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诺·拉图尔和史蒂夫·伍尔加合著的《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是科学社会学SSK领域的经典之作。该书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中人类学路线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奠定了以拉图尔领衔的法国巴黎学派的基础地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其研究路径优越性、对科学真实性的探讨、经济学视角看待实验室生活、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书中学科案例做了多维度分析,探讨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
拉图尔的《实验室生活》被誉为STS,特别是科学人类学的奠基之作。既有研究却通常目的论地发掘其他工作与它的关联,或是试图片段地总结拉图尔此前经历对其造成的影响。研究借助博纳市档案馆提供的一手材料,重构了拉图尔对科学产生兴趣、初识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以及1975-1977年拉图尔在索尔克研究所从事实验室研究的经历。研究发现,是一系列偶然的邂逅和回溯性转换让拉图尔放弃了跟随、引进美国科学社会学的执念,进而创立出独具特色的实验室人类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拉图尔以独特的法国背景进入"科学论"(Science Studies)领域。在《实验室生活》中,他的法国性体现在将建构主义推进到了本体论,并引入了话语分析维度①;在《细菌:战争与和平》(英文版译为《法国的巴斯德化》)中,他将符号学推进到方法论层面,提出了"追随行动者"的口号;而《行动中的科学》则可以视为对这  相似文献   

4.
2013年是普赖斯逝世30周年,也是其代表作《小科学,大科学》出版50周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普赖斯和《小科学,大科学》一书,深刻地影响了科学学的研究范式和脉络,尤其是催生了科学计量学这一领域的诞生和发展。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和知识可视化的方法,利用科学计量指标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了普赖斯的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结论表明,从影响的广度来看,普赖斯的著作影响着科学计量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学,乃至经济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从影响的深度来看,普赖斯在科学计量学领域各分支领域的发展中都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研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的研究热点。在这之前,科学哲学从其方法论规则出发,将研究视角锁定于实验,而非实验室。实验室只是自然呈现的场所,为实验提供恰当的场地。作为赋予科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科学知识社会学将最初的研究视角转向了对科学实验室的探求。他们认为实验室的意义已经不是自然呈现的场所,乃是人们理解科学的一个理论概念,实验室自身已经演变为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成为能够解释科学成功机制与过程的场所。于是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与科学哲学之间就实验室的问题展开了争论,表现为:实验室是被强化的场所,还是自然呈现的场地;实验室是知识生产的领域,还是科学研究的制度环境;实验室是制造了事实,还是发现了事实。由此,二者的差异也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刘崇俊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22-1127
对科学精英的科学生产功能进行定位,是科学精英研究最基本的理论诉求。默顿学派成员在传统实证主义科学观的指导下,认为从个体主义角度而言,科学精英个人在科学生产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功能,而从群体角度而言,整个科学精英阶层独立地创造了绝大部分优秀的科学成果,他们对于发展科学知识、推动科学进步、支撑整个科学共同体发挥的重要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随着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式微和科学社会学中默顿范式的广为垢病,科学知识社会学家通过对实验室实践进行参与式观察,以"实践的逻辑"取代"理论的逻辑"对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做了动态考查,最终认为科学生产是一项集体事业,科学精英与普通科学家通过科学网络同盟,分别构成了科学生产作坊中相互依赖的两极,从而避免了科学精英生产功能定位研究中精英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7.
R.默顿从科学的建制目标和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入手,基于科学发现优先权之争的分析,论述了科学奖励系统的产生及其在科学社会运行中的作用.然而,默顿的科学奖励机制理论的考察对象仅局限于科学发展历程中的“小科学”阶段, 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以拉图尔为代表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派从社会建构视角对科学知识的生产进行了微观解剖,提出了新的科学知识观,揭示了科学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对科学奖励机制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默顿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默顿在科学社会学这一领域曾做出了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其代表性著作《十七世纪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和《科学社会学》被引上千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为其后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的分析方法,选取了默顿在科学社会学领域的五个代表性著作或文献,通过图谱的方式分别展现默顿在科学社会学领域的学术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学实践的人类学:考察创制中的科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拉图尔(B.Latour)的<实验室生活>(Laboratory Life)是科学论转向科学实践研究的里程碑,其人类学考察以知识的生产现场和创制中的科学为对象,以对科学实践的考察彻底地转换了原有的知识观念.其行动者网络理论更为考察科学、自然和社会的微观制作和宏观互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被我国称为学术榜"四大检索系统"中的《SCI》、《ISR》、《ISTP》的特点和结构进行了较详尽地论述.认为文献检索课应跟踪科学领域的发展,对这三种检索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揭示其特点和对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被我国称为学术榜"四大检索系统"中的《SCI》、《ISR》、《ISTP》的特点和结构进行了较详尽地论述.认为文献检索课应跟踪科学领域的发展,对这三种检索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揭示其特点和对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知识生产的多样性问题是当前我国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难点。但是,当前科学哲学界主流的拉图尔的社会结构说、库恩的认知结构说,都无法解决实验室知识生产的多样性问题。作者结合社会结构说和认知结构说,以歌德开创的直接描述实验室知识生产进程的现象学方法形态学为工作平台,剖析实验室知识生产的多样性问题。在形态学视角下,实验室是形态建构的描述产物,实验室知识生产的多样性是实验室形态建构的描述结果。实验室的形态学表现出三个充分条件:实验室的原型(形变本原)、实验室的形态素(形变因素)、实验室的类型(形变结果)。本文研究开阔了形态学方法的应用领域,并为国家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提供更多描述性的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3.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逐步瓦解的过程,而作为科学知识社会学重要研究场所的实验室研究对传统知识观具有颠覆性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诺尔-塞蒂纳实验室研究中对知识制造过程分析的评析与修正,为解决科学理论实体的实在性与非实在性问题提供一些启示:科学理论实体是客观性与建构性的动态结合。  相似文献   

