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褚雅越 《新闻世界》2013,(7):287-288
【摘要】从泥板、石头到纸莎草卷、羊皮纸,再到中世纪的册子本、手抄书、印刷书,再到如今的数字化时代的电子书籍,书籍的演变过程也是人类技术和文明进步的进程体现。探析书籍的起源、发展及流变,以关照今日技术之进步于人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两个世纪的考古发掘证明,最古老的档案,起源于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时期。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以及古代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地区,自然也是最早产生档案的地区。已发现的档案有古埃及的石刻档案;两河流域的泥板档案;古代印度的树皮树叶档案以及中国的甲骨档案。现代许多学者从事研究古代东方国家的古老档案,所以泥板档案与亚述学就诞生了。 为了了解泥板档案与亚述学,我们需弄清泥板档案产生的历史文化环境──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代希腊人对两河流域的称呼,即“两河…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化史上,文字的出现远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之前。那么,在文字出现后到纸张发明前,人类又是如何把文字记载下来,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的呢?本文介绍在那一段时期内,人类所制作的形形色色的“书”。粘土书在古代巴比伦、亚述等国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今叙利亚、伊拉克境内),当时人们用粘土制成大小厚薄相宜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档案学断定 ,只有古代东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等 ,用泥板作为记录材料。而史料及考古发现表明 ,“中国初为书契亦然” ,并且窖藏多至400片 ,与在埃及发掘出公元前1300多年的档案库所藏泥板档案的数量相等。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人们可以说,当第一个人从第一个泥板书收藏处借出第一块泥板,将之带到另一个地点,以及用这个媒介传播新信息的时候,远程教育就开始了。流浪诗人从一个村子漫游到另一个村子,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一个地方的村民传到另一个地方的村民那里,也可以说是一种远程教育。印刷机的发明更多的人可以获取信息,并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学习。最近,人们将远程教育定义为: 是一种允许学生运用电子材料或邮件在家中或其它方便的地点以及方便的时候学习,从而克服了时空障碍的教学方法。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远程教育不再只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  相似文献   

6.
近两个世纪的考古发掘证明,最古老的档案,起源于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时期.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以及古代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地区,自然也是最早产生档案的地区.已发现的档案有古埃及的石刻档案;两河流域的泥板档案;古代印度的树皮树叶档案以及中国的甲骨档案.现代许多学者从事研究古代东方国家的古老档案,所以泥板档案与亚述学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在人类历史上,阅读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行为是伴随着文字和文献的创造发明而产生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居住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创制了泥板书和书写在上面的楔形文字。中国的汉字则由甲骨、青铜器以及竹帛成为文字的载体,逐渐演化。人类早期的阅读生活便开始了,在数千年中,形成了阅读即生活的文化。较为典型的就是中国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遂初堂书目》序中所比喻的:“…  相似文献   

8.
外国档案鉴定工作产生的历史较早,古代就出现了档案鉴定工作的萌芽。到了近代和现代,不少国家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档案鉴定工作制度。迈入新世纪,研究与探讨外国档案鉴定的发展与演变,对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是有益的。这就是恩格斯所重视和提倡的一个工作方法,要学会从“历史的启迪”中创新。(一)古代外国的档案鉴定工作早在公元前2500多年以前,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已经有了繁荣的档案事业,并且已经认识到,对于重要性不同的档案文件,应当区别对待。他们把重要的文件写在又重又厚的大块泥板上,放在窑内烘烤,使泥板变为陶板,坚固耐久,…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分析了各个阶段的泥活字印刷技术;描绘出泥活字印刷从泥活字板到活字泥板的技术演进过程;揭示出促使泥活字印刷变化的原因;以此为基础,首次对不同阶段泥活字印刷技术做出了明确的类型揭示和阶段划分。  相似文献   

10.
廖明辉 《湖北档案》2014,(10):24-25
一、档案定义的发展变化 “档案”溯源 “档案”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其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据考古发现,在埃及曾经发现公元前3000年的纸草档案,在叙利亚北部曾出土公元前2400多年的楔形文字泥板档案。我国发现最早的档案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X荧光能量色散分析法(EDXRF),对以陶寺文化为主的晋南地区新石器末期102件陶片样品陶胎粘土部分的成分进行检测,主要从SiO_2、Al_2O_3、Fe_2O_3、CaO、K_2O、Na_2O、MgO、TiO_2等8个常量元素和2个微量元素Rb、Sr方面对检测数据进行了相关讨论。在依次对陶寺遗址、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以及垣曲盆地和晋中盆地陶片样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明确陶寺遗址及晋南地区仰韶文化晚期以来的制陶粘土原料有三类,分别为普通易熔类粘土、高钙类粘土和高铝类粘土。三类粘土原料数量的变化与文化分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陶寺和周家庄遗址的白陶以山东龙山文化典型器陶鬶为主,推测用高铝类粘土原料制作的陶器较特殊。同一器类不同时段以及同一时期不同器类均以普通易熔类粘土为主,可见粘土原料并不存在专门化的分工。  相似文献   

