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章岚  邢文华  陈勇  张一民 《体育科学》2004,24(8):30-34,49
探讨了不同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的游泳运动对增龄大鼠肾脏 ET- 1及其受体的影响。研究对象为 2月龄和 9~ 10月龄雄性 SD大鼠 ,按体重将它们随机分成 8组 ,分别为安静对照组、运动 1h(6次 /周 )组、运动 2 h(6次 /周 )组和运动 1h(3次 /周 )组。运动组进行 14周的无负重游泳训练。采用放免法测定肾组织 ET- 1含量 ;EL ISA法测定肾组织 ETA- R浓度 ;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肾组织 SOD活性 ,硫代巴比妥酸 (TBA)比色法测定 MDA含量 ,考马斯亮兰法测定蛋白含量。结果 :1)随着增龄 ,肾组织 ET- 1含量明显升高 (P<0 .0 1) ;ETA - R浓度则降低 (P<0 .0 1) ;SOD/ MDA比值的变化没有显著性。 2 )运动后 ,6月龄大鼠肾组织 ET- 1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而 13~ 14月龄大鼠 ET- 1含量明显下降 (P<0 .0 1) ,而且表现为每周运动频率较高组下降幅度较大。 3)运动后 ,原 2月龄大鼠肾组织 ETA- R浓度的变化均没有显著性。结论 :1)随着增龄 ,肾组织 ET- 1含量明显增加 ,而 ETA- R浓度明显降低 ;2 )当增龄诱导的 ET- 1浓度升高时 ,运动可以降低其含量 ,运动对 ET- 1的作用表现为每周运动频率较高组降低幅度较大。 3)运动对肾组织 ETA- R的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4 ) SOD/ MDA比值与 ET- 1和 ETA- R的分泌没有明显的因果关  相似文献   

2.
长期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浆、胸主动脉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浆及血管ET-1的影响。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V)、运动1h组(6次/周)(E1Y)、运动2h组(6次/周)(E2Y)、运动1h组(3次/周)(E3Y),共进行了14周的无负重游泳。测定了血浆和胸主动脉ET-1的含量;血清SOD、MDA和T-AOC;定期测定大鼠体重。结果:(1)运动各组大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2)运动后血浆ET-1浓度均有升高的趋势,但只有E2Y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运动后胸主动脉ET-1的变化没有显著性。(3)血浆和血管ET-1与血清SOD/MDA、T-AOC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结论:运动减轻体重,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运动后,血浆ET-1适度升高,可能有助于加强心肌收缩力;未发现ET-1的分泌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长期运动对增龄大鼠血浆胸主动脉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长期不同持续时间和频率的游泳运动对增龄大鼠血浆、胸主动脉ET-1分泌的影响,选取2月龄雄性SD大鼠作为青年安静对照组,9-10月龄大鼠作为增龄组。增龄组又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方式为无负重游泳,运动时间分别为每次1h和2h,运动频率为每周6次和3次,游泳运动周数总计14周。采用放免方法测定血浆、胸主动脉ET-1浓度。结果:⑴增龄时血浆ET-1的变化没有显著性;而胸主动脉ET-1随着增龄而升高(P<0 01)。⑵不同游泳运动后增龄大鼠血浆ET-1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之间的差异也没有显著性;运动后,胸主动脉ET-1的含量均下降(P<0 01)。结论:①增龄时胸主动脉ET-1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增龄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有关;增龄时血浆ET-1水平没有变化,提示血浆ET-1浓度不能准确地反应胸主动脉ET-1水平;②当增龄诱导的胸主动脉ET-1明显升高时,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浓度,从而减弱ET-1的致病作用;③运动后各组血浆ET-1浓度适度升高可能有助于加强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月龄大鼠进行6周递增性跑台训练,观察训练对不同年龄大鼠骨骼肌中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1)MDA含量和GPX活性随增龄而增加,老年组SOD和CAT明显下降;(2)6周训练后,老年组MDA含量明显下降,SOD、CAT和GPX活性显著升高,中青年组SOD活性明显下降。结果表明:训练能延缓衰老,但同一运动对不同年龄引起骨骼肌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的跑台运动对大鼠长骨生长的影响,为少年儿童的健身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方法:将24只5周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跑台运动组和持续跑台运动组,运动组分别进行为期9周、每周5次的持续跑台运动和间歇跑台运动,后取大鼠后肢胫骨进行骨矿含量和三点弯屈实验;结果:持续跑台运动组大鼠胫骨湿重、干重、骨灰分重量及表观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组的灰分密度值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跑台运动大鼠的弹性载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持续跑台运动组的最大挠度和弹性挠度显著性地高于对照组和间歇跑台运动组;结论:经过9周的运动,中等强度的持续跑台运动能够显著提高大鼠胫骨的BMD和BMc,而大强度间歇跑台运动促进大鼠胫骨骨量累积的作用小于持续跑台运动.大强度间歇跑台运动对骨的韧性和刚性的改善作用显著小于中等强度的持续跑台运动.  相似文献   

6.
