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合众国际社著名女记者海伦·托马斯的知名度是和美国总统联系在一起的。自1960年肯尼迪时期出任驻白宫记者以来,她已先后采访过8位总统,是迄今为止在白宫采访时间最长的记者。海伦·托马斯那富有传奇般色彩的记者经历以及她作为女性记者所获得的成功,对我有一种渴望了解的吸引力。 我是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秋天见到她的。海伦·托马斯身穿一件大红毛衣、胸前挂着一长串银白色珍珠项链以及她每天必戴的白宫记者证,准时站在她每天工作的地方——白宫  相似文献   

2.
一个成功的记者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陈柏生老师是我党建国前后培养的著名老记者之一。她本来是学文学的,党需要时就当了记者,一干就是几十年,从没有当过什么官儿。她一生坎坷,家庭屡遭不幸,能够支撑着活下来,而且至今仍朝气蓬勃,就是因为她有这种社会责任感。她已经60多岁了,还是那样勤奋,仍然是人民日报的“高产”记者之一。她一遇到新闻就忘记了自己,废寝忘食,  相似文献   

3.
她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硕士、博士头衔,但她写出了杨乐、宋健、钱三强等一批科学家;她刚当记者时没有受过任何新闻训练,半年没有登出一篇稿,但是50年来写出大量轰动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她是记者,也是母亲,她克服生活磨难,带着残疾的儿子深入山区,同农民吃住在一起,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她就是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科技日报高级记者郭梅尼。  相似文献   

4.
美国合众国际社著名女记者海伦·托马斯的知名度是和美国总统联系在一起的。自1960年肯尼迪时期出任驻白宫记者以来.她已先后采访过8位总统.是迄今为止在白宫采访时间最长的记者。海伦·托马斯那富有传奇般色彩的记者经历以及她作为女性记者所获得的成功,对我有一种渴望了解的吸引力。我是在一个色彩斑斓的秋天见到她的。海伦·托马斯身穿一件大红毛衣,胸前挂着一长串银白色珍珠项链以及她每天必戴的白宫记者证.准时站在她每天工作的地方——一白宫新闻发布室的门前.微笑着迎候我们这个赴美访问的首都女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已经76岁高…  相似文献   

5.
记者部落     
她是一名调查记者,深入现场,拨开层层迷雾探究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她写过很多影响力重大的报道。作为一名调查记者,她是如何走向成熟的呢?请看本期传媒骄子财新传媒首席调查记者王和岩的《五下津门案中案》。  相似文献   

6.
怀念子冈     
著名女记者彭子冈于久病之后,在今年1月9日与世长辞了。熟悉她的同志都感到悲痛与惋惜。因为她毕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她是一位优秀的、为广大读者所深深喜爱的记者。我是子冈多年的同业,与她几度在一地并肩工作,有过较多的交往。我们都是30年代中期在上海参加工作的。她在生活书店的《妇女生活》任记者,我在《立报》编辑部做练习生。她文才出众,为刊物撰写的《史良访问记》、“鲁迅  相似文献   

7.
南京政治学院举办解放军报社高级记者江宛柳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对于加强解放军报社记者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及全面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江宛柳同志是解放军报社一位非常优秀的记者,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记者。她几乎垒下了新闻和文学的所有重要的全国全军大的重要奖项,比如范长江新闻奖、中国新闻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等。她还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说她是金牌记者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8.
刘楚 《传媒》2002,(5):45-47
记者徐滔 徐滔,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制片人、主持人,同时也是一位记者。 在作为政法记者十年时间中,徐滔曾经套上白大褂混进现场采访;她曾经化装成旅客采访火车站前的票贩子;她曾经假扮成疑难病患者给传单诊所曝光;她曾经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一次次随警作  相似文献   

9.
一 2003年“非典”时,哈妮13岁.她因为未知的信息惶惶不安,直到在电视上看到身穿厚厚的防护服在病房采访的记者.她因此暗暗确立了自己的记者梦.那时她是中学的小记者,曾跟报社记者去采访一个重病患者,还为他在报纸上募捐筹款.她觉得,记者很崇高,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前国家女排队长孙晋芳,对兴冲冲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和你们谈,对任何记者我都是这个态度。”当记者转而请她谈谈“为何怕记者”时,她却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这篇文章登在3月26日的山东体育报上,很值得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体育记者一读。  相似文献   

