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从“代词回指语先行项的可及性”、“代词回指语的功能”、“代词回指语的数量分布”等三个方面论述汉语和阿拉伯语篇章中代词回指语表现出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两种语言本质上存在的不同所决定的.在进行两种语言的篇章理解和互译时,只有充分考虑到二者在代词回指语使用上所呈现出的特性,才能对篇章语义正确地理解,进而得到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对句法结构的要求不同,所以会产生篇章衔接手段方面的细微差异。笔者从可及性理论入手,分析了处于主语/主题和宾语两个位置上的指称用法it在汉语篇章中实现为零回指的条件,说明从事英汉互译实践时,一定要了解并尊重目的语的篇章结构特点,对译文做形式上的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搜集了汉语叙事篇章中的实例,为汉语语篇中的间接回指提供了可行的释义模式。本文认为,汉语语篇中间接回指的解读并不仅仅是回指项与其先行词表层语言信息的连接过程,而是受话人实现他们心理实体的连通过程。研究发现,该释义机制适用于远距离间接回指、常规关系以及非常规关系间接回指的释义。  相似文献   

4.
该论文在《世说新语》衔接标注语料库的基础上,从语篇衔接的视角,描写了《世说新语》中零形回指的类型、句法位置及和先行语的关系,统计了各种零形回指的出现频率,并根据可及性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制约零形回指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语体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语、句式和某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中,还体现在语篇的组织上。作为具有语篇照应功能的零形回指在不同语体中的运用也存在差异。以导游语篇为研究对象,在语体视角下通过对比口语导游语篇和书面语导游语篇零形回指的运用,探究零形回指的语体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意义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对比理论对汉越语空间维度词对"深/浅(su/nng)"在空间语义方面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汉语的"深/浅"组与"su/nng"组的意象图式大致相同,由于汉越两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色彩,所以"深/浅(su/nng)"也存在民族间的差异性。对于房屋进深的认知机制,中国人倾向于描述三维空间内部的语义关系,而越南人却更着重于描述二维空间平面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7.
英汉民族的逻辑思维差异给英汉互译造成很大困难,因此译者需进行逻辑转换.这种逻辑转换主要体现在词语、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词语层面,要在选择词义、分析词语中存在的隐性关系时进行逻辑转换;句子层面.在分析英语主语省略或非谓语结构、处理肯定与否定、显性与隐性关系、主被动语态及整体句子结构时需进行逻辑转换;篇章层面,翻译时应根据中英文对各种衔接手段的侧重,实现显性与隐性逻辑关系、"竹节"型与"流水"型语篇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从语用角度出发,选取中英文物指空间指示词并对其基本用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中英指示词的基本用法包括语外用法、回指用法、篇章指示用法、识别用法。在这些用法中,中英文指示词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和差异。本文发现,中英文指示词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这验证了指示词的使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个的文化"概念最先由早稻田大学的细川教授提出,由此开启了日语教育中的崭新篇章。本文通过对社会、文化、语言三者关系的再分析,明确"个的文化"理论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旨在为中国日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对环槽回油式喷油嘴的流动理论分析,建立了一套用于这种喷油嘴设计的理论计算公式,包括喷油量、回油量、供油量、平均回油压力和平均喷雾锥角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高职电子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C语言程序设计"的思路及语法基础融入电子行业具体的实例中,通过与单片机仿真软件Proteus ISIS、Keil u vision2结合的典型可视化项目,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机制等,侧重其在电子专业中的工程应用,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作为衔接手段,指示照应在英汉语篇中都存在。然而,由于英汉语言本身及文化的不同,二者在使用指示照应的差别非常明显。通过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中的若干文章进行中英文对比分析,总结出英汉语言中的指示照应在语篇衔接功能上的异同,从而指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更深层的理解和提高其阅读、写作和翻译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结合"Pro/E模具设计及分析"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在该课程教学中,将教室、机房作为工场,工场作为教室、机房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工场化和工场课堂化。  相似文献   

14.
插入语的篇章价值在于衔接与连贯,其所衔接连贯的句子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有多种,据此可将插入语分为评论性的、解释性的、补充性的、举例性的、特例性的和总结性的等几类。通过插入语实现的各种显性衔接可以使前后语句语义贯通,衔接紧密。  相似文献   

15.
徐圣阳  裴瑞英 《阅读》2006,(4):25-26
这篇章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写真事、说真话、吐真情。小作选择日常生活的一个小插曲,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童真童趣溢于字里行间,可亲可爱、信守诺言的"爸爸"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6.
对边故障k元n立方体网络中经过匹配的指定二不交路覆盖的存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设Qnk是一个k元n立方体网络,其中n≥4、k≥4是偶数,M是Qnk的匹配,F是Qnk的故障边集。若(u,u′)和(v,v′)是Qnk中任意2条不相邻的边,满足{u,v}∩V(M)=?和(u′,v′)?M,则当M+F≤2n-7时,在Qnk-F中存在2条顶点不相交的路Pu,u′和Pv,v′,经过匹配M且V(Pu,u′)∪V(Pv,v′)=V(Qnk)。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中的重要虚词"之",在上古汉语中常用作近指代词,表示"此、这"意义,这一用法在贵州方言中仍在使用;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比较"之""这(這)"的字源及近指意义词源,认为"之"并非普通话"这"的方音读法,贵州方言中"之"作近指词语是古汉语词义的遗留;而本方言中将普通话中的"这些、这个、这时、这里、这样"等"这"类语词读作"之些、之个、之个时候、之点、之个样子"等"之"类词,是一种同义换读现象。  相似文献   

18.
指别是表明语言与语境关系的一种语用手段,这种关系我们叫作指别信息。缺乏一定的语境考虑,指别信息就会变得模糊,进而导致说话者与听者之间信息的南辕北辙,这通常是幽默产生的一个原因。从语用指别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幽默的诙谐所在,有助于提高英语语言鉴赏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仅意味着对该语言系统本身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这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知识的获得。文化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本文按"导入、对比、体验、融入"四个步骤,就如何用显性的课堂教学任务(依据Jane W illis的任务型教学框架)使学生融入异国文化进行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20.
劳务输出的大潮已经席卷祖国西南边陲的佤族地区,佤族农村的劳务输出有诸多不同于汉族农村的方面。经调查,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镇回珠村劳务输出的规模、质量、经济效益、起步时间、组织化程度等多个层面上都相对滞后于我省汉族农村,呈现出一定的边疆佤族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