12.
李海宾 《大观周刊》2011,(23):108-108
地连墙施工段地层主要为:砂质粉土、粉砂夹砂质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粘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粘土;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场地潜水主要存在于埋深约为-0.5m--15.7m的砂质粉土、粉砂夹砂质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质粘土层中。在该地层中施工搞地下连续墙主要控制:泥浆性能、成槽垂直度、孔底沉渣、混凝土浇筑质量、相邻槽段接缝夹泥、夹砂等几个质量面的问题。以及在成槽安全、钢筋笼起重吊装及其他吊装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从结绳记事,刻木为时的人类远古文明发源之初,人类活动和人类社会就与各种信息、知识载体交织在一起,须臾不分了。如果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信息、知识载体与介质发展的历史踪迹,无论是早期略简单地直接被用作载体介质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石块、泥板,还是中原古老文化的甲骨、龟壳;无论是经过了初步加工,有了较强载体介质意义的古埃及的莎草纸与羊皮书,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图册;无论是自印刷术发明后一直占据信息、知识载体与介质主导地位的各类印刷物,还是二十世纪人类智慧之光,信息革命大潮中的骄子——机读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在这较为漫长的信息知识的载体与介质不断发展、换代、跃新甚至某些阶段毫不夸张地可以称之为革命的同时,一个固有的特征却一直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井维泉 《新闻界》2008,(3):155-15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发展推动了粘土动画的发展,虽然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发展令人震撼,它可以作出非常绚丽、非常华美的图像,但是粘土动画简单朴实的风格,给人一种难以抵挡的亲切感,以至于很多的电脑动画高手反朴归真,利用电脑来实现粘土的肌理效果。本文就针对如何创作一部粘土动画片入手,以创作的基本流程为线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一、档案定义的发展变化"档案"不是近代或现代才有的,"档案"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其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据考古发现,在埃及曾经发现公元前3000年的纸草档案,在叙利亚北部曾出土公元前2400多年的楔形文字泥板档案,在我国发现最早的档案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据考证,外文"档案"一词最早应起源于希腊  相似文献   

16.
吴渊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19(2):113-114,117
某高速公路路线穿越的地段,其岩土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为沉积冲洪积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及古河道坡洪积卵砾石及夹杂亚粘土。通过对卵砾石土路堑边坡滑塌的分析,结合滑塌处治的成效,提出了卵砾石土路堑边坡防护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古代档案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有石刻档案、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纸档案、蜡板档案、金属档案、棕榈叶档案和桦树皮档案。2.中国造纸术西传对外国档案工作有什么影响? 中国造纸术是通过阿拉伯国家西传的。公元751年传到阿拉伯国家,12世纪中叶传到欧洲各国,到14世纪欧洲已普遍使用纸张。17世纪末传遍世界。中国造纸术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和文化  相似文献   

18.
茶洋窑是福建南平市一处烧制多种釉色瓷器的宋元时期窑场.近年来窑址中发现的多种外销瓷产品,使其外销属性得到充分认识.本研究从科技考古角度对该窑场黑釉产品烧制技术进行考察,结果显示窑址周边有丰富、多样的制瓷粘土资源,采集的5份粘土可依据硅、铝、铁及钾等元素含量分为三类.胎体分析显示黑釉瓷制作时更偏向于选择富含铁元素的粘土,...  相似文献   

19.
出版有生命力的书、有价值的书、长寿的书——精品书,而非跟风书、快餐书、铜臭书、市场奴隶书——速朽书,是品牌经营最起码的要求。因为,品牌经营的目的,无非是创造有生命力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的积累和传承,甚至超越了人和时代。  相似文献   

20.
如果在谈西方报纸标题的时候,回顾一下中国报纸标题,自然会产生有益的联想。报纸标题,其实是在报纸上以一定视觉形状陈列的文字。这种特殊文字,和版面是一对孪生姐妹。原始人作画于洞壁,启萌了人类最早的关于“版面”的概念。文字成熟之后,从洞壁跃上了莎草纸、泥板、石板、羊皮,以及龟骨、兽骨、青铜、竹简、木牍、丝帛、纸,才衍生出今天的报纸,也才有了现代报纸标题。文字在每一种载体上的出现,也就是“版面”概念迭代的轨迹。宋朝人王安石曾经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我却认为,甲骨文何尝不是中国最原始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