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人们注意到 ,眼动是在阅读过程中的外显活动 ,眼动模式与所阅读的具体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 ,采用眼动分析法对探索阅读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教授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项目“中小学生阅读过程的眼动实验研究” ,并在对他们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沈先生主编的《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一书。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外有关阅读中眼动研究的历史、现状、方法及有关阅读的眼动理论 ,沈先生也对他们借用当代世界用于阅读研究的最为先…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已经跨进到了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不仅令成人眼花缭乱,而且更令当今的中小学生目不暇接。面对如此纷繁的信息,如何使我们的中小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而有价值的信息,以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这不仅是观念的问题、方法的问题,更是实验研究如何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中心主任沈德立教授,从80年代开始,便积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从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购进眼动记录仪,开展中小学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终于找到了打开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眼球运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睛是外界信息进入人脑的主要通道,对其运动情况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早期心理学家对眼球运动(以下简称眼动)的关注开辟了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新领域,相继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1)对眼动基本问题的研究;(2)对在完成阅读任务过程中的眼动问题的研究;(3)对追踪、搜索等高级心理活动过程中眼动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珍 《考试周刊》2013,(95):170-170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本文以随机抽取的36名中学生为例,分别为初二、高一和高二,采用眼动仪记录他们阅读不同文体汉语篇章时的眼动数据,以考察不同年级学生阅读不同文体汉语篇章时,阅读理解水平及眼动特征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02,(13)
●半数小学生阅读方法不对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在研究了学生阅读汉语过程中的眼动发现,近半数学生的阅读方法有待改进。眼动研究是眼动仪记录阅读时眼球运动的轨迹来研究人们阅读状态和规律的。这些实验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方法、习惯、兴趣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阅读中的眼动能反映出阅读中的认知加工。该综述在对阅读眼动研究的历史、阅读时眼动的几种形式、当前流行的几种眼动研究方法以及阅读心理眼动研究的几个模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眼动研究在阅读心理学中介入的贡献与局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汉语双字词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获得信息的快速有效的手段,在汉语文本中,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词汇识别即词汇意义的获得,是指对词汇信息进行编码并在心理词典中查找、提取词条的过程。阅读过程中的词汇识别问题一直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热点问题。词汇识别作为阅读过程的基础,其加工模式是怎么样的呢?词汇识别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都是认知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汉语文本中,95%以上的词汇都为单字词和双字词。而作为汉语文本中数量最多,也是最为常用的词汇类型——双字词,对其识别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对有关汉语双字词整体性加工的研究以及词汇识别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汉语双字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著名心理学家沈德立教授在研究了学生阅读汉语过程中的眼动情况发现,近半数中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有待改进。分析实验数据证明:许多中小学生阅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速度慢、灵活性差。眼动研究是通过眼动仪记录阅读时眼球运动的轨迹来研究人们阅读状态和规律的。实验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在阅读时存在逐字注视、回视多的现象,并且伴有慢速唇读。在一般课外书泛读时,阅读知觉广度很窄,甚至逐字阅读,不会浏览。如果一篇文章后面列有若干问题,大多数学生不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而是从头至尾通读一遍文章,再看问题。这样的阅读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眼动实验法的历史回顾入手,对心理学实验方法的进展及其争论进行了概括总结,进而对《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一书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作了全面谰价。这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心理学界眼动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并且证明了实验方法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眼动研究可以通过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眼动轨迹进行记录以及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眼动指标的分析,进而了解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大脑的内部加工机制。数学学科能力主要体现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数学学科教育中的眼动研究文献分析发现,眼动研究有助于探寻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注意分配及加工策略选择过程。在数学学科教育中针对这些认知加工的特点进行策略教学旨在:培养高效的注意能力、提取关键的表征信息、激发多知识体系的想象力,更好地提高学科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眼动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眼动跟踪记录并分析受试者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眼睛观看的位置和眼球运动的形式。眼动参数包括时间的和空间的两类,最常使用的时间指标是注视时间,而最常使用的空间指标是眼跳幅度。近些年来,眼动技术被引进二语习得研究的过程中,例如英语阅读、听力、朗读、默读、单词识别、句法分析、语篇理解和中英文阅读对比,这些给二语学习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和值得借鉴的实验成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眼动研究方法,考察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词汇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来确认他们在语素理解、语音和正字法加工中缺陷的眼动表现。结果显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多种任务上的正确率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多项眼动指标的结果都有体现。这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语素理解、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缺陷得到了眼动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词切分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把连续的语言信息切分成有意义的单元,以促进文本的阅读与加工。拼音文字中的词间空格起到了词切分的作用;而中文属于表意文字,书写方式与拼音文字不同,没有词间空格。拼音文字阅读词切分的研究发现,词间空格标示了词切分的位置,是词切分的依据,而且,空格有效地引导读者的眼动行为;而中文的文本没有类似空格的词边界的标记,人为标记词边界不能促进阅读,但是人为添加的词间空格能够促进单词的早期识别。关于中文的词切分已有大量研究,但仍存在如下需要解决的问题:(1)对中文词切分的切分依据的研究还没有一致的结论;(2)中文阅读眼动控制模型的构建还不成熟;(3)词切分与初学者学习之间的关系有待研究;(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如何有效处理词切分;等等。未来研究应在以上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中的眼动能反应出阅读中的认知加工。本对近期西方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章主要讨论了阅读中的眼动特征、阅读的信息加工与眼动的关系、跳读中的信息整合的特点、影响阅读中眼动的因素以及两种重要的眼动控制模型。笔对这些方面的眼动研究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眼动记录技术是探讨人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与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文章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时的眼动行为指标进行分析梳理,结合正常儿童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进行比较,探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筛查方法、眼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原因并相应提出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眼动实验获取了听障儿童在阅读图文混排界面时的眼动信息与数据,据此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插图对听障儿童文字阅读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1)左文右图的布局方式更利于听障儿童对文字信息的获取;(2)听障儿童在阅读图文混排界面时,注意力分配较为困难;(3)插图会使听障儿童在文字区域的有意注意受到干扰,阅读过程有所减慢。  相似文献   

17.
5~6岁幼儿在不同阅读方式下阅读图画书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以31名5~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不同阅读方式对幼儿图画书阅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6岁幼儿可以采取自主阅读的方式阅读图画书.(2)较之自主阅读,聆听阅读更有利于幼儿对图画书的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的加工,表现为幼儿能够较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3)在自主阅读中,幼儿的阅读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且更倾向于从图画书中的文字部分获取故事的相关信息;而在聆听阅读中,幼儿借助于成人的朗读,更多的是从图画部分获取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以聋人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了阅读提示对不同类型聋入学生自然阅读和快速阅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阅读策略运用倾向的聋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眼动模式.高阅读策略运用组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注视次数少、眼跳距离大,而且回视次数也少;较之低策略组聋人学生,高策略组学生被试表现出更强的对阅读材料的预期推理能力(自上而下加工的能力);阅读预期是影响快速阅读的重要因素和变量之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夏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它使得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然而,面时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学习者如何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如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批判性地选择、加工,如何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去进行新的创造?这就是信息时代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信息素养。目前随着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我国中小学校园网达到2.6万多个。如何较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潭来帮助学生学习,并通过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当前在美国风行一时的“We—bQuest”课程计划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阵地。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本文从启发思维、激发兴趣与实践训练等方面研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