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数字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字服务化是解释数字化与服务化双重变革的重要概念,而数字技术如何在其中赋能价值创造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内在机理,结果发现:第一,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遵循“生产要素数字化—数字服务能力形成—数字服务价值创造”的三阶段路径。数字服务价值创造所依赖的3种数字服务能力由赋能机制驱动形成。第二,在基于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平台后端、中部和前端的数字赋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包括生产要素数字化的相互依赖及数字服务能力的相互依赖。第三,产品—服务—软件系统在数字化与服务化之间发挥桥接功能,促进数字化与服务化的价值创造协同。  相似文献   

2.
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实现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方向,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路径充满复杂性与挑战性,现有文献尚未作出有效回答。通过兴盛优选案例研究发现: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经历了开发探索、聚焦验证和复制扩张的3个阶段,分别面临认知瓶颈、资源瓶颈与能力瓶颈,企业相继采取学习型创业共创、整合型创业共创与赋能型创业共创,先后实现了业务在线化、运营平台化和决策数智化。本文提炼出“瓶颈识别—创业共创—平台构建”的路径模型,揭开了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过程“黑箱”,拓展了创业共创理论的应用边界,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产业转型中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问题,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遵循市场经济理论和问题导向法,探索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发现其决定性力量是市场。基于市场的选择,工业互联网的软件集成云架构、大数据分析能力、全覆盖智能感知功能、要素互联互通优势,可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补齐信息化短板、走向定制化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展融通创新。针对工业互联网市场化运作量质仍待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中小企业嵌入工业互联网的意愿和动力不足以及相关人才奇缺等制约因素,提出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核心在于实现市场融通,需要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双向发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激发中小市场主体嵌入上云的内生动力;以市场化方式加强金融支持;发挥融通创新的市场促进作用;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转型研究:演化和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研究议题已经逐渐融入创新、创业等诸多领域,并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针对目前该领域缺乏系统性回顾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对数字化转型领域经济和管理类文献的系统梳理,聚焦数字化转型研究发展和应用场景演变的整个过程,围绕数字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究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基于重要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及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融合程度,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三个阶段解析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演化过程,系统性归纳了数字化转型研究发展的过程及主要应用场景,探索性地提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研究不断演进的三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数字技术应用给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促使产业层面创新理论和实践的转型,推动学术界持续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及其应用情景方向上研究的不断深化;(2)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通过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重构产业的商业模式及战略,推动与数字化转型活动相关的价值获取及创造方式等研究议题的持续展开;(3)数字创新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数字创业成为数字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及数字创新价值创造的重要实践,推动学术界对以“数字”为基础研究的不断涌现。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还对数字化转型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解析。研究内容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发展和产业实践创新提供了知识增量。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数字革命对产业创新产生了系统性的影响。论文基于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分析数字化促进产业创新的机理。研究表明数字化对于创新系统功能提升的作用维度是多元和综合的。论文将产业创新系统功能维度归纳为八个方面,并剖析数字化引发的产业创新的动态特征,主要结论有:知识创造活动体现为融合和再创造过程,知识扩散依赖基于产业知识凝练的算法和模型;数字化通过激发需求、破解产业瓶颈提供了众多创新的机会;平台通过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阻力问题来促进广泛的资源合作,同时通过产业基础设施和共性服务的供给赋能多元创新主体。最后梳理系统功能运行的薄弱与积极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不仅影响现代工作生活,也已渗透到传统产业。文章在分析青海省特色产业链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链与“互联网 ”深度融合的路径——“四位一体”(知识共享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网络销售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四个平台共同支持特色产业链)的新型信息化模式,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研究为“互联网 ”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共生"作为组织与管理研究的重要范式,为多组织及其多活动间的相互依赖问题提供解释。数字化的兴起重构了组织及其活动的交互依赖关系,引发组织共生范式的重审。研究聚焦腾讯公司企业微信组织面向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运行案例,通过系统梳理企业微信对关键客户企业内部情境、产业情境、以及用户情境的数字化实践,提出了基于数字化情境的"连接式共生"的范式。研究认为:数字化情境下组织连接式共生主要基于以消息等为基础的共生单元,并依赖数字化的共生环境实现主体、过程与功能的交互。连接式共生的边界覆盖组织内部到组织生态圈的全时空范围,并基于组织内外协同与用户互通的底层机制实现共生。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内涵及构念,采用探索性纵向案例研究方法,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显示,其数字化动态能力主要包括数字化机会捕获能力、数字化知识耦合能力以及数字化生态治理能力,其形成受到数字资产超网络嵌入、数字化双元创新机制的影响与作用,经历企业场域蓄能、工业场域赋能、全场域使能3个成长演化阶段,具有阶层迭代性,不同层级数字化动态能力支撑不同场域价值生态创新绩效。研究发现更深层次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形成与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2018—2020年公开数据,基于平台理论,引入数字创新能力,考察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形式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影响,又以价值共创理论为支撑,探讨价值主张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相对于采用第三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自主建设平台更有助于促进创新,且价值主张转变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企业通过自身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更有优势进行价值主张的转变,吸引用户共同参与价值创造,从而全面促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科技创新平台在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其价值创造过程仍处于“黑箱”状态,严重制约其发展。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从“感知需求-获取机会-重构配置资源”三个阶段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的分析框架,对4类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进行研究,探究其中的作用因素和价值创造的路径。