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一稿多投”话编辑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稿多投”现象一直是困扰期刊界的“老大难”问题。分析了“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防范“一稿多投”现象,从编辑部业务管理角度提出了几点举措。  相似文献   

2.
朱春花 《出版广角》2016,(18):38-40
"一稿多投"是一种学术与社会现象,无论是对期刊出版者、作者,还是对读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法理上分析,我国版权制度并没有明确"一稿多投"的法律性质.解决"一稿多投"问题要采取综合措施,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完善立法,另一方面期刊出版者要加强管理,保护作者权利,利用合同模式取得相关权利,并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发现"一稿多投"行为,对违约的作者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几家全国著名的出版类期刊上读到了一篇作者相同、标题稍异、内容大同小异的文章,引起了笔者对“一稿多投”、“一稿多用”的法律问题的思考。能不能“一稿多投”?对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体而言,“一稿多投”有两种:一是同时“一稿多投”,即在《著作权法》规定的期限内或双方约定的期限内同时将同一作品投到几个刊物上;二是按《著作权法》规定,在超过一定的期限先后将同一作品投到不同的刊物。前者是《著作权法》不允许的,后者则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  相似文献   

4.
关于避免"一稿多投""一稿多登"的建议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张永生 《编辑学报》2003,15(2):98-99
提出避免“一稿多投”“一稿多登”的2条建议:1)遵照合同法,完善出版合同制度;2)期刊编辑部之间建立信息通道,利用电子函件提前发送期刊目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版权理论和法律规范为视角,分析了辞书编纂中存在的“共识说”、“借鉴说”、“雷同说”等观点,探讨了辞书的独创性,提出了保护辞书版权的若干措施,包括:从思想上重视辞书版权保护问题、正确界定辞书编纂中的法律关系、及时发现和甄别抄袭等侵权行为、严厉查处打击侵害辞书版权的活动、深入开展辞书版权保护学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一稿多投”是我国期刊界的异常现象,近几年来越演越烈,严重扰乱了期刊界正常的编辑秩序。本文对图书馆学专业论文“一稿多投”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公民隐私、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情况愈演愈烈,各国在通过传统隐私权的扩张解释等方式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同时,纷纷转向建立新的制度对个人信息的特别保护。我国法律也走过了从隐私、隐私权到个人信息的制度发展,法律呈现出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主、隐私权保护为辅的趋势。《网络安全法》的出台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但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还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缺乏规定、损失如何计算等具体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一稿多投"、"一稿多用"与稿件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彩霞 《图书与情报》2006,(2):57-59,65
学术稿件具有作者独享的知识产权。我国法律法规对未刊稿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缺位,导致“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用”的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但出版单位对作者稿件的处理也存在几种可能侵权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如何解决科技期刊一稿多投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科技期刊一稿多投现象非常普遍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献[2 ]列举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多种原因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 ,除了上述的多种原因之外 ,期刊出版单位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政府主管部门虽出台了一些文件 ,但影响力度和范围还远远不够等 ,也是造成这种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 ,使得科技期刊一稿多投现象愈演愈烈 ,许多期刊编辑部为此蒙受损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是学术界和期刊出版界人士一直关心的焦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多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 ,编辑部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笔者在工作中就曾多次遇到过一稿多投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法律应如何保护舆论监督——由陆俊新闻官司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伟 《新闻前哨》2000,(2):33-34
