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编现行高中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选修加必修)——物理》(第二册)(以下简称教材)中第110页和112页分别有“几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F·m-1”和“中间充以介电常数为2F/m”两段话,这两段话表明介电常数ε是有单位“F/m”的。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其理由有三: 第一、教材第110页对介电常数是这样定义的:“电容器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电容增大的倍数,叫做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用ε来表示。”这表明介电常数是一个倍数,是没有单位的。  相似文献   

2.
通用教材初中化学全一册第84—85页有这样两段话:“往饱和溶液里再加入少量溶质,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这说明了已溶解的溶质已经达到了溶解的最大值。”“在一定温度下,在溶解过程中还没有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溶质还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这两段话大有商榷的必要。教材从溶解平衡的观点论述饱和溶液的概念,触及了问题的实质。世是,这两  相似文献   

3.
活动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4~75页的实践活动.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认识人民币后的一次实践活动.教材分成两段,第74页是在购物情境中解决几个问题,为购物活动作准备.第75页是在教室里临时办一个小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经历购物过程,积累购物体验,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有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和杜甫<阁夜>两首诗.关于"荡荡空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通'影',月光."(教材第19页)关于"日暮阴阳崔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影,日光".(教材第43页)这两种解释,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下简称"教科书")第92页给出了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  相似文献   

6.
长沙县黄学镇沿江学校解自勇老师指出,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中有三段话(第49页关于约数和倍数的定义:“如果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同页的下面又指出,“注意:为了方便,以后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自然数,不包括0。”第53页又说,“注意:因为0也能被2整除,所以0也是偶数。”)是相矛盾的,理由是:从最后一段话来看,0是2的倍数,2是0的约数,这就是说,约数和倍数中包括了0,这与前面两段话相矛盾了。如何看待教材出现的这个问题呢? 答…  相似文献   

7.
题目:双曲线的任一条切线交两渐近线于两点,则切点是此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高等几何》,第208页,例4)。 (一) 先给出这题目的初等证明 为方便见,本文中的双曲线方程皆设定为(x~2/a~2)-(y~2/b~2)=1。  相似文献   

8.
解三力平衡问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体的平衡中,常遇到三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一、分解法例1图1中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AO、BO的A、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是水平的,BO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的拉力F1和BO的拉力F2的大小是()(A)F1=mgcosθ(B)F1=mgcotθ(C)F2=mgsinθ(D)F2=mg/sinθ解析:竖直绳对O点的拉力F有两个效果,分别是使BO、AO发生形变·故拉力F可分解为拉紧B的分力F′2、拉紧AO的分力F′1,如图2所示·因拉力F=mg,再根据三角函数可得F′1=mgcotθ,F′2=mg/sinθ·由牛顿第三定律,AO的拉力F1=F′1=mgcot…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第 1 1 0面对“介电常数”是这样定义的 :电容器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 ,电容增大的倍数叫做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用ε表示 ,并且明确其单位是 F· m- 1(定义 1 ) .而人教版高级中学试验课本《物理》第二册第 2 4面则是这样给“介电常数”定义的 :电容器极板间充满某种电介质时 ,电容增大到的倍数 ,叫做这种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也用 ε表示 ,没有单位 (定义 2 ) .两种版本的教科书对“介电常数”的定义虽只有一字之差 ,但数量关系却有一倍之别 .“增大的倍数”与“增大到的倍…  相似文献   