14.
苏琳 《今日科苑》2013,(2):13-17
2009年2月,国际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Nature)的记者经过对多国专家的走访和行业调研后,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藏匿的"晶体宝藏》的文章,文中感叹,"一个中国实验室成为了一种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晶体的惟一来源。"这个实验室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创天领导的北京人工晶体研究与发展中心实验室,这个"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晶体"就是中国首个对国外实行技术禁运产  相似文献   

15.
正时光如梭,转眼已到阳春三月。春节期间最火热的事件当属首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热映,口碑票房双收,2019年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流浪地球》必将是中国科普大事记里不容错过的一笔。《流浪地球》改编自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亚洲首个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的同名小说,电影涉及的科学知识非常多,引发了一股强烈的科普热潮。众多媒体发表了相关主题的文章,如"讲给孩子听的《流浪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专家解读《流浪地球》中的科学奥秘""深度解析《流浪地球》中的科学知识""《流浪地球》中的科学故  相似文献   

16.
理解科学知识对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的影响对创新经济理论与创新政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知识基础理论和技术体制理论,提出科学技术特征属性的概念和分析框架,从知识异质性视角分析产业创新的科学知识特征因素对中国技术追赶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美国专利及商标局1995—2019年的全球授予专利及其引用科学文献的数据,发现中国难以在科学关联度较高的领域、科学知识复杂多样化的领域和私有部门科学知识贡献度较高的技术领域提升技术水平和实现追赶;中国的技术追赶更依赖较为近期的科学知识,优势产业发展更依赖国外的科学知识来源;中国技术创新的本土科学知识来源主要来自公共部门的成果,私有部门产出科学对创新的作用不突出。研究结论揭示了中国优势技术领域发展的科学知识特征,为中国技术追赶提供了实证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博物课     
正探索自然奥秘开启博物人生"人人可以成为博物学家,在小区和校园中就可以实践博物人生,观察熟悉的环境也能有所发现。"——著名博物学家刘华杰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科学大众》杂志创刊于1937年,是中国最早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普杂志。80年来,《科学大众》杂志滋养了一代代科学爱好者。目前,《科学大众》杂志已经成长为国内著名青少年期刊品牌。《博物课》杂志由科学大众杂志社荣誉出品,内容涵盖动物、  相似文献   

18.
正探索自然奥秘开启博物人生"人人可以成为博物学家,在小区和校园中就可以实践博物人生,观察熟悉的环境也能有所发现。"——著名博物学家刘华杰《科学大众》杂志创刊于1937年,是中国最早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普杂志。80年来,《科学大众》杂志滋养了一代代科学爱好者。目前,《科学大众》杂志已经成长为国内著名青少年期刊品牌。《博物课》杂志由科学大众杂志社荣誉出品,内容涵盖动物、  相似文献   

19.
博物课     
正探索自然奥秘开启博物人生"人人可以成为博物学家,在小区和校园中就可以实践博物人生,观察熟悉的环境也能有所发现。"——著名博物学家刘华杰《科学大众》杂志创刊于1937年,是中国最早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科普杂志。80年来,《科学大众》杂志滋养了一代代科学爱好者。目前,《科学大众》杂志已经成长为国内著名青少年期刊品牌。《博物课》杂志由科学大众杂志社荣誉出品,内容涵盖动物、  相似文献   

20.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因赋予非人元素以能动性而著称,相关研究基本上都将这视作是行动者网络理论最突出的学术意义。实际上,行动者网络理论赋予非人元素的是与人类行动者相对称的能动性,其前提是首先恢复传统科学观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中被漠视的人类行动者的能动性,也就是实现对人类行动者能动性的解蔽,这在当前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相关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