模拟运动性骨疲劳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性骨疲劳发生发展过程的机制,为防治运动性骨病和了解骨健康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8周龄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2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3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跑台运动各组大鼠均按照同一负荷训练方案进行.每周动态观察大鼠骨刚度、锝99m标记的亚锡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骨显影、血清雌激素(E2)水平、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大鼠胫骨刚度显著下降,下降比例大概是33%.2)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大鼠左、右侧胫骨/头放射性计数比值均显著升高,胫骨核素骨显像异常,表现为胫骨核素分布不均,局部出现核素聚集.3)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组大鼠血清E2,ALP均显著下降,TRAP显著升高.结论:1)经过4周大强度跑台运动导致雌性大鼠骨刚度明显下降, 99mTc-MDP骨显像异常,出现运动性骨疲劳现象,提示本实验建立的运动性骨疲劳动物模型是成功的.2)在建立运动性骨疲劳模型过程中,血清E2水平发生显著下降,提示雌性大鼠发生运动性骨疲劳与雌激素密切相关.3)在建立运动性骨疲劳动物模型过程中,骨转换指标表现出高转换状态,提示,可以作为监测雌性大鼠运动性骨疲劳发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致抑郁大鼠开场实验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血清皮质醇和前额叶皮质(PFC)自由基代谢及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模型组及应激运动组3组,每组10只.应激模型组及应激运动组大鼠每日进行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1次,连续28天,同时应激运动组大鼠进行4周跑台运动.跑台运动结束后检测所有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及PF区自由基含量,运用开场实验测试大鼠主动活动能力及探索行为,Y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半定量方法对PF区c-fos神经元的数量、面积及灰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1)与应激模型组比较,应激运动组大鼠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及修饰次数显著增多(P<0.01,P<O.05),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P<0.05),粪便颗粒减少(P<0.05);(2)与应激模型组比较,应激运动组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下降(P<0.05),PF区SOD活性增强(P<0.05),MDA含量下降(P<0.05);应激运动组大鼠在Y迷宫训练中达到标准时训练时间缩短,电击次数减少(P<0.05),Y迷宫记忆能力测试中,应激运动组大鼠错误次数少于应激模型组;(3)与应激模型组比较,应激运动组大鼠PFC区原癌基因c fos免疫阳性神经元面移积及数量表达均增加(P<0.05),灰度值虽降低,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跑台运动可提高抑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跑台运动降低抑郁大鼠血清皮质醇水平、增强脑抗氧化能力及上调前额叶皮质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跑台运动对不同月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对不同月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1月龄和13月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1月龄安静对照组、1月龄跑台运动组、13月龄安静对照组、13月龄跑台运动组,其中,跑台运动组大鼠以中等强度进行为期1周的跑台运动;然后使用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大鼠的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在定位航行试验中,两个运动组大鼠寻找到平台的潜伏期要明显短于相应的安静对照组(P<0.01);1月龄跑台运动组大鼠的潜伏期要少于13月龄跑台运动组(P<0.05).在空间探索试验中,两个运动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比要明显多于其相应的安静对照组(P<0.05).此外,1月龄跑台运动组大鼠穿过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多于其安静对照组(P<0.05)和13月龄跑台运动组(P<0.05).13月龄大鼠的两组之间并无差异.结论:跑台运动可以促进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而且,这种作用效果在幼龄期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4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预干预对睡眠剥夺大鼠焦虑样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血清皮质酮含量和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氧化应激水平及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运动组、睡眠剥夺组(sleep deprivation,SD)及睡眠剥夺运动组(SD+E)。除正常对照组及睡眠剥夺组大鼠,运动组大鼠进行4周跑台运动预干预,运动结束后睡眠剥夺组及睡眠剥夺运动组大鼠睡眠剥夺建立大鼠72h SD模型(小平台水环境法),然后运用开场实验及明暗箱探索实验评估所有大鼠焦虑样行为,八臂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结束后检测所有大鼠血清皮质酮及前额叶皮质自由基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半定量方法计算前额叶皮质c-fos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开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测试中,SD组大鼠穿越格数(crossing numbers)、直立次数(rearing numbers)及中央格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减少,粪便颗粒增多;明暗箱探索实验中(Light-dark,LD),SD组大鼠明箱停留时间及穿越次数均显著减少;八臂迷宫实验(eight arm maze tests,ERM)中SD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血清皮质酮水平显著增高,前额叶皮质SOD及GSH-px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增加,c-fos表达显著增强。(2)与SD组大鼠比较,OFT测试中,SD+E组大鼠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及中央格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增加,粪便颗粒减少;LD探索实验中,SD+E组大鼠明箱停留时间显著延长,ERM实验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SD+E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水平显著下降,前额叶皮质SOD活性显著上调,GSHpx活性无显著性差异,MDA含量下降,c-fos表达显著下降。结论结果显示,跑台运动预干预可以减弱睡眠剥夺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焦虑样行为,可能与跑台运动改善HPA轴功能失调、增强前额叶皮质抗氧化能力及下调前额叶皮质c-fos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清MDA、SOD、T-AOC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是探讨不同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的游泳运动对大鼠血清MDA、SOD、T-AOC的影响。将2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1h(6次/周)组、运动2h(6次/周)组和运动1h(3次/周)组,运动组进行了14周无负重游泳训练。运动后分别测定了血清MDA、SOD和T-AOC。结果表明,运动后大鼠血清MDA的变化与运动持续时间和频率有关,每周运动6次的大鼠血清MDA含量下降,而每周运动3次MDA含量没有变化;运动后大鼠血清SOD活性没有变化,但是SOD/MDA有升高的趋势;运动各组血清T-AOC的浓度均升高。提示长期适量的游泳运动,可以提高血清T-AOC,从而降低MDA含量,提高SOD/MDA比值,有利于氧自由基的清除。  相似文献   

