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阐明了强度与强度意识的内涵和教学价值,剖析了强度在人地关系中的意义,提出了培养学生强度意识的教学策略,即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强度内涵和思维逻辑、重视强度和阈值的区域性及动态性。  相似文献   

2.
浇筑了13批次共123个标准试块分别进行7、28、60、90d龄期的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的掺入改善了自密实混凝土脆性破坏形态,降低了各龄期强度,同掺量下掺橡胶粉强度最低,掺1~2mm橡胶颗粒的强度最大;7d龄期强度可达60d龄期强度的65%~80%;橡胶掺量不大于30%的试件,60d龄期强度已经趋于稳定,橡胶颗粒掺量40%的试件28d龄期强度已趋于稳定;拟合了橡胶粒径、掺量与强度的预测公式,7d龄期与后期强度的经验公式,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破坏性损伤的前提下获取混凝土强度信息的技术手段,本文从近年来国内外在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现状、现阶段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的主流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定义了离子极化强度,并由定义式计算了大多数阳离子的极化强度值,进而讨论了离子极化强度在化学上的某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直剪试验剪切面积计算方法对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直剪试验抗剪强度计算中忽视了剪切过程中随剪切位移的增大、剪切面在不断减小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剪切面面积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使得试验结果偏离试样的真实强度。为了分析剪切面面积对抗剪强度的影响,该文重新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了3种剪切面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加装剪切位移量测系统对直剪仪进行改装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了剪切面面积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成果提高了直剪试验抗剪强度计算的精度,使得试验结果更接近试样的真实强度。  相似文献   

6.
在材料力学的应力理论与强度理论的教学中,深入对"横截面上点的应力与点的应力状态"、"由四个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与基本变形的强度条件"、"低碳钢、铸铁拉伸破坏及扭转破坏与材料的断裂破坏、屈服破坏"三个问题的教学讨论,促进了学生对应力理论与强度理论的学习,提高了应力理论在材料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理解了强度理论的实践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类=规律。归纳论证与演绎论证结合群有两种类型:独立结合型,演绎论证强度决定了结合群的论证强度,其论证强度为演绎;连锁结合型,归纳论证强度决定了结合群的论证强度,其论证强度为归纳。简单枚举归纳反驳,从推理形式上看,它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结合,但因其是连锁结合型,从论证强度看仍是归纳,故称它为归纳反驳,仍是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8.
浅谈冷再生基层强度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再生基层强度指标是决定工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强度控制是保证冷再生基层强度指标顺利实现的关键环节。工程设计与工程实施单位针对施工中出现的基层取芯强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影响冷再生基层强度各种因素,提出其强度控制要点,并在工程实施中予以落实,当冷再生基层取芯强度全部满足设计要求,为冷再生基层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膨胀性膨胀土强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原始土料添加主要成分为蒙脱石的膨润土配制了不同膨胀性的试样,对不同膨胀性的试样分别进行了1~5次干湿循环过程,使试样具有不同的裂隙开展程度,对不同膨胀性及不同裂隙开展程度的试样拍照,并进行饱和状态下的抗剪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反映了干湿循环后膨胀性对试样裂隙开展程度、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以及膨胀性对膨胀土强度的影响仍是通过裂隙作用实现的,揭示了膨胀性对膨胀土强度影响的规律;给出了裂隙充分发展的强度指标随自由膨胀率变化的关系,建立了采用自由膨胀率来估算膨胀土饱和强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0.
关于韩国语转折接续词转折语义强度的研究甚少。以"???""????""???"为具体研究对象,借鉴汉语中关于转折强度分析的成果,通过对中韩、韩中对译语料库中的对应倾向性考察了韩国语转折接续词"???""????""???"的转折强度。通过分析认为:"???"的转折强度最强,其次是"???""????"的转折强度最弱。  相似文献   

11.
抗氧化运动补剂的研究已成为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大强度耐力训练中补充抗氧化运动补剂的必要性、综述了几种大强度耐力训练抗氧化运动补剂,并进一步对大强度耐力训练抗氧化运动补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今后大强度耐力训练抗氧化运动补剂的研究深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推证和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崭新的蠕变损伤强度理论,引入了一个新的强度指标,即材料的极限有效损伤应力强度。实验证明它较之传统强度理论中的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更具有合理性,实验测定结果的稳定性更好。因此,依据该强度理论,可对发生蠕变损伤的耐热钢构件或耐热钢结构的有效使用寿命,作出更加合理的估计。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液压支架立柱、千斤顶和安全阀必须做型式试验,所做试验的内容及性能要求。提出了液压支架整架试验要求,包括操作性能、密封性能、支护性能、适应性能、强度要求、耐久性能要求(强度要求包括主体结构强度要求和辅助机构强度要求等)。  相似文献   

14.
1强度理论发展过程 1.1早期强度理论 早期的强度理论包括以下三个强度理论: 第一强度理论最大应力理论是关于材料在复杂应力下强度的理论。认为最大拉应力或最大压应力是决定材料强度的准则。该准则曾经被Lame(1795年、1870年)和Rankine(1820年、1872年)等科学家采用。最大应力理论只考虑了3个主应力σ1、σ2、σ3中的一个主应力σ1。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固井二界面泥饼固化强度的室内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借鉴固井水泥浆初终凝评价的维卡仪的原理,建立了固化泥饼强度评价装置,采用压力传感器实时记录测试过程中固化泥饼破坏承受的力;通过ABAQUS建模分析,建立了泥饼所受极限作用力与泥饼强度值的关系模型,从而实现了泥饼固化强度的定量化。该评价方法能够评价泥饼的固化强度,为泥饼固化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指数分解研究:1980-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能源消耗激增对中国环境的破坏性不断加剧,因此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实证结果表明,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支柱,煤炭强度改进的幅度低于石油强度改进幅度,强度效应主导了中国煤炭强度和石油强度的变动趋势。由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特征的作用,结构效应无法从整体上对煤炭强度和石油强度改进产生积极影响。1980-2007年强度效应对二者强度改进的贡献分别为127.4%和108%。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业部门煤炭强度和石油强度的改进是我国能源效率提升的主因。有鉴于此,应该对工业部门的节能技术进步给予倾斜性的制度安排;协调电价与煤价的关系,加速煤炭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个用于估算FPR加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引入了FRP强度发挥系数(套箍发挥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 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时, FRP并未达到极限强度, 其强度发挥系数在0. 28~0. 59之间, 与FRP的弹性模量有关. 该计算方法可用于估算FRP加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其理论计算强度高于实测强度10%~30%, 偏差主要来自FRP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状况不理想及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的离散性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影响热拌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强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定序测量改进了对绩效工资强度进行定类测量的传统方法,添加非任务绩效之后构建了完整的员工绩效结构。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提出了研究假设,分析了绩效工资强度变化对员工任务绩效与非任务绩效的影响。经由实验研究发现,绩效工资强度对员工任务绩效有积极影响,对员工非任务绩效有消极影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对绩效工资强度与员工任务绩效和非任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高个人主义员工的任务绩效受绩效工资强度变化的影响大,低个人主义员工的非任务绩效受绩效工资强度变化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0.
分别建立大学生消费来源及去向的多变量基本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消费强度模型,并对消费强度判别进行了仿真理论选择和流程规划,较为全面的定量研究了大学生消费来源,消费去向,消费强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