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实现的路径因平台属性的不同而异,且其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多种微观因素的影响,通过提升多种微观基础,可实现平台的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的发展虽然孕育了众多以互联网为交易或交互基础的新兴零售平台,却破坏了传统零售平台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在新冠疫情的进一步催化下,消费者拥抱信息技术的趋势迫使传统零售平台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本研究通过对红星美凯龙和宜家两个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探究了传统零售平台企业在数字经济冲击下市场优势的丧失和转型路径的选择。研究发现,当环境变化对商业模式的核心逻辑产生威胁时,传统零售平台企业倾向于采用探索式转型,提出新的价值主张和价值创造方式,改变底层活动系统,吸引新参与者并将原参与者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位置边缘化;当环境变化对商业模式的底层活动系统产生威胁时,传统零售平台企业倾向于采用利用式转型,维持原有价值主张和价值创造方式,仅改变底层活动系统,吸引新参与者但原参与者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位置更为核心。总起来看,平台企业与平台生态系统内部参与者之间的互补性、与外部消费需求之间的匹配性是转型的原因也是转型的目标。本研究探究了传统零售平台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不同的转型路径,指出了不同转型路径背后的原因,最终形成的理论框架对零售乃至其他平台企业进行转型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驱动下,产业将以智能技术系统、物联网及服务为基础形成产业互联网。首先研究"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机制,包括"互联网+"驱动的智能产业元创新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此后,讨论"互联网+"促进商业模式变革机理,包括"互联网+"驱动的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及其价值创造机制。研究认为产业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并不稳定,需要平台规制体系对其进行内部制度建设管理和外部市场监督管理;最后,分别对产业互联网发展初期、成长期、成熟期、革新期提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探讨独角兽企业在新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作用,从互联网经济、科教资源、政府扶持政策、经济发展态势等方面分析江苏省培育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的环境优势和现实困境,提出对于引领产业变革和产业新核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而言,持续强化内功与创新,走出相对封闭或受保护的市场环境,放眼全球去参与竞争,并建立独一无二的技术、商业模式优势应成为其终极追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依托高新区打造独角兽企业爆发的主阵地,围绕平台经济构建独角兽企业成长生态圈,构建定制化扶持政策解决独角兽企业成长的现实困境,实施"互联网+技术"模式催生特色独角兽企业等江苏省独角兽企业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旭娜  谭清美 《科研管理》2021,42(11):34-42
互联网环境下的平台型商业模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平台型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逻辑。聚焦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的构成模块及模块关系,构建了平台型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网络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阿里巴巴集团三个发展阶段的价值创造逻辑。研究表明:平台参与者在数量、类型、覆盖区域等方面的增长对平台价值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外部需求的动态响应有助于平台创造新价值;平台核心支撑性业务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范围经济能够从多个方面驱动平台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理解制造企业接受和采用工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显著影响因素,基于整合技术接受和采用理论(UTAUT),并引入价值共创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以来自珠三角地区的245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价值共创功能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用意愿,感知风险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用意愿,便利条件及努力期望对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使用意愿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对制造企业商业模式转变而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也施加了市场必要性。基于海尔1984-2017的案例资料,借助扎根分析,通过分析海尔商业模式的转化演变路径,论文提出了制造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的形成与演化框架。研究表明:开放学习与机会捕获是工业互联网影响制造企业商业模式转变的关键中介;多元化价值主张与对潜在客户需求的满足,制造的批量定制化和供应网络关系伙伴化,是工业互联网支撑下的制造企业商业模式的典型特征;工业互联网自身发展驱动制造企业商业模式沿着“九宫格”模型而演化,制造企业初始特征对此有不同影响。研究揭示了工业互联网演变进程中的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为制造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驱动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杨思远  王康 《科研管理》2023,44(1):26-36
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数据集,探究数字技术提升企业业绩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企业业绩,并且多项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乘数效应显著,尤其是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的深度融合对企业业绩的提升效果最佳。该结论在经过倾向匹配得分、工具变量等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改善成本结构以及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数字技术提升企业业绩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企业业绩的提升效果在大型企业、中国港澳台及外商控股企业表现更好,并且行业异质性使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规划数字化转型路径。本文为数字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8.
周勇  李君  张旭  刘欣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9):174-182
为科学指导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明确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路径和方法,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生态健康发展,提出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开展创新发展模式的通用性方法论。从总体规划、整体设计、实施准备、平台实施、平台应用五个步骤,给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步骤,并通过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采集平台应用评价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我国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现状,为企业明确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痛点和关键问题,科学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施活动并构建相关创新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背景下,龙头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这一新型创新组织模式进行高效的持续创新,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以国内外3类开放式创新平台(非定向研发协作模式、定向研发协作模式以及孵化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开放式创新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三者运作模式和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中梳理出龙头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运行机理和动力模型;同时,基于案例和运行模型分析,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国内其他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平台进行创新活动,以及政府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