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学冲突是常态化存在的教学现象,师生作为教学冲突的主体在权力资本、文化资本及时空观念方面的差异是教学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教学冲突本身表现为教学主体行为悖论、功能悖论及发展悖论。应对教学冲突首先要重新思考教学是什么,教学中有谁的存在,教学为了什么,通过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话"式的教学方法、"冲突制度化"的教学新规范,使教学在冲突的发生和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教学并非纯粹的、线性的连续过程,教学冲突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合理地应对教学冲突,就是化教学冲突为教学和谐。教学和谐与教学冲突之间既相互蕴含又相互转换。教学和谐具有互动性、发展性、民主性、异质性和愉悦性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逻辑和教学逻辑之间存在冲突。冲突主要表现在教材逻辑具有稳定性而教学逻辑是动态生成的;教材逻辑具有普遍性而教学逻辑要应对不同学生,具有特殊性。为了消解这种冲突,首先要澄清教材逻辑和教学逻辑的理论意涵,洞察造成冲突的深层原因。由此,通过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评价方式消解冲突,回归道德与法治课的严肃性和崇高性,助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在对外汉语的中高级程度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是可以合理利用的。这里所说的"文化冲突",是指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因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对同一事物、同一语境下面的同一语句、词语的理解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会有所不同,因此而产生的交际冲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文化冲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合理利用问题。即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可能性预测,是合理利用文化冲突的前提;在预测的前提下要对文化冲突有利用有回避;在利用和回避中教师还要体现对教学的主导和主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会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内容,而这些新的知识内容会与原有知识形成认知冲突。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应用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将认知冲突转化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工具。文章主要围绕如何运用认知冲突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效率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师生"相向而行"的过程,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实现教师走向学生、学生走向教师的"合合"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有准确的教学视点、合理的教学展开和教师以"陌生化"眼光展开教学;这不仅是一种教学展开的逻辑过程,也是教师备课时理解教材、研究学生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要真正省时高效,教学目标要简明优化,教学设计要简约流畅,包括聚"焦点",就是要找到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善"连体",即单元整组教学。教学方法要简便实用,具体为:注重养成,活而有序;小组合作,省时高效;媒体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方法问题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成败攸关的最基本问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既要大胆,也要慎重;既要创新,也要继承;既要直面冲突,更要追求和谐。为此,宜采用"借鉴"而不是"移植"、"传承"而不是"颠覆"、"多元"而不是"一统"的基本方略,走比较稳妥的变革与发展道路。否则,我们很可能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要求科学教师以探究教学活动整合三维目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多维目标冲突往往将教师置于"两难境地"。对一节小学科学教学案例的深入剖析显示,三维目标微观不统一、教师要兼顾多向度实践理性,以及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等因素共同促生了"两难境地"。为有效应对两难境地,教师应以科学探究为教学目标主线,并保持教学目标预设的弹性;同时,三维目标相关研究亦应深入考查学科特点和生成性课堂中的目标达成问题。  相似文献   

10.
情境、主线与冲突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加强这三种要素意识的训练与培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创设有效的情境如渠道换水,清新自然,可达到激趣、激疑、激忆的效果;抓住教学主线能有效串联教学各环节,如渠之"长流水",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课堂如行云流水,充满活力;合理制造和利用冲突,为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