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作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心得 ,对这样一些作文概念进行了系统的加工整理 ,与大家商榷。一、想象型作文。是指在命题要求或题目指向上 ,需要凭想象才能完成的一种作文类型。这种类型的作文又可以分为三种 :即再造性想象作文、创造性想象作文和联想性想象作文。再造性想象作文是对原有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再造的作文。它的想象基础是艺术形象———或图片形象、或音乐形象 ,或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如 :《龟兔赛跑新编》、《方仲永新传》等。创造性想象作文是对生活原形进行加工、创…  相似文献   

2.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6):10-I0005
形象(直感)思维规律是以显意识为主、潜意识为辅的思维规律。它通过感觉和知觉形成表象,然后经由联想和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匹配和整合后再造新形象的认知思维。在创新形象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潜意识形象相辅助,还要有一定的想象之功能。  相似文献   

3.
想象创造意识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之能力。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学生的想象创造意识的培养。美术教育过程的实施,是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想象是人们通过观察所得到的丰富表象和已掌握的旧知识、旧经验组合的结果,也是人脑对已有形象(表象)加工、改造形成、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形象思维的重要形式。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和富有创造性的条件。然而,对想象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是否也具有如此的巨大作用,这在一些教师中间还是一个没有完  相似文献   

5.
"想象"是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二十世纪末以来,形象学对想象做了新的阐释.认为它应远离复制和再现观念,根植于创造性和虚拟性.但这一限定制约了形象学自身的视野,与当前的创作实际和研究实际产生了隔阂.为解决根植于西方二元对立思维的理论阐发困境,中国古代的想象理论或许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想象是人脑对事物进行加工而创作出新形象的过程,内容来源于客观自然,它是人脑反应现实的一种客观形式。想象是人的一种创造潜能,它对声乐艺术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同凡响的。想象是声乐艺术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艺术行为和创造性行为的动力和源泉。声乐想象是声乐艺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因此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力求从新角度、新走向,为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完善开辟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想象创造意识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之能力。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注重学告的想象创造意识的培养。美术教育过程的实施,是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原有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并未加工过的事物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一种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付强 《中小学电教》2003,(11):58-59
3.用想象完善意境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称它为“人类一切可能中的女皇陛下”。想象能够突破学生直接经验和感受的局限,赋予形象以更大的内在概括性和外在完整性。陆机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说,刘勰的“神思”说,都是讲想象的,一致强调审美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想象就像一把金钥匙,它能够开启一切艺术殿堂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的形象,称做想象。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所谓再造想象。就是创造出客观上已经有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所谓创造想象,就是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①想象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作家在写作时所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作家在已经积累的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想象画教学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经验水平、理解能力及认识规律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充实想象内容,提高想象能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与现实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发生联系,产生推理、联想或幻想虚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想象训练. 一、无命题想象画的教学 我们可以把联想当作想象的初级形态.以实物启发联想是要求学生观察具体实物,把产生的联想表现出来,它与记忆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记忆画教学侧重于对具体形象、场景、情节的回忆,而表现联想的面要广阔得多.它可以是学生产生的接近联想,可以是相似联想,也可以是对比联想,还可以在观察实物启发学生联想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形象.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的学生及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分别采用实物启发学生联想,以模糊的形象引起对具体形象的想象,以文字或语言描述引起想象三种方式启发学生产生联想.  相似文献   

13.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增印 《现代语文》2006,(12):102-102
想象是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指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象参加,智力的开发、艺术的创造、科学的发明,就都难以进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一切,它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想象作,则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想象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是人的头脑在联想的基础上改造加工其记忆表象而创新形象的过程,是人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某些暂时神经联系重新组合的过程。它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大类。再造性想象以人的整体感知为基础,通过主观情思的加工为意象之后才能形成。如读了《天上的街市》(初中第一册)而重新组建的自由幸福的牛郎织女形象、天街、天河、灯笼、琳琅满目的天街物品、明亮的星光灯火,  相似文献   

16.
一、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与表象的相似因素有关,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前者是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再造性想象。联想和想象都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元素,形象思维本质上就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安佰志 《现代家教》2003,(12):29-29
想象就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客观事物反映在大脑中的形象),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思维能力,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是根据口头语言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以过去观察感知到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为材料,在大脑中进行加工,把原有的形象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构造出自己不曾感知过的或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事物。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  相似文献   

18.
巴金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佳作。"想象是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想象作文就是把人脑加工改造而发明的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想象作文的指导呢?  相似文献   

19.
“想象“,是重现事物形象,建立知识联系,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从而获得新知,产生新形象的创新心理过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极为丰富的内容,需要学生发挥想象,才能较为透彻和较为灵活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学生“想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重现“想象就是引导学生回忆搜索生活和生产经验中熟悉的生命现象和生物形象,并把它重现出来,这经常和广泛  相似文献   

20.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内容、获得美感,而且能够丰富和深化阅读的内容,使读者发现和再造新的形象。本文主要从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