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教师心理和谐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核心变量,关怀伦理学是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相互关系的一种伦理理论。从关怀伦理学视域审视教师心理和谐,教师心理失谐的根源是关怀缺失,教师关系和谐与共同发展是教师关怀的实质,教师心理和谐的达成是关怀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关怀伦理,一种以人类的情感为出发点的伦理,提倡人与人之间"爱的表达与关怀的流露",人们在面对伦理困境时,要彼此关怀、依赖、合作,依靠道德直觉、综合多种因素做出正确选择。当今社会,教育者和青少年在接受生活德育理论和融入德育生活时存在许多困境,关怀伦理也许是指导他们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关怀伦理主张关系的和谐,把行动的注意力从道德自我必须转向他人,对他人现实的关注,注重在具体的情境中看重的是关怀行动的结果。老年人成为伦理关怀的被关怀者、接受者,关怀者要尊重和洞察被关怀者的精神需求,并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关怀、照顾、体贴。同时,被关怀者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关怀方的关怀作出回应,主动接受关怀。以"关怀"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从关怀伦理的维度关怀老龄者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老龄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偏重技术理性,忽视实践关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关怀;具备强烈的职业意识,缺乏人文关怀的状况,诺丁斯的关心伦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其关心伦理强调情感和非理性精神在个体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关心关系,主张围绕关心的主题来组织课程与教学。从关心伦理的视角出发,教师专业发展在目标上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关怀素养,围绕关心为主题来组织课程,在教学中淡化教师的职业意识,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关怀教育:超越与界限——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诺丁斯的关怀伦理是对传统理性伦理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主要包括:特殊化伦理对普遍化伦理的超越;关系自我对单子自我的超越;伦理情感对伦理理性的超越。从这种新的伦理理论出发,诺丁斯建立了一种以关怀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研究者在对诺丁斯这种教育理论进行详细解释之后,认为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及其基础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可能“界限”:关怀的正当性;伦理性关怀的可能性;关怀作为特殊化伦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正>人总是处在各种关系之中。我们的人生开始于关系,我们一开始便是母亲的一部分。我们个体的发展也离不开关系。我提出的关怀伦理,就是一种关系伦理。这意味着教育应当从关系入手,而不是从个人、个体开始。在关怀伦理中,需要探讨处于关系中的关怀者和被关怀者所扮演的角色。关怀伦理注重的是如何建立、维系以及加强关怀者和被关怀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倾听非常重要,要专注地倾听  相似文献   

7.
赵石屏 《教育研究》2012,(11):117-121
家庭的教育关系确立于人类的生命秩序,由家庭的教育存在所决定,其基本属性是基于生命秩序的非平衡态的、基于生命一体的情感依赖的和基于生活性机制的教育影响。家庭的教育关系面临现代文化变迁带来的平等主义理念对教育权威的挑战,价值物化对情感伦理的挑战,工具理性对教育角色的挑战。现代家庭的教育关系的优化需要遵从其基本属性,建立非平衡态与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关怀的教育价值,丰富精神培育,以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将女性主义与环境保护主义联系起来,探究父权制社会中男性主宰女性与人类主宰自然之间的关联.它提出,价值二元论与等级制是压迫机制相互纠结的基础,要真正解决性别歧视与环境危机问题就必须改变父权制文化的伦理价值观.生态女性主义用关怀伦理理论来建构一种新的环境伦理理念: 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性、人对自然的尊重不仅应来自义务,人对自然应有情感回应,关注具体经验基础上的人对自然的关怀、保育和爱。  相似文献   

9.
由于缺乏关怀,目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限制。诺丁斯的关心伦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诺丁斯的关心伦理强调情感和非理性精神在个体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关心关系,主张围绕关心的主题来组织课程与教学。从关心伦理的视角出发,教师专业发展在目标上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关怀素养,围绕关心为主题来组织课程,在教学中淡化教师的职业意识,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畅 《辽宁教育》2013,(12):20-22
本文在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方法综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人文关怀方法综合性发展能充分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人性的需要、能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诉求和能极大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价值意义,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方法综合发展的三方面要求,即: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相结合、注意社会工作方法与情感激励方法相结合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takes on some of care theorist Joan Tronto's ideas on care and responsibility and asks what implications they have for critical pedagogi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ronto's political ethics of care framework enriches the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of critical pedagogies, because it helps expose how power and emotion operate through (ir)responsibility. In particular, Tronto's notion of ‘privileged irresponsibility’ is analysed in relation to the gendered and emotional ideologies and practices that are constructed discursively and materially. It is argued that critical pedagogies of emotion grounded in Tronto's political ethics of care provide the concepts and openings to critically explore the emotions arising from failing to recognise differ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needs and from engaging in practices of privileged irresponsibility. Also, critical pedagogies of emotion encourage students and educators to be attentive to their own emotional positions and practices with regard to car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gendered and other) privileged irresponsibilities.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爱伦理学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爱伦理学在传统的公正伦理道德取向外,尤其强调基于女性性别差异的关怀伦理道德取向,这种观点对构建和谐校园进程中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有借鉴意义。倘若要从关爱伦理学角度对女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话,应该以尊重与关爱并存为指导原则,开展完整、系统的情感教育,并承认男女差异以消除社会歧视。  相似文献   

