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教师是"公共知识分子",是"准公众人物",其言行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和整个社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职业的面子是国家和社会的面子、是面子职业。"自古书生爱面子",爱面子是教师的"类"属性,教师爱面子有其原因和典型的群体表现。置身于面子文化中的教师,通过国家、社会给足教师"实面子";"桃李满天下"的教师才有面子;提高境界提升面子等来不断满足面子需要。  相似文献   

2.
代中杰 《中国教师》2014,(21):56-60
<正>合作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对当代教育的要求。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是社会文化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的主要走向。建设教师合作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层次支撑作用。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学术界关于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进行梳理与概括,以期丰富我国教师文化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一、教师合作文化研究的背景"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就是文化更新的过程,传统的文化心理、思维定势、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倘若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研究》2018,(6):25-30
融合教育的发展要求形成新的教师角色。融合教育教师是融合教育环境的创设者、课程设计者、教学实施者、沟通合作的组织者以及研究型学习者。社会文化是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塑型"的土壤,教师教育是融合教育教师"闻道"的途径,实践与反思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注魂"。融合教育教师是"人本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实践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构成,其核心是要为教师打造一种专业的教育方式。关注教师文化,用"文化融解"的教育方式代替专业的教育方式,努力创建一种教师文化为本的教师教育,是实现教师教育目的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雯雯 《学子》2015,(6):9-11
多元文化社会需要多元文化教育,这对我国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元文化教师成为现代民族国家教师教育的理想"。[1]但在我国师资培养体系中,却忽视了教师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主要途径,对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协同效应进行思考,强调其内部诸要素的协调运作,旨在提高未来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使我国教师教育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一、多元文化视野下我国教师教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反思  相似文献   

6.
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大学是主体与客体;推进文化发展、建设和美中国,大学是"主场"、大学教师是重要推手。文化昌盛之势下,大学必须有"文化",应批评、引领文化思潮和助推文化繁荣、社会文明。文化繁盛、社会全面进步与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及其教育力、文化力、创造力关系密切,文化发展当关注、发力让教师"德艺双馨"。依法治校、推进大学善治是大学发展、辉煌的基础与保证;让社会美丽、让生活美好是大学教育、大学发展的指向、落点与功效。  相似文献   

7.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然而,随着社会科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师角色是社会、国家与人民对教师期待的镜像,是教师自我职业信仰与教育理念的化身;教师责任是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对教师的殷切期待的相遇,是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生命担当与教育自觉。教师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思想者、燃灯者与开拓者,是真理、生命与未来的责任人。  相似文献   

9.
在澳大利亚教育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好教师",其中主要有服从型教师、技术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和能力型教师等。这些教师质量观是受澳大利亚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影响的结果。"好教师"的内涵将伴随社会发展不断丰富与完善。后现代社会的"好教师"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考察:教师工作的集体性、复杂性、学术性和动态性。澳大利亚教师质量观的演进表明:"好教师"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好教师"的标准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从简单向复杂演进的;"好教师"没有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基础,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承载着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梦想,任重而道远。践行"中国梦",实现"教育梦",高校教师应先行。高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完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科研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践行"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当下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未来使命的分析,学校提出"适切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是基于以人为本、适合教育思想、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的思考,是基于学校师生现状和未来社会对应用人才实际需求的思考,是基于长远发展。学校以"适切教育文化"引领教师的教学,关注学生、教师的人本、生命教育,学校开展"适切教育文化"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探寻教师专业成长新方位,创新教师专业成长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已有研究倾向于认为教师是中产阶层文化的代言人,是学校实现阶层复制功能的执行者。但较少实证研究结合教师的阶层出身及其在社会流动中的境遇来考察教师在学校教育再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结合两位就读于国内知名大学农家子弟的教育故事,发现教师因其劳动阶层出身和个人社会流动境遇而更能理解农家子弟的教育奋斗,其内在的"拯救情结"被唤醒并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方面为农家子弟的教育奋斗提供支持,形成一种不同于阶层复制的"阶层效应"。  相似文献   

13.
徐梦杰  张民选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5):107-115,124
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中等发达阶段之后遭遇了教师性别失衡.男教师比例低不仅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还将由于老龄化、集中退休及社会文化心理"隐秘门槛"造成教师行业的衰退.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教师性别失衡在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正迅速以点到面日益严重,很多省市男教师比例已经低于OECD均值.为此,稳步提升在职教师的工资,改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加强中学和师范教育阶段男生的教师生涯教育,提供多元、灵活渠道吸引优秀男性转行从教,是提升我国男教师比例的可选之策.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师角色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多元文化的社会对教育产生了直接影响,多元文化教育正是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一种理念。教师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角色,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教师应具有多重角色:教师是所有学生的关怀者,教师是多元文化的理解者,教师是本土知识的专家,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者,教师是行动研究者。探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师角色对教师教育也具有启示:更新培养观念,设置多元文化视野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历史验证:教师社会和经济地位的高低是现代社会兴与衰或将兴与将衰的“晴雨表”。这一组四篇论文为陈永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师社会地位的国际比较”的部分研究成果。当代中国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需要教师涵养教育的智慧,用智慧去引领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在文化价值取向上追寻“经师”与“人师”的有机统一。追寻知识分子的文化品性,追寻教师文化的生命意蕴,追寻“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提升教师地位方面的法律举措和社会推动的努力;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把社会地位理想的虚像转变为实像,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水平,让每位教师都能明确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国际化,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积极主动地成为创建人类社会终生学习体系的模范。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发展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文化人"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崭新形象。教师的本性是文化性,教师是文化的建筑和寓所,教师文化能够充分表达教师的完整形象和存在方式。从"专业人"走向"文化人",整合教师的多元发展路径,致力于为教师打造一种"通过文化、在文化中、为了文化"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教师发展与教育实践转变的同步化变革,是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学校中儿童的日益多样化,使得教师教育必须帮助新教师理解如何与各种文化背景的学生打交道。教师不能想当然地假设每一个孩子都有相似的经历和体验,而要对学生的差异性保持清醒的意识和文化的敏感。多元文化教育更大的使命,是要确保教育实践的公平性,履行教育助推社会公正的使命。因此,为社会公正培养"文化敏感型教师",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议题。文化敏感型教师尽最大努力确保所有学生学业成功,帮助学生发展批判和质疑精神,培养学生改变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文化敏感型教师的概念使我们超越了对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肤浅定义,将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指向这样的方向:教育是具有政治意义的活动,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获得的权利。多元文化教师教育并非是让学生了解某个或某些少数民族那么简单,而是要培养师范生对个体差异性进行持续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专业型教师教育中,实践智慧是赋予教师的教育服务以专业性品格的最高论据。专业社会服务产于社会分工,它是由特定人员为社会提供的一种社会必需的领域性服务。教育实践智慧具有稍纵即逝性、情景依存性,它不可能成为教师发展的目标,不可能为教育服务的专业化转变提供牢固支点。教育实践智慧寓于教师文化、发展于教师文化之中,其效能取决于教师文化系统。关注教师文化是教师面向社会构筑其专业教育服务的实践保证。  相似文献   

19.
"双一流"建设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立校之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本文指出了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国家、高校、教师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师公民意识,是作为公民的教师对于自身的公民身份,对于所处的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与国家、社会和他人关系的理性自觉,其内容包括教师的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既具有公民意识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自律性和示范性。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受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以及教师自身等因素制约。据此,培育教师公民意识的途径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公民实践,二是加强教师公民意识教育,三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等要积极营造公民生活的文化氛围,四是教师不断地反思澄清和系统化自身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