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学习的近利不可否认,这个时代人们并不讳言追求功利,学生学习语文没有不希望考高分的,所以我先讲近利,所谓近利就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考出好成绩。考试的种类中,学生最感困难的是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现代文阅读,别说学生觉得难,就是我们老师也觉得难。不是有作者自己做不出拿他们的文章命的题吗?这不奇怪。题目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适量。题目做多了,题目若不科学,反而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
我常听同仁们说“阅读难,难阅读”,教师教学阅读时不知道该从何着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常一篇二三百字左右的阅读短文,令学生头痛不已。是啊,难以理解,难以体会,又怎能叫学生把握阅读短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内容。小小的一篇阅读短文学生也怕,老师也怕,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看一看,想一想,写一点罢了。这种情况,显而易见地暴露出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委,  相似文献   

3.
徐可 《教育文汇》2008,(5):37-3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抱怨学生不喜欢阅读课文。课堂上,我们全心地去阅读,吃力地去讲解,但一到学生自由阅读时,就“金口难开”了。症结在哪里?是课文不吸引人,还是我们引导阅读的方法不当?我看问题还是出在后者。我觉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利用一些方法,就有可能改变阅读训练费力不讨好的疲软状态,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4.
王颖(以下简称“王”):张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听说您主张巾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应充分重视回归文学文本的阅读。请您谈一下这样做的意义好吗?张鸣(以下简称“张”):好的,我觉得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霍三振 《考试周刊》2012,(11):42-42
一谈起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有很多同学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难在哪里呢?一是不知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写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我觉得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乐于表达,从而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那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呢?我归纳了以下几点心得,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还是从语文考试的角度看,阅读都是一个十分尴尬的角色。在阅读的两大板块中,现代文阅读较之文言文阅读,其处境更加令人难堪。作为中学的母语教育,老师教不好现代文,学生不爱学现代文,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平均分多年来处于及格线以下,社会舆论为之愕然,每每把现代文教学和考试作为抨击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忙忙碌碌究竟干了些什么?语文教学、语文考试是不是有病啊!有人曾经向中学生做过调查,问他们喜欢不喜欢现代文,学生坦诚回答:“如果老师不讲,我喜欢;如果不考,我喜欢。”还有学生戏称:“…  相似文献   

7.
昨日上网,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晚报讯:近日,华师大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华师大教务处以及《中文自修》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第八届高考与语文教育研讨会……研讨会上,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大声疾呼,如今,语文教学已被边缘化,很多学生只做题、不读书,令人心痛。于漪老师呼吁,希望成立教学实验区,给教学、考试更多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重视母语学习,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都引发我们思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该如何用阅读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用阅读去润泽每个孩子的心灵?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我总结了如下几点做法,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在高考语文复习时,我们一般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辅导”等几大板块,在这些板块中,一般人认为最枯燥无味、心中最没底的是“基础知识”的复习,有人曾经这样慨叹:“老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无方,考试考完无底,只留哀叹一片。”其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它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只要我们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复习有法,就能走出困境,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李文惠 《甘肃教育》2006,(9A):27-27
自古以来,没有哪位老师仅仅依靠课堂就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的。要学好语文,必须开放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阅读量,使学生形成全面丰富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阅读教学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快乐而有效地阅读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激发、呵护并扶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保证阅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经常有学生问:“我十分喜欢阅读课外书,为什么考试中的阅读老考不好?”也有学生问:“我每篇课文都很认真地读了,为什么阅读成绩上不去呢?”是的,为什么认真读了,学生成绩还是上不去呢?  相似文献   

11.
李丽 《现代语文》2007,(2):69-7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及参考答案的拟定都由教师“霸”持,学生的阅读只是被老师预设的问题“牵着鼻子”走,没有自己发现、设计问题和提出观点的权利,因此很难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那么,课外阅读,走出校门后的阅读,会有老师帮助设计问题、启发引导他们理解问题吗?其次,对同一文章、同一问题,学生就不能有不同的看法?再者,从阅读的情感看,学生得不到思考快感的阅读能算是成功的阅读吗?从这三方面思考,我深刻认识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高明,决心还学生阅读思考的权利,于是,我尝试了一下“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出题、拟答案,反过来考老师和同学,在意见相左时,说出理由,进行探讨。具体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明明是课堂上已经反复强调的东西,学生似乎都“理解”“掌握”了,可一考试学生却做错了;一道阅读理解题,学生写了很多但不得要领,看了答案后却觉得自己也想到了,只是表述时不够到位罢了。学生也常常反映,语文课一听就懂,语文试题似乎比数理化题容易,可考试分数老是没有较大的变化,语文素养似乎也没有真正提高。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困扰着学生,严重影响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消解了语文的魅力。而有的老师没有思考此类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也没有探求解决之道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更没有引导学生去反思解决。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常听一些中学生说:“我们学习语文,最怕的就是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作文课老师一般都作指导,讲的是一套怎样选材,怎样剪裁,怎样开头和结尾等,老师越讲,我们就越不知道怎么写。”为什么学生觉得无话可写呢?为什么老师越讲学生越不知道怎么写呢?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的真实体验,缺乏对客观事实的独特感受。最近,笔者尝试用“作文三步法”中的“感知”去指导学生写作,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感知”的确可以成为提高学生作文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关课内阅读部分,虽然我在上课时都已分析过,但学生的得分总是不如人意。而课外阅读部分,学生在问题的分析方面更显薄弱。于是,我特地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调查,“对语文书上的文章感兴趣吗?”“也有,但少。”“总觉得文章一旦选人语文课本上,就变得没意思了。”“读文章时还能看进去,只是到分析课文时就觉得没劲了。”  相似文献   

15.
常听见学生们戏说这样一句话:“阅读难,难于上青天”,不禁让我感慨颇多。再看看语文课堂上举起的手寥寥无几,老师每抛出一个问题后那紧锁的眉头,课外阅读练习上那刺眼的红叉叉,听着学生回答问题时那近乎是七拼八凑、不知所云的声音,我经常自问:我们的学生是在学语文、用语文吗?我们的学生从入学接触的就是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7.
目前,语文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仍是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怕作文、厌作文,无话可写。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文有任务感,是为老师写、为完成任务写、为考试得分写。一句话就是“要我写”。如何扭转这一现状,让学生写作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18.
提起语文阅读,许多同学和老师都觉得这是个太老的话题,似乎没什么可谈的。其实不然。据笔者调查,半数以上的初中同学不明白为什么要学好阅读(他们只是说“为了应付考试”),为什么学不好阅读(他们只是回答“难学”“没意思”)。阅读果真只为应付考试?果真难学?果真没意思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学们须知,阅读有“三境”,不入此境,难领略其妙处。 其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常有这种感觉,文章大意已明,自以为读懂,可老师一发问,却发现自己很难回答,许多问题似是而非,答不准,回…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上,我喜欢对学生说:“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呢?”“课文学习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觉得,语文课堂应该倡导学生对文本的个性阅读,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富有个性的阅读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积累良好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李亮 《小学语文》2011,(3):8-11
一、学生是否也会觉得累? 大赛期间,评委们在评析和讨论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发出了同样的感叹:有不少课听得好累!我也是感同身受。有时听着听着,就会傻想开去:如果我是台上的学生,会不会也觉得累?还有,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究竟想要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