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自五四时期的兼容现代派文学因素 ,2 0年代中期的与现代派文学互相渗透 ,到 30年代各自在相互疏离中走向成熟 ,直到 4 0年代由新浪漫派小说推进了与现代派文学的融合等 ,其发展过程相当程度地受到在西方相继出现的这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共时性影响。同时 ,中国浪漫主义者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很容易循内面表现的原则深入到人的潜意识 ,从而走向现代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借鉴现代派诗的意象艺术和现代派小说的直觉表现 ,因意象艺术和直觉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它们成为连接浪漫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艺术媒介 ,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民族特色 ,即它是开放性的 ,比西方浪漫主义调子低沉 ,它与现代派文学的边界有点模糊。这些促成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在 2 0年代末、4 0年代和80年代中后期三次向现代派文学分流。最后一次分流是在新时期初浪漫主义短暂回归后 ,人们因信仰危机开始反思个体存在的意义 ,体验到荒谬感 ,从而使浪漫主义超越了自身而整体性地汇入了现代派文学潮流中 ,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至此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2.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五四”新文学时期从西方传入中国文坛的重要的文学潮流之一。但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本土的生长环境及其发展情况来看,本土化后的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了自我独有的特征。通过对浪漫主义思潮的代表者创造社的分析可以发现,“五四”时期现实环境因素和文学家们的存在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人格等,共同酝酿的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独有特质是审美政治化﹑现实化。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美国因广阔山区、沙漠与热带地理环境造就了民族的浪漫主义精神,催生了丰硕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西方浪漫主义促进了中国"五四"新文学,凸显为自由表现和表现自由。通过对同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对比研究,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典型的古典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4.
浅析日本大正文学界对前期创造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文学界对创造社曾产生过深刻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仅是日本某作家或某文学流派对他们具体而微的影响,也不是只简单充当了西方文学与创造社之间的中介角色,创造社主要成员留学于日本大正时代,而大正文学界给予他们最重要的影响,表现在他们文学观与创作倾向的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引导,支持和经验借鉴,他们弃实学译文学是“文化主义”思潮盛行的大正社会文化背景之产物,而大正文学界的一些具体实践,如唯美主义文学,私小说和新浪漫主义,在他们具有唯美倾向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以及早期的小说他作方式的形成过程中,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苏曼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翻译、介绍。这种翻译、介绍,影响并滋养了近现代浪漫主义作家。作为诗僧、情僧、革命僧,苏曼殊身上的浪漫因子在其作品中得到极致展示,他的文字以其典型的主观自叙传色彩、鲜明的浪漫抒情和感伤倾向以及孤独悲苦的漂泊者形象成为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资源,引领了中国近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涌起。无论是翻译还是创作,苏曼殊都可以称得上是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6.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兴起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这种思潮迅即超越空间对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其表现出某些与之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中国作家所处的特定现实环境以及中国民族文化的积淀,又使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更有不同.本文试从浪漫主义的精神与在文学创作上的具体表现、民族文化特征与现实环境等方面入手,对西方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变异、中国新文学中表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特点与西方浪漫主义的相似点与相异点、中西浪漫主义文学家在气质上的本质性差异等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8,(1):39-41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中重要的文艺思潮,在这一时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出现了大量以描写自然为主要题材的作家,从生态哲学的视角看,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生态书写,展现出自然的原初性、生态的和谐美以及生态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坛对西方浪漫主义的误读,主要是在与"古典主义"、"写实(自然)主义"相对立的意义上来界定和阐释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这种阐释模式具有先验的二元对立特征,它导致认识的简单化与极端化,以致歪曲了浪漫主义的本来面目,贬低了其价值.而这又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遭受贬抑的命运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思潮背景、编辑理念、引进现代主义思潮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现代》。论述在20世纪20年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文学思潮近十年的积淀之上,《现代》以多重"现代"的编辑理念创刊,介绍世界文学、推动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浪漫主义时期到20世纪的西方音乐文化──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历程述要(下)蒋振环六、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浪漫主义一词来源于罗曼语,原指中世纪罗曼文学中的诗歌和传说故事,后被用来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或文艺思潮的称谓。浪漫主义思潮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出现...  相似文献   

11.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学现象,具有反封建、反宗教禁欲主义、反对王权专制、反对压迫奴役,要求民主、自由、解放的性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对中国“五四”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皆不相同,因此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与“五四”新文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追求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赴日本留学的创造社小说家借助开放的日本文化环境,在思想意识和文学观念上开启了通向西方现代社会的窗口,确立了反叛传统的生命价值追求。通过“日本之桥”,他们广泛吸纳了西方现代思潮——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等思想文化及文学思潮,形成了以“生命冲动”和“艺术至上”为核心的审美观和文学态度。此外,当时日本社会流行的文学思潮,也显著影响了创造社小说家现代生命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国的留学族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创造社与新月社是两个较为清一的由留学族成员组成的文学社团,因为这两个留学族社团成员的留学地域不同,所以两个留学族社团在结社状况和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这两个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现从结社状况和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这两个方面的比较出发,对中国现代留学族对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乃至对中国社会引起的巨大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从两首诗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98年,一本名为<抒情歌谣集>的诗集问世,宣告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代的到来.浪漫主义文学是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深受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由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不满,并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突破以往研究中将浪漫主义局限于二、三十年代的“社团”“思潮”的传统,以宽泛的理解认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中的诸多浪漫主义因子,进而将对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延伸进四十年代,勾勒出别一种抗战文学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早期小说创作存在着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具体体现在运用独白直抒胸臆、描写梦境幻觉以展示心理、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等方面.究其缘由,作者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及泛神论思想、德国表现主义文学思潮、日本私小说等多种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曾倡导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在《西方美学史》中时刻注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原则,反对“唯经济决定论”,对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有着自己的理解。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朱光潜根据具体历史现实指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同时将其分为文艺思潮运动和创作手法,认为作为文艺思潮运动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不具有普遍性。日本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发展与西方文艺思潮运动的线性发展历程相颠倒,与朱光潜的观点形成映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首先在欧洲出现的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它以众多的作家、作品,澎湃的热情,绚丽的色衫,反映了欧洲整整一个历史时代。直至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各国劳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西欧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革命性日趋消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才逐浙代替浪漫主义文学,但是,浪漫主义作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至今尚未丧失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联系建国后中国文学的人文环境 ,探寻学术界避而不谈的焦点问题 ,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已经衰落 ,主要症结是浪漫主义诗学在当代中国的困境与“宗教现象”的兴起造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在危机 ;功利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与非文学话语的盛行导致浪漫主义文学外在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以中国历史上的言志派散文为根基,在中国社会极为封闭的情状下接受了英国科学、哲学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开了中国小品文写作的风气,并使这种文体屹立于中国文坛,为当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输入了新鲜血液,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