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梅园 《生活教育》2012,(9):37-38
“两纲”教育赋予师生关系以新的定义: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是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是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的知己。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发展的主体,视为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允许他们自由发展,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在看似平等的关系中,教师仍是居高临下的;在看似亲密的关系中,学生的心灵仍是封闭的。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老师的唠叨,习惯了心灵的封闭,也习惯性地以“乖乖”的沉默来对付老师的教导。这样的情形仍是屡见不鲜的。这种教导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老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但效果几近为零。要走出这样的迷途,教师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关系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课堂上要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教师首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合乎人性的平等师生关系去打动学生。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健康、自由、愉陕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教育》2003,(11):8-1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站在人与人平等的立场上,教师和学生显然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但长期的师道尊严使得学生之于教师总是“仰视方可见”。新的教育理念将笑颜绽放在教师的脸上。站在尊严的台阶上,学生们可以和教师平等对话。于是就有了学生对教师的“斗胆”指责;有了老师对师生交流方式的改变。教育的“空山”经历“新雨”,让人觉得清新、自然。  相似文献   

4.
新的数学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营造尊重、平等、合作的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
以“趣”烘托平等对话。兴趣是沟通师生之间的催化剂和中介物,平等对话的出现要靠兴趣来烘托。在本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听、猜、唱、演,创设了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学生很喜欢小动物,很喜欢学小动物叫。教师让学生听后进行模仿,激发学生兴趣。随后在学习了书上内容后,教师又进行扩展,让学生说“你想听谁唱歌?”学生就有了选择的自由,与教师的对话就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谢丽  陈虹 《四川教育》2005,(2):49-49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本案例中,教构筑起与学生自由平等对话的平台,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把自己与学生真正平等起来。教师以真诚的爱、真挚的情关注每位学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起学生自主创新的欲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  相似文献   

7.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都看成真正平等的“人”,即师生在人格、教学主体地位上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更要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使学生在人与人特别是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理解、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励、指导,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数学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营造尊重、平等、合作的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王旭 《教学随笔》2007,(12):45-47
(接前期)二是蹲着看学生。刘可钦说:“蹲着看学生,蹲成与学生个子一般高,意味着童心回归。”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啊!教师们的童心回归,就是从成人回到儿童那里,以童心换童心,心里装着儿童。教师蹲着看学生,不只是肢体上的距离缩短,跟儿童接近,追求形式上的平等,而是体现心灵上的跟儿童的平等。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真诚的平等是对话,即使是这样,由于师生之间在知识上、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主体,理解、尊重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主动的发展。一、教师要实现“由师道尊严”“到民主平等”角色的转换在师生关系中,平等的前提是把学生当朋友,教师不是学生的上帝。威廉姆·多尔对教师角色的界定“是平等中的首席”。他认“为教师的作用应从外在于学生转向与情境共存,权威应转入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在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专制者”。从知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  相似文献   

11.
孙振生 《小学生》2011,(1):43-43
课堂教学充满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时,学生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思维活跃,教师传授的知识像涓涓的溪水,流进学生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化为他们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2.
刘建松 《现代语文》2006,(12):29-31
一、背景 《语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进程”。也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本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所以,新课程中又提出:“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本之间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的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意味着学生心态的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会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主体性的凸现,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作用观的回顾与后现代审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其“教师作用”这一价值观支配。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设计师”、“雕塑家”、“助产师”、“园丁”等对教师的隐喻,表现出对教师作用观和教育的不同理解。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主客二分,而是彼此平等共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组织者和理性引导者。教师要有角色转换的意识,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平等交流、互动学习,构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一、教师要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及其对适合自己特  相似文献   

15.
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其实现的条件是: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研究学生的阅读基础和经验;精选并恰当编排阅读文本;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改进阅读评价,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在提供素质教育,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今天,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但已具备了新的涵义。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育以学生为本位;教师由教法中心成为学法的指导。培养创新人才和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课程权利体现在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各个环节。一些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受到专科时期课程政策、标准和理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表现出课程权利的不平等。从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权利界定入手,分析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师生课程权利不平等现状和矛盾的种种表现,提出了实现师生课程权利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多元与师生平等的今天,总是板起面孔让学生退避三舍的教师形象显然已不合时宜,但整天跟学生嘻嘻哈哈,不分彼此的班主任在实践工作中恐怕也会举步维艰。那么,如何树立起使人亲和、敬爱的班主任形象呢?笔者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做到不偏不倚,平等相待,一视同仁,与学生真诚相处、民主相待,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流的过程。其实,这儿所说的“交流”,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交流,而是一种教学交流。首先,这种师生间的交流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交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交流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学生的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