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越来越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心的问题,其中青年失业无业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成人教育应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通过提升文化和生活技能、提高职业技能、加强心理辅导、保障就业权利、形成社会支持网络等方式来帮助青年失业无业群体实现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转型,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心的问题。而作为弱势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失业群体”,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目前而言,从三维资本理论的视角来看,“新失业群体”存在人力资本缺乏、社会资本不足、心理资本薄弱等问题,需要通过提高文化知识、增强职业技能、扩展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制度、转变就业概念以及加强心理疏导等途径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社区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文章提出了加大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构建学习化社区、实现办学形式多样化、扩大学校规模、加强下岗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等政策建议,以期改善城乡结合部社区教育发展滞后的状况,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理论为我们理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高度流动的社会中,社会风险由于不受人们的重视而处于社会控制之外.新生代农民工承受社会风险的能力最弱,他们面临着岁月流逝、失业、健康损害、社会冲突与社会排斥等多重风险.规避风险的有效出路在于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以适应城市化生存和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担负着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社会功能,目前正面临着制度不完善、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落后及农民工自身因素等多重困境.政府应明确其主导地位与服务责任.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来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为其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重庆市建立城乡统筹实验区的过程中,社会各阶层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工人、农民、无业、失业、半失业、私营企业主阶层及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结构和状况都会发生相应变化.面对当前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和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政府不断进行政策创新,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利益,从而为建设和谐重庆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6.
周伯余 《中国培训》2002,(11):47-47
一是加强就业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职业培训机构要与用人单位、企业、劳动者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形成良性互动。企业要实行空岗报告制度,对空出、腾出的岗位及时向培训机构上报。职业培训机构可通过向用人单位发放《用工需求调函》,了解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状况及用工潜力,通过深入企业并召开企业劳资工作人员和下岗失业职工座谈会等途径了解下岗失业职工的数量、素质、文化程度、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建立有效的职业需求预测预报制度。二是发展跨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频繁,跨…  相似文献   

7.
高职生群体进入社会后,希望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很好的社会地位。通过分析高职生向上流动的现状,挖掘促进高职生向上流动的因素。微观来看,高职教育应完善自身功能,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宏观来看,需要提高公众认知,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城乡二元体制等也要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的教育公平设计使得我国城乡教育极不平等。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的制度设计应该也必然要回归到通过补偿实现义务教育的平等。农村义务教育补偿具有有利于人们平等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社会公正等伦理学意义以及有利干增进社会向上流动、优化社会结构、缓解社会冲突等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钟云华  沈红 《教育科学》2012,28(4):6-14
以社会流动与文化资本为理论基础,基于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与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助学贷款的社会流动功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随着高等教育费用的快速增长,经济资本成为个体获得文化资本的必要条件之一,经济资本匮乏的贫困生获取文化资本时,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都处于劣势;但绝大多数贫困生获得助学贷款后,打破经济资本拥有不足对其文化资本追逐活动的制约,获得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文化资本,从而在社会地位市场的竞争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助学贷款通过文化资本这条路径,间接发挥着促进贫困生向上社会流动的功用。为了更好发挥助学贷款的社会流动功用,研究最后提出了加快助学贷自身发展等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广州市120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广州市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总体处于良好发展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适应问题与障碍。目前存在的城乡二元制度是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促进城市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应从两方面努力,当前尤其需要国家、政府以及流动儿童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多方面协同参与,从制度、文化层面形成流动儿童社会适应与融合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支持的获取是社会个体实现其阶层流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近几年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与媒体实践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基础,阐释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实现路径的特征,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实现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使用对其向上流动状况具有较大影响。首先具有不同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于向上流动实现路径的偏好存在一定差别,对网络工具支持持满意以及不满意态度倾向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向上流动实现路径上呈现明显差别,对网络情感支持和网络信息支持给予不同满意度的农民工在向上流动实现路径上没有显著差别。此外,婚姻、户口类型、出生年代、文化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趋势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升自我能力仍然是个人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有社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人两个方面的因素。社会方面主要包括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缺乏社会保障以及城市社会的排斥;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人方面主要包括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和缺乏实用技能。要突破这些障碍因素,成人教育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促进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的消除、加强舆论宣传,改变社会的偏见以及与各机构密切合作,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及社区共同参与的培训模式,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个体功能,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以及城市适应素质。  相似文献   

13.
张俊国 《职教通讯》2012,(29):35-36
高等院校是人的社会化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作为高等教育改革探索新模式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而文明礼仪素养是现代社会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成路径是多元化的,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发挥传统与地方文化优势、以及丰富活动载体等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职业礼仪养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与社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社会利益结构日趋多元化,表现为各阶层明显的垂直或水平分化。学理上的社会分层指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社会系统中的个人所作的差别性等级分类,其中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结构理论和韦伯以经济、声望、权力为标准的三维分层模式对于后世的影响较深。例如陆学艺等学者就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组织、经济、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将我国社会划分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与失业半失业者等十大阶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们的研究,2001年,中国十大社会阶层的比例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占2.1%,经理人员阶层占1.6%,私营企业主阶层占1.0%,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占4.6%,办事人员阶层占7.2%,个体工商户阶层占7.1%,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占11.2%,产业工人阶层占17.5%,农业劳动者阶层占42.9%,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占4.8%.今后,人们将基于自己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各种结构性因素和制度--政策性因素所提供的机会或约束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些阶层之间流动.总体上说,中国出现了一种向上流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经过潜心研究,得出了中国社会十大阶层的结论,并得到了学界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补偿性培训:消除失地农民社会排斥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中产生的一类特殊弱势群体,遭受到诸如经济、政治、福利制度、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社会排斥,从而陷入"社会断裂"困境。而国际经验表明,补偿性培训不仅可以改善收效甚微的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排斥。因此,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并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设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以便推进失地农民补偿性培训的顺利开展;通过补偿性培训,消除失地农民"文化上的欠缺",为其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奠定基础,从而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以便融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泉州地区城镇劳动力资源状况、就业状况和失业状况的分析,探索目前城镇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思路和建议,以期缓解目前出现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整群取样法对北京市1164名流动儿童,525名当地儿童及流动儿童主要来源省份的568名农村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现状及其与教育安置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北京当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社会文化及心理适应不足,但与农村儿童相比,他们的社会文化适应更强,但心理适应不佳;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应上都明显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控制了性别、年龄、来京时间及家庭经济地位等影响因素后,教育安置方式对流动儿童城市适应仍然有显著预测作用,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社会文化适应更好,自尊更高,且更少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在城乡间的社会流动并不仅仅是一个从村镇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甚至走出国门的过程。其还有一个读书人入城之后有意或无奈"回乡"的过程。他们回乡的动因一方面源自于在城市中社会向上流动不易,同时也来自于清末民初小城市和村镇为其开辟的社会流动的空间。以昆山一地为个案,以其1912—1925年的学堂和教职员状况为考察中心,我们来讨论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城乡间社会流动中"回乡"的趋势及这种趋势对于中国现代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