11.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冠状动脉CGRP、ET- 1 和NOS 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对大鼠冠状动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3月龄大鼠24只,分为安静对照组、小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运动组采用大鼠跑台运动方式,建立大鼠不同强度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冠状动脉CGRP、ET-1、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安静对照组比较,小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CGRP、nNOS、iNOS和eNOS均显著性升高,小强度运动组ET-1显著降低,大强度运动组ET-1显著性升高.与小强度运动组比较,大强度运动组CGRP、ET-1、nNOS、iNOS和eNOS的表达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小强度运动组和大强度运动组ET-1/CGRP和ET-1/NOS比值均低于安静对照组.结论:运动可引起大鼠冠状动脉CGRP、ET-1及NOS的表达变化,且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因此认为,不同强度运动引起ET-1/CGRP和ET-1/NOS比值的变化可能是运动引起心血管生物功能改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青春期肥胖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建模7周后,选取喂食高脂饲料的肥胖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Oc)、低强度运动组(OL)、中强度运动组(OM)、高强度运动组(OH)。OL、OM、oH分别以15-18m/min、21-25m/min和28-32m/min的强度运动,坡度均为0。,lh/天,5次/周,共干预8周。干预后麻醉大鼠采集血液,测定血浆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8周运动干预后,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运动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O.01);内脏脂肪量及体脂率0M、0H组显著低于OL组(P〈O.05、P〈O.01);血白蛋白OH组高于0c组(P〈0.01)。血尿素氮与血肌酐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实施8周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后,使青春期肥胖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量和体脂率明显降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调节效果更明显。该运动干预能有效调节血浆蛋白与肝肾功能,但不同运动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对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小负荷的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和IL-1β含量的影响。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后期施加2周的心理应激,测定大鼠血清中皮质酮和IL-1β含量。结果显示:①经过2周心理应激后,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②经过8周运动训练后,30min运动组和60min运动组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30min运动+应激组和60min运动+应激组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高于应激组,皮质酮含量明显低于应激组。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减少内源性皮质酮释放,使血液中IL-1β含量升高,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免疫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负荷有氧运动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及心肌AngII含量的影响,为动脉粥样硬化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动脉粥样硬化组(AS);动脉粥样硬化 60min有氧运动组(ASAT1);动脉粥样硬化 120min有氧运动组(ASAT2)。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AngII。结果:AS组与NC组相比,血浆AngII显著升高(P<0.05);心肌AngII显著升高(P<0.05)。ASAT1、ASAT2两组与AS组相比,血浆AngII显著下降(P<0.05);ASAT1组心肌AngII显著低于AS组(P<0.05)。ASAT2与ASAT1相比心肌AngII显著升高。结论:60min有氧训练可以使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和心肌组织AngII降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20min有氧训练与60min有氧训练相比,使该过程中大鼠血浆和心肌AngII升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并不能进一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有氧运动对老年人内皮素-1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皮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旨在了解运动锻炼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6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定心率、血压、体脂和内皮素含量,结果发现经常参加锻炼的老年男性或女性收缩压均比不锻炼的对照组低(P<0.05),锻炼组女性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内皮素水平锻炼组均低于同性别的对照组.比较不同性别内皮素含量,发现女性的内皮素水平有低于男性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性.结果表明规律性有氧耐力运动改善了内皮功能,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从锻炼中获得良好的生理性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耐力运动训练对大鼠心肌ATP敏感性钾通道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强度组、中强度组和小强度组。建立大鼠运动模型,采用RT-PCR技术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心肌KATP各亚基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大强度组和中等强度组Kir6.1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大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及小强度组Kir6.2的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及小强度组SUR2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大鼠心肌组织中未能检测到SUR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结果与PCR结果基本相同,但小强度组Kir6.1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各种强度的长期耐力运动训练可增加KAT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去卵巢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负重强度游泳运动对去势大鼠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及骨生物力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制。方法:取10月龄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A假手术安静组(正常对照组)、B模型安静组(实验对照组)、C低强度运动组、D中强度运动组、E高强度运动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按相同手术方法操作,但不切除卵巢。术后第10周分别给予游泳训练共12周。观察12周后不同负荷强度运动对各组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取左侧股骨,进行骨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游泳运动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强度运动组最大应力、断裂应力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各组最大伸长无显著差异。结论:适宜强度的游泳运动能明显抑制去势大鼠股骨骨密度及骨钙矿物质含量的降低及对大鼠的骨生物力学指标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