著名足球裁判陆俊的新闻官司在北京市结了。从法律角度讲,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新闻官司已宣告结束,法律判决了陆俊一个清白;但从法理上,此案留给人们的思考则不能说结束。 一、现行法律的规定会使舆论对某些问题的监督成为“真空” 目前我国法律对新闻舆论是否侵害了名誉权主要是这样规定的:“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因撰写、发表批评文章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人民法院应根据不同情况来处理。”“文章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没有侮辱他人人格内容的,不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文章反…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法律角度解释,就是指未满18周岁的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或者不完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在中国,这一群体有3.8亿人。未成年人的保护在全世界都受到特别的重视,我国在这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然而,近年来,作为新闻媒体,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采访报道的时候,却屡屡发生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未成年人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方面的侵害。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受害未成年人采访报道中的问题未成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常常成为受侵害的对象,而新闻媒体又常常对他们“)上加霜”。《未成年人保护…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期刊一稿多投14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专业期刊的“一稿多投”问题,近年来日趋严重。就作者而言,固然有道德滑坡等社会背景的因素,但也有面对期刊编辑部反应迟缓,惟恐文章失去时效性的客观原因。薛万新先生的统计分析与建议值得专业期刊编辑工作者深思。因为经济条件制约等原因,期刊编辑部与普通作者的联系较少,当属不得已而为之,但缺乏与作者联系的现象毕竟是不正常的,需要尽快改变;同时,加强图情刊物间的信息沟通,采取主动措施,改变“一稿多投”的外在环境,应是一个可以着手进行的工作,关键在于期刊界同行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图情专业期刊用稿规范程序,或许能基本上铲除“一稿多投”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汪伟 《今传媒》2005,(4):24-25
随着我国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企业法人成为舆论监督的重点对象,与此同时,新闻媒体被控侵害法人名誉权的案件也呈增多趋势。这些案件背后体现出的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和企业法人名誉权的冲突。如何从深层次化解矛盾,从法律层面保护正当的舆论监督不受恶意干扰等问题已成为新闻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司法实践已经承认自然人可以作为“公众人物”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的法律意识及其权利义务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汤啸天 《编辑学报》2000,12(2):66-69
提高期刊编辑的法律意识是办好期刊的重要条件,期刊编辑必须建立和不断完善法律意识,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出版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正确维护出版者权益的必要前提,编辑部及时履行审稿答复义务,可以有效地制止“一稿多投”现象,以抄袭剽窃之作骗取出版的,期刊编辑部有权追究其合同违约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期刊文章"一稿多投"的类型、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稿多投"的类型,从作者、期刊社、政策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能否妥善处理期刊著作权法律关系事关我国编辑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研究稿约性质、一稿多投、署名问题、文责自负、著作权转移合同、作品二次利用等期刊出版主要环节的法律关系问题,强调各方需要通过权利义务的正确行使和履行来维护和促进利益平衡,实现信息传播和知识增长。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杜绝一稿多投重在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认为,治理一稿多投要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加强防范力度;另一方面,要从严处理,加强打击力度。本文就学术期刊如何防范一稿多投,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仁。1增强作者和编辑的法律意识增强作者和编辑的法律意识是学术期刊防范一稿多投的前提条件。学术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从合同法的角度看,作者向学术期刊投稿可以视为一种订立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方式。具体过程是,征稿启事是期刊社向不特定的作者发出的要约邀请,作者将稿件投给期刊社是要约,稿件在法定或约定的答复期限内录用是承诺[1]。既然投稿作者与…  相似文献   

18.
从"一稿多投"话信息时代学术期刊的采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李东辉 《编辑学报》2003,15(3):212-213
探寻学术论文“一稿多投”的根源。认为学术期刊编辑部应从来编着手,实现学术期刊采编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进行编辑队伍的优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新型组稿模式,从而为消除“一稿多投”现象从编辑部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如何防止“一稿多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分析了向科技期刊一稿多投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期刊社如何防止一稿多投的几项有效的措施,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药学期刊为例,将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作为切入点,采用官网、数据库等公开途径查询与作者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目前期刊对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的管理现状以及作者的真实投稿意愿。结果发现,造成“一稿多投”始终“禁而不止”的原因可能在于多数期刊没有按照《著作权法》规定完成审稿或明确约定审稿周期,有些期刊即使约定了审稿周期也没有认真执行,且期刊的实际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超过了作者的心理耐受阈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期刊应正确领会《著作权法》精神,尊重作者的投稿利益,明确、细化稿约中对审稿周期、出版周期的约定,提高期刊的出版伦理规范意识等建议,旨在为合理解决一稿多投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