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紫气东来,钟灵毓秀,玄武湖畔,紫金山麓。青山绿水掩映间,有一"桂仙子"亭亭而立——这就是精致秀美的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名品奇香,自成一格。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清新怡人的校园环境、德艺双馨的名师、欣欣向荣的莘莘学子……让人不禁想起"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督导是服务教育的崇高事业、献身教育的高尚职业、建树教育的至高伟业。教育因有督导而生辉添色、精彩纷呈,督导因为教育而生气勃发、充满活力。站在新起点上的江苏教育督导,既有"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更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自觉,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任重道远的责任感、素质先行的危机感,向着更高更新目标"再出发"。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一生经历颇多,她用独特的"花"意象与自己的生命历程完美结合,读她的"花",就是在读她的人生。本文对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进行探讨,一是她笔下常见"花"的特点;二是她词中"花"的意蕴;三是她选取这些"花"作为意象载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悲剧之因首先在于她缺乏忧患意识与职业规划,一味地享受鲜花与掌声,迷失自我;其次在于缺乏转型意识,一味地"持盈守成",挥霍青春,深陷"解语花"中无法释怀。  相似文献   

5.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描写爱情的一篇特殊的作品,是一篇性格小说。它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只是以简洁明快、典雅传神的文笔突出塑造了一个特殊的女孩,她爱花、爱笑,天真烂漫,不通世故。她出现时"手捻梅花",再现时"自簪杏花",住所满园是花,嫁人之后甚至连家里的厕所也被她种上了鲜花。她笑得可爱、天真。初见王子服"笑容可掬""笑语自去",会见客人"笑不可遏",甚至在举行婚礼时仍然"笑极不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经常借助花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有"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愁,有"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愁,还有"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李清照爱花,常以梅花、菊花、桂花入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及这篇经典的咏物议论词: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  相似文献   

7.
作为"词界女皇帝",李清照的作品颇为引人注目.本文就她的几首咏花词去体会作者在咏花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喜好、情趣、憎恶、哀伤与忧愁,咏叹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君国之忧,寄托深邃,寓意含蓄,意境曲折层深.  相似文献   

8.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过许多的咏花词,不仅花的种类繁多,且不同的时期还以不同的花来反映自身情况。人生的不同阶段与那些花开花落结合起来展现了自己的一生。她喜爱花、歌咏花、了解花,花不仅是她生命的寄托,也是她情感的升华,更是她及性情的写照。李清照词的"花意象"带着宋人的情感亮相于中国古代词坛,她的才华横溢,使得她撑起了文坛女子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9.
<正>我家有个"花痴",当然此"花痴"非彼花痴,而是因为她爱花如命,看见花花草草就两眼放光!她,个子小,小手、小脚,偏偏有一双大眼睛,她说:"大眼睛是为了欣赏更多美丽的花。"真受不了这样的"花痴"!她,就是我的妈妈。妈妈爱花,我们家几乎是花的海洋。推开家门,餐厅、客厅的墙上挂着一组妈妈亲自画的"虞美人"花的装饰画;鞋橱上、电视机柜上、书桌上、床头柜上,甚至窗台  相似文献   

10.
薛宝钗在她的<咏白海棠>诗中,以花拟人,实际上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她自夸身心俱洁,是"淡极"而"花更艳",俨如道德的形象化身.但曹雪芹却委婉喻示宝钗其人"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工于心计,矫情做作,挟德与术收拢人心,不动声色地争夺那"无情"的"金玉良缘".宝钗其人虚伪得"动人",其诗亦虚伪得"动人".  相似文献   

11.
巍巍学府百年荣光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曾被称为"十朝都会"的古都南京以其山水城林和谐相映、历史文化悠久丰厚而闻名于世.百年学府东南大学就位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中,素有"千年文枢"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  相似文献   

12.
鼠标就是"配枪",键盘就是"警车"神探之美名并非虚得,胡怡虹现在每天都要花个把小时在淘宝网上,但是她不是淘宝贝,而是巡逻。"发现可疑的商铺,我们就会把这些疑似商铺的ID上报给淘宝小  相似文献   

13.
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美术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认清自己,了解学生",教师应将自己的极大耐心与爱心投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这样,教师最终收获的将不是单纯的"艺术之花",还有难能可贵的"心灵之花"。  相似文献   

14.
【阅读导引】她文笔洗练而生动,可刚可柔,时真时幻,重情明理。在她的每一篇文章中,我们都能看到每个人或物的生命,都蕴藏着许多不同品质……有人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她就是"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的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  相似文献   

15.
一   有"花开",就必然有"花落",花开的时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欣欣向荣、愉快舒适的感受,而一旦花落,给人的感触则千变万化,有忧伤相思之情,有失落伤感之情,亦有平静顿悟之禅意.   ……  相似文献   

16.
一   有"花开",就必然有"花落",花开的时候"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给人带来的感受是欣欣向荣、愉快舒适的感受,而一旦花落,给人的感触则千变万化,有忧伤相思之情,有失落伤感之情,亦有平静顿悟之禅意.   ……  相似文献   

17.
于漪是我国语文教育界改革的领军人物,获得了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奖章,是100人中唯一的基础教育届代表。她说要"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种使命意识让她始终遵循着"教文育人"的教育思想,将生命之花为教育事业而绽放。纵观她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她践行着"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材观,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科学性"、"教材的延伸"、"敢于打破教材权威"、"让教材‘活’起来"四个方面。于漪独具特色的教材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棵绛珠草     
正如花的女子/静立水边/蹁跹的落叶/在你的身后/洒落了一地忧伤/飘起的衣袂在花中重生。"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样一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伊人,注定要有一个不平的命运吧。是的,我喜欢黛玉,喜欢她的知恩图报。她前世为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下世为人。与宝玉相识、相知,却未待相守便泪尽人亡,魂归花魄。恩已报完,情何时了,难不成三世情缘,再续木石前盟?是的,我喜欢黛玉,喜欢她的坚毅孤傲。生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的她从小便知书达理,绝丽无  相似文献   

19.
爱人如爱花"喜欢"和"爱"的区别是什么?我以为,喜欢花的人会去采花,爱花的人会去浇花。一个"采花",一个"浇花",一字之差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取舍。喜欢花而去采花的人,也许会费尽心思买来精致的花瓶将花放置其中,也许会与朋友对花品头论足以显得主人之高雅脱俗,也许会经常换水并添加营养液,也许会搬进搬出让花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可是,这样的"生活"是花们想要的吗?  相似文献   

20.
一花一世界     
有人说,炎黄子孙自称"华夏"民族,是因为古语中"华"即"花",而"夏"为"大"之意。所谓华夏,花之大也。而文人及其作品,更是与花有着难解的渊源。屈原及孔子都爱兰,屈原在《离骚》自称是种植兰花的大户: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一篇《离骚》七次写兰,六次写蕙。孔子称兰有"王者之香",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他以兰为君子之花,更把兰的地位升到花之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