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何镇飚 《新闻界》2006,(1):40-42
近两年不断遇到“媒介即按摩”与“媒介即信息”的同时出现,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媒介即信息”的金科玉律。在《从容面对媒体——让你的媒体亮相尽善尽美》一书的第三章《表演戒律》中,作者乔治·莫利斯指出:“马绍尔·麦克卢恩,被尊称为‘电子时代的先圣’。他道出了那句名言‘媒介就是按摩’。后来他把这句话作为一本书的书名,而这书几乎被所有的人误念为‘媒介就是信息’(把m assage中的a看作e)——使得整整一代发言人认为只要在电视上露面或者在印刷品上署名就能成功地传递讯息。其实,这一书名术语是一个文字游戏;麦克卢恩使…  相似文献   

2.
郑振铎先生在《明清二代的平话集》一文中曾谈到:“《京本通俗小说》的产生地,似乎较为容易断定,据其以‘京本’二字为标榜,则我们可知其必非出版于两京(北京、南京)。……以‘京本’二字为标榜的,乃是闽中书贾的特色。这样看来,《京本通俗小说》大有闽刻的可能。但闽中的书贾为什么要加上‘京本’二字于其所刊书之上呢?其作用大约不外乎表明这部书并不是乡土的产物,而是‘京国’传来的善本名作,以期广引读者的罢。”郑先生这里对“京本”的说法,在学术界影响很大,直到现今,在一些论著中仍然在沿用着。例如胡士莹先生在《话本小说概论》中论及《京本通俗小说》一书时,也说:“此书标‘京本’字样,实书贾伪托以示版本之可靠,犹之宋说话人以‘京师老郎’为号召一样,这是当时福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4.
东方学视角下的媒介帝国主义1969年,关注传播与国家发展议题的美国学者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以他的《大众传播与美国帝国》一书,揭开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序幕,被后人称之为研究媒介帝国主义的先驱.①在这本著述中,席勒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媒介帝国主义”的概念,但他对“传播优势”问题的最初阐释,蕴涵了许多批判西方(主要是美国)传媒的思想.席勒认为,美国的传播势力凌驾全球,是与美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结合的产物,美国的大众传播就是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延伸.②而媒介帝国主义这一概念的最先提出者鲍依巴瑞认为,媒介帝国主义即指“任何国家媒介的所有权、结构、发行或传播内容,单独或总体地受制于他国媒介利益的强大压力,而未有相当比例的相对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香港文学,最重要和最需要的入门书,莫过于一本香港文学书目了。目录之重要,正如现代文学史家郑振铎在为孔令境《中国小说史料》作的序中所说:“未有升堂入室而不由门循径者,也未有研究某种学问而不明了关于某种学问的书籍之‘目录’‘版本’的。而于初学者,这种‘版本’‘目录’,尤为导路之南针,照迷的明灯。”但这方面的书,过去一直没有。国内没有,香港也没有。香港青文书屋于今年1月推出的《香港文学书目》填补了这一空白,从研究需要来说,对于这样一本书,真是盼望已久了。  相似文献   

6.
程焕 《图书馆》1989,(1):22-25,37
《图书馆》1987年第5期发表了查启森先生的大作《“目录”商释·附称谓辨》一文,细细拜读,收益匪浅,感慨颇多。查先生在文中经过详细论证,否定了解放后目录学界关于“目录”定义的“定论”,即“‘目’的含义是指篇目而言,即一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指的叙录,即将一书的内容,作者的事迹,书的评价,校勘的经过等,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将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即书目”。继姚名达先生之后再一次提出了“录”“应当作‘次第’讲,所谓‘目录’者,篇目之次第也。”这一较正确的论断。其论证翔实严谨,说服力颇强。笔者曾与查先生讨论过关于“目录”定义的问题,基本上赞同查先生的观点,为了进一步澄清这个问题,特作下列补辨,祈望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7.
侯外庐先生的治学之道是代表着中国当代史学、哲学史研究方向的。他在《韧的追求》这部书的“序言”中说:“我半生所为,着力严肃评判古人,深知史学的美,只有‘朴’、‘实’二字。”这“朴”、“实”二字看似平淡,可其中的深刻蕴含是发人深思的。所谓“朴”、“实”者,  相似文献   

8.
“文史一家”,这话讲得有道理。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新唐书》说他“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大师,恩格斯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法国‘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都说明了“文”等于“史”。而我国古代两部历史名著——《左传》和《史  相似文献   