13.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师范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意识. 文章对师范生师德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行为倾向进行了综合量化分析,调查发现师范生在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行为倾向表现出差异性,并提出了重塑教师信念,加强师德理想教育;把握课堂主渠道,提高师德认知;重视教育实践,历练师德品质;引导自我教育,提高自我师德意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伦理学思想为学科基础,以理性与情感为切入点,在政策理性研究的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博弈关系提出政策理性情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从其政策情感与政策理性二者的博弈关系探讨入手,指出政策理性情感的实现基础的理想人性的构建和实现的伦理途径的突破,即利己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博弈关系实现的可能性。因而,全文以政策理性情感的价值与意义为结论,最终落脚于教育政策的选择科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人格的养成离不开对人的“知、情、意、行”这四个因素的共同培育,高校师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理念和实践中强化教师的师德认知、培养教师的师德情感、激发教师的师德意志、养成教师的师德行为,以培育教师的优秀人格。制度是培育教师优秀人格的重要保障,制度伦理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资源,依靠道德的制度能够培养有道德的师资。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引入制度伦理,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制度伦理在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规范的功能、协调的功能、整合的功能、评价的功能等正面的调节功用,这些功用也是实现高校师德建设出效果、上水平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因为制度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制度伦理环境的不够完善,制度伦理在高校师德建设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情感关怀是儒家伦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隐含于儒家伦理发展史中的重要线索。历代儒家在构建伦理体系,探讨伦理修养、伦理教化和伦理价值实现的社会途径等问题时,都承认人是有情感的存在,并根据这一事实,主张通过有效的方式使人的情感宣泄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情感发展趋于正确的方向,以期提高个人修养,实现人伦关系的和谐。儒家重视情感问题的取向,实质上是其人本主义立场的具体表现。而且,儒家认为,对个体情感的尊重与恰当疏导、约束,在确立社会规范时尊重个体的情感需要,能够为社会规范作用的发挥提供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也有助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完成,因而情感关怀是社会、伦理、政治秩序的保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学伦理研究主要呈现四种范式,即教学规范论、教学美德论、教学语境论和教学情感论,四种范式各有其自身的价值和限度。教学关怀论以“爱”和“关怀”为伦理导向,以“关怀关系”的构建为伦理基础,以“交往实践”为伦理模式,呈现出关系性、隐含性、专业性、开放性等实践品性,实现了对传统教学伦理研究范式的整合与超越,重构了当代教学伦理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论伦理——伦理概念与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的本义是指人伦关系及其内蕴的条理、道理和规则。伦理是与物理与事理相区别的情理。发现、认识人伦关系中所蕴含的道理,从古往今来无数个体的情感发用中发现普遍认同的情感,“必推其情至于无撼”,并把这种普遍认同的、无撼的情感作为“中道”或伦理的规则以裁量、规范个体或过或不及的情感,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人伦关系的和顺及人伦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就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这就是本义上的“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和“道德”区分不如中国那样细致,故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基本上可以通用。这种广义伦理学把伦理学定义为关于道德的学问。伦理学知识是面向大众生活的,具有理想性、历史传承性、可普适性和知行统一性。伦理学的研究者,同时也应该是他所欣赏的伦理生活方式的忠诚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刚"是以外在的约束或激励,促使教师遵从师德规范,匡正师德行为."柔"是直抵教师的本心,唤醒教师的师德情感,树立师德意识和信念,不断内省,提升师德意志,自觉端正师德行为."刚"的举措是师德建设制度化,具体做法有:系统化的制度、科学化的测评、严肃化的执行等;"柔"的举措是师德建设人性化.具体做法有:集思广益的制度形成、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