10.
一、连接体问题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在外力作用下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称为简单连接体运动·解简单连接体问题,求外力用整体法,求内力用隔离法;求加速度可用整体,也可以用隔离法·例1如图1(a)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长方形物体被锯割成m1、m2两部分·剖面倾角成为60°,已知m2=2m1=2m·今用水平力F推着m1使两物体一起作加速运动·求:(1)m1对m2的作用力;(2)为了使m1与m2之间不发生滑动,F的最大值是多少?析与解:(1)先求整体运动的加速度a=F/(m1 m2)=F/(3m)·再将m2隔离出来,如图(b),设m1对m2的压力为N12,它跟水平面夹角为30°,根据牛顿第二…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先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上的两道例题及其解答,其中题1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俗称新课标教材)《数学·选修2-1·B版》第48页例2(也即新课标教材《数学·选修1-1·B版》第40页例2),题2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俗称大纲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中有这样一个例题 :“一个物体 ,质量是 2kg ,受到互成 1 2 0°角的两个力F1和F2 的作用 ,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 1 0N ,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下面是笔者与学生对此例题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的实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发现有的学生很快写出答案 .a =F合m =1 02 m/s2 =5m/s2 .但有的学生紧锁眉头 ,在底下窃窃私语 :F1、F2 方向怎么样 ?这时我觉得让学生讨论的机会到了 ,来到他们中间与他们一起讨论 .生 :F1、F2 方向怎么样 ?生 :…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每个学期教材安排有7至8次的作文训练,一直到小学毕业.中年级是由看图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从写好一段话到写好几段话.打好了这个基础,就为高年级"篇"的训练创造了条件.由此看来,小学作文教学是有阶段性的训练序列的.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来看,这种阶段性的序列训练未能很好地从教材中体现出来.如教材上的中年级的作文训练题目,忽视了"段"的训练,过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必修3第125页的例1[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的字母的实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教材所给出的解答是: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A={a,b},B={a,c},C={a,d},D={b,c},E={b,d},F={c,d}.显然,教材是按照"组合"的理解来解答的,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上,例1只是要求"任意取出两个不同的字母"进行实验,并未要求把抽出字母进行排序,基本事件的构成自  相似文献   

15.
岳麓版必修(Ⅰ)第105页第24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有这样一段文字:"香港和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成功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如今正在全国使用的两本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物理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在前本书的第138页和后本书的第154页上都有这样一道参考题:"一台柴油机装在汽车上,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可达90 km/h;装在汽船上,在额定功率下,汽船匀速行驶的速度可达20 km/h,汽车和汽船哪个受到的阻力大?二者阻力之比是多少?"两本书所作解答均为:"当汽车或船匀速行驶时,车或船受的阻力f与牵引力F相等.柴油机的输出功率P等于克服阻力f消耗的功率,即P=Fυ,其中υ为匀速行驶时速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题目如图1,AB是⊙O的直径,过A、B引两条弦AD和BE,相交于点C. 求证:AC·AD+BC·BE=AB2 (1) 这是教材第38页中的例4,教材中已用割线定理给出了一种证法,还能给出其他的证法吗?对于此题能否作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8.
立体几何课本(必修)第42页给出了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图1) EF=(d~2 m~2 n~2±2mncosθ)~(1/2),其中θ表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d为公垂线段AA'的长度,E.F分别在a,b上,A'E=m,AF=n。这是立体几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公式,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与1992年高考(理科)均考过此公式的推导。在教学中,对于公式的推导,学生  相似文献   

19.
如果a/b=c/d=…=m/n,(b d … n≠0),那么(a c … m)/(b d … n)=a/b. 这是九年义务教材初中《几何》第二册第205页介绍的等比性质.这个性质在几何证明中应用广泛,但教材未作介绍,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以教材中的部分习题为主,对此作了全  相似文献   

20.
中学物理中有一些习题,是运用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求解的。其中有纯粹通过推理求得答案的,也有利用推理解决解题的关键问题的。由于学生对这两种推理一般都不熟悉,又不善分析,对这些习题都处理得不好。现将有关习题及推理的一些应用举例如下: 〔例一〕有如图一所示的装置,甲和乙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0.2,若m甲=2.5千克,m乙=22~(1/2)千克,求物体组运动的加速度。解:F甲_1=m甲g ·sin37°=15牛顿; f甲=km甲·gcos37°=4牛顿; F乙_1=m乙g·sin45° =20牛顿; f乙=km乙gcos45°=4牛顿只有F甲_1>f甲 f乙 F乙_1,物体组才向M端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