9.
《出版工作》1989年第7期所登《海峡两岸人名译名的差异》一文,我们已经拜读。作者郑启五同志提供的资料以及所附人名译名差异对照表很有参考价值。但他在文章中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海峡两岸……各自为阵的译名……说明了政治上对立的‘城门之火’殃及了‘译名’这一池鱼”。甚至出现“你用我不用”,“我用你不用”的译名标准——,我们认为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孙铱 《视听纵横》2007,(4):16-17
电视作为我们这个时代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传媒工具,在娱乐文化的传递和表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业。正如《娱乐经济》一书作者沃夫在书中所说:“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看了《新闻战线》1991年第5期中的《“好新闻”异议》一文,也想发点“异议”。这倒不是我本人得过多少“好新闻”奖,对这三字有特殊的好感,主要是想表明自己对“好新闻”命名的问题“不要求全责备”的观点,并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来回“翻烧饼”。宋振铎同志在《“好新闻”异议》一文中说:“众所周知,‘好’字的反义词是‘孬、差、坏’。对落选的作品而言,就容易使群众理解为‘孬、差、坏’之作。”这恐怕是一种“求全责  相似文献   

12.
“格子里面知识无穷,乐趣无穷,常‘爬格子’不仅能丰富自己,而且能指导工作……”这是成都军区通信团政委王国忠的经验之谈。他凭着挤时间“爬格子”的这股热情,先后在《解放军报》、《战旗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70余篇。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新闻报道工作连续8年名列前茅。从报遇员到团政要谈起新闻报道,王政委无不感唱:“我这个政委是业余时间从‘格子田’里‘爬’出来的。”他当新战士的时候,有一次,觉得班长的带兵方法不对,当时想说又怕说。于是,便写了一篇《班长请你别那样》的读者来信,寄给《战旗报》,很快被刊用了。从此…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太好了。”得知中日韩三家媒体合作进行奥运会报道专版的刊名时,日本《每日新闻》社社长显得十分兴奋,他看着自己的手下说,“等奥运会报道结束后,我们要出版一本关于三方合作报道奥运会的书.就叫《三国演义》。”由于韩国《朝鲜日报》社对《中国青年报》提出的这个刊名也十分满意,三方合作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细节终于敲定。  相似文献   

14.
黄鸿森 《传媒》2002,(11):26
李白是诗坛巨匠,也是文章高手。他的《与韩荆州书》,过去读书人都会背诵。开头一句是:“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由此产生的“识荆”一语,今人还在使用,收入《现代汉语词典》。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一书所收《李太白之死》(以下简称《李》)  相似文献   

15.
虽有吹捧阿谀之嫌,并且也知道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文学自由谈”并不表明可以十分自由地谈文学——我还是要说:《文学自由谈》这本刊物办得真是越来越好看了。 读了登在这本刊物上的《自由之圈儿有多大》,“感觉”非常好。别的且不说,单看作者这么几句话:“我每每从报刊上读到一些文学写作者们自称为‘作家’,感觉挺别扭。‘作家’是一种尊敬的称谓,因此只适用之于‘他称’,而不宜用为‘自称’,就譬如无论多么高级的‘科学家’,人家可以这样称呼他,他不宜这样自称。”好长时间没有读到这种让我特别为之一动的文字了,正如鲁迅所…  相似文献   

16.
《新闻知识》一九九三年第三期第二十六贞邓利平同志的》对行为丑与新闻美的一些认识》:‘其实丑的东西你不报道它依然存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津’为‘泽’之误;、根据《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页《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引文掉‘照例’二字。这两个错误,如在文化大  相似文献   

17.
《出版工作》1981年第10期《基层书店的图书为何稀稀落落》一文中说:“省级新华书店规定:凡年终结算‘存书率’超过4%的店,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存书率’超过5%的,每超过0.5%,照扣全部奖金的5%,余类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所说的什么率什么率,是一个数和另一个相关数的比值。不是指这个数比那个数大多少或小多少,而是指这个数是那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即相互间的比例关系。文中提到的存书  相似文献   

18.
在书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书与人》创刊两周年回顾江山《书与人》双月刊是江苏省出版总社于1993年11月创办的。在首届全国社科期刊评奖中,有幸获得“’95优秀综合文化生活期刊奖”。这对我们来说,既感到莫大的鼓舞,又深感惶恐和不安。我们这个刊物毕竟太...  相似文献   

19.
书业内外     
伟人后辈书市逮盗版 据《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报道:“周恩来竟被写成‘周恩赖’,我的爸爸成了‘我的白爸’,真是太不像话了!”看到自己用心血凝成的书变成这副模样,周总理的侄女、《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的作者周秉德女士难掩心头的愤怒。闻讯赶来的执法人员对这个出售盗版书的书摊进行了查处。这是近日发生在北京冬季书市上的一幕。记者在现场调查中  相似文献   

20.
读书拾零     
钱钟书先生在评介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时,对明朝的张大复重重地提了一笔,认为他是“文学上的流星”中的一座小星,甚至说“他的《梅花草堂集》,我认为可与张宗子的《梦忆》平分‘集公安意陵二派大成’之荣誉”.钱先生眼光独具,他的意见绝非泛泛,于是急忙找《梅花草堂集》来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