11.
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来已久。19世纪上半叶,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他的总统任期是1825年到1829年。一年秋天,亚当斯正在流经白宫的波多玛河里游泳,河岸出现了一位女记者安妮·罗耶尔,要求采访总统。当时总统游得正高兴,没有答应记者的要求。罗耶尔是个大胆又倔强的记者,她不但没有走开,而且干脆坐在总统的衣服上,庄严地向总统发誓,如果总统不接受她的采访,她  相似文献   

12.
生命对樊云芳来说有两次——以47岁时那场使她命悬生死之间的癌症为界:之前,她是在新闻界叱咤风云的著名记者,一个锐气逼人、成绩斐然的“女强人”;之后,获得新生重返记者岗位的她,褪去光环,尽职尽责地做着快乐的“普通记者”。有人说,樊云芳已将曾经的辉煌内化成淡泊的品质,她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23日,是中国著名女记者浦熙修先生逝世33年的冥日。我之所以称她为先生者,是因为我看了《忆浦熙修》和《浦熙修记者生涯寻踪》两本书之后,得出结论:她近乎伟大,在中国新闻史上应有她的一页,她是一位卓越的人民新闻战士。浦熙修(1910——1970),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36年冬,她进  相似文献   

14.
蒋经韬 《新闻前哨》2004,(11):78-78
荆州日报社晚报新闻编辑室编辑王芸,是在记者这一身份下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位青年作家。记者与作家在她身上合二为一,构成一对互动因子,丰富了她的人生积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著名记者中,法拉奇是一位值得浓墨重彩来书写的一位。这不只是因为她的名字和她所采访的邓小平、亨利·基辛格、诺罗敦·西哈努克、亚西尔·阿拉法特、侯塞因等世界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更是因为她风格独特的采访才能及独立无畏这一记者必备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荆州日报社晚报新闻编辑室编辑王芸,是在记者这一身份下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一位青年作家。记者与作家的双重“位格”在她身上合而为一,构成一对互动因子,共同丰富了她的人生积淀、她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见过她一面,说她象演员,了解她多了,觉得更象记者,《文汇报》驻京记者作了9年,实际上,她还是社会活动家。作为演员,虽是过去,可她灵性不息,艺术长驻;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她被引为“值得终生信赖的人”。记者、朋友、母亲、妻子、女儿……她的身驱里还有多少未尽的潜力? 最近,她出了一本集子——艺坛名人采访录《东方的微笑》,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女士为之作序说“我为这娇小女人的魅力所折服!”其实,为她折服的人岂止郭玲春一人!1990年,她先后三次被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学生会邀请作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8.
好党员刘衡     
“我象回到大地的安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人民日报社党委会和编委会要求各支部评选出一批好党员。在记者部的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刘衡同志。人民日报记者部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恢复重建的,四十多个记者中,既有新闻界熟知的老记者,也有写过不少好新闻的中年记者,还有一部分年轻力壮的记者。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推选刘衡同志为好党员呢? 1979年,刘衡同志错划右派的问题得到改正。她向党组织提出:“回到记者部,重新当记者”。当时,有些同志有顾虑。因为她已经57岁,超过了女干部退休的年龄,坐坐办公室还可以,当记者下去采访很辛苦,耽心她不能再四处奔波了。从1957年开始,她始终拒绝承认自己是  相似文献   

19.
据四川日报载:今年2月24日,电影演员刘晓庆等观看自贡灯会。她事先声明:不见当地党政领导,不见新闻记者,不准拍照,不准录相。结果,还是有记者为她拍照,受到斥责(后来知道是个香港记者),还有记者为她录音。她挡镜头,要记者销磁。记者说有“新闻自由”,刘晓庆说有“拒绝采访权”,大家大吵一场。对这件事,许多人批评“刘晓庆的架子”。在我看来,值得记者思索的并不是“刘晓庆的架子”,而是“新闻自由”的价值。刘晓庆的架子,是刘晓庆的,换个人恐怕对“见当地党政领导”、“拍照”、“录相”之类,求之不  相似文献   

20.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萌发了她的记者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她懂得了记者职业的神圣。 事业成功的樊云芳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颗星。[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