感直接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情感评价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6.
高小珍 《考试周刊》2008,(17):25-27
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执行行为和方式.过去对课程的理解仅仅偏重知识方面.现在必须从片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关注三维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观.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这一课程性质更加明晰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地理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地理观测活动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地理观测活动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值得我们去探讨如何在地理观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历史学科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在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在整个历史教学目标实现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呢?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能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生追求最高境界的东西,是人生的核心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追求这一目标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过去那种单纯地对知识与技能的关注,逐步转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即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