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援助又称为司法救济,是司法机关为弱势群体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过程中为其提供的相应法律救助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利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初步探索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制度,但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济、法律扶助制度,是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这一新兴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法律援助是国家(或社会)依照专项制度,为经济困难或其他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司法制度。农民工应当作为法律援助的对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仍然存在诸如主观认识不足、法律法规缺乏、经费相对有限、援助力度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救济权的实现、服务政府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政府有必要继续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制订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援助资金制度,推进法律援助主体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司法领域中的实践。在我国,由于经济上的障碍、权利义务观念的淡薄、沟通交流上的障碍、法律服务资源的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为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规范法律援助制度,从而使法律援助制度走向法制化。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救济制度,在我国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起步较晚,面临着法律援助组织管理不到位,秩序混乱;人力资源短缺,援助案件数量和质量无法保障;资金匮乏等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意义,运用域外比较等方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高校学生法律援助组织的管理机制;将法律援助列为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课程,大力引入法学教师和社会法律从业者;拓宽资金来源,优化开支管理等建议,促进高校法学专业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法律援助事业中。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制下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一个法律救济途径。残疾人受到生理原因的限制,长期以来无法正常参与社会生活,是社会上重要的弱势群体,也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主要的对象。虽然现阶段我国以残疾人法律援助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这个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还集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和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而我国法律援助正面临突出的供需矛盾.大学生有能力也有义务担当这一社会责任,但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法律援助是我国司法救济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既可以缓解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也可以促进法学教育的革新和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社区矫正对象属弱势群体,其权利容易遭到侵害,且相应的法律救济制度存在不足.完善社区矫正对象权利的行政救济、刑事救济以及社区矫正过程公开化等制度,能够更好地保障矫正对象合法权益的实现.同时,可以建立社区矫正对象诉冤制度、建立具有民间仲裁性质的“社区法庭”调解制度及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援助制度,以拓展社区矫正对象权利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成为现代法治国家一项不可缺少的司法救济制度,其实质曼.保障社会贫弱者不受经济困难所制约,享有与其他人同等的法律帮助权,保障基本人权。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雏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多层次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多渠道地解决法律援助的资金问题,扩大法律援助的服务范围,实现法律援助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制度(又称法律救助或法律扶助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和社会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作为一项现代法律制度,特别是现代诉讼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英国,并先后为许多国家所借鉴。迄今为止,法、意、德、日、芙、加和香港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地区,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并且随着司法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其制度进一步完善,内容也进一步扩展:从刑事案件扩大到民…  相似文献   

11.
社会权以保障人的尊严与价值为本质,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平等权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国家负有"最核心义务",以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但社会权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我国市民社会逐渐形成,社会力量不断壮大,加大社会法立法、加强社会权的非国家行为者义务有助于解决社会权权利事实不清与国家资金短缺问题。我国社会权司法救济必须解决宪法重实体轻程序、从宪法高度构建公民诉讼权、扩大诉讼法受案范围、改革司法制度、保证司法公正等问题。在我国,社会权最根本的救济途径就是建立可操作的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但在我国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社会权司法保护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2.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性分层使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显。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权利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范围不断扩大,而相关权利保护却相对薄弱,尤其在法律救济上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农民工的讨薪难、就业歧视、贫困儿童缀学等等,这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保护弱势群体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我国当前弱势群体的认识,对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概念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指出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所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分析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的现状及存在的司法问题。进而从司法层面对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体系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3.
迄今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救济制度尚存许多不足之处,如法律缺位、农民求助无门、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都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稳定。本文通过透析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救济的现状,紧扣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如何完善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救济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民事上诉权作为一种司法救济权是上诉制度的一部分,是启动上诉审程序的前提;上诉制度是司法体制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其作为审计制度的一环,在到诉讼架构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司法实务中民事诉讼当事人向法院提起上诉时遭妨碍,会制约当事人民事上诉权的有效行使。为确保当事人在行使上诉权时畅通无阻,也为了上诉权的行使能够真正达到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探讨救济民事上诉权更为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段莹 《考试周刊》2009,(25):239-240
文章提出了弱势群体具体范围,分析了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从完善《宪法》规定,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增强弱势群体在法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司法救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基本权利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法律援助主体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种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司法救济制度,它是对需要利用司法机制但又缺乏相应能力的社会成员,由国家,社会,个人给予援助,使之克服司法障碍的社会现象,我国司法援助主体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应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法对法律援助的主体,性质等予以界定。  相似文献   

17.
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法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予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在法律制定、框架设立、司法监督、实施效果等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法律体系,需要从加快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制定相对独立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民事法律援助工作,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保障经济困难公民的合法民事权益,通过法律救济手段保障其权益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1]民事法律援助,是与刑事法律援助、行政法律援助并列的一项专门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有140多个国家的宪法和国际公约将其列入其中,使得任何公民都能够平等地获得司法救济和保护,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社会权概念提出至今,由于理论上的困扰及实际保障中的局限,一直影响着该项权利的真正实现。针对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公民社会权的救济模式——积极救济模式(社会保障制度及实践)和消极救济模式(宪法解释、社会立法、司法裁决)何以可为及何以可行的分析,从法学与社会学融合的视角提出,在我国,把积极救济模式与消极救济模式结合起来对公民社会权予以保障,不仅有益于社会权理论的充实完善和公民社会权的真正实现,而且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社会权法治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浅析高校学生权利保护的法律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教育管理权与学生的受教育权时常发生冲突,突出表现在高校的招生录取权与学生的升学入学权、高校的考核评价权与学生的公正评价权、高校的惩戒权与学生的救济权、高校教育收费权与学生教育消费者权益等几个方面。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相关教育法律制度中实体法的不足、程序法的缺陷和救济途径的不畅等法律缺失是造成这些冲突的重要原因。加强对教育法律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方面的建设,则是加强高校管理并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