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最早普及高等教育的州之一,在如何建立与高等教育普及相一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方面为美国各州和发达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经验。它的基本制度是,政府确定高等院校的三个层次和各层次院校的招生计划、公立和私立院校确定各层次基本的招生考试和录取标准,学生按学业水平选择高校,高校按标准录取学生。每个层次的考试选拔的标准有明显差异,研究型大学多维度选拔,提供大众高等教育的本科大学要求相对简单,社区学院接受所有通过“离校考试”的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作为我国高考综合改革的第二批试点省市之一,由于其既是教育大省又是考试大省的特殊身份,对于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的推进具有显著的实验价值。山东省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夏季高考改革和春季高考改革、构建高等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有效关照了共性与个性、基础与发展、学生与学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等诸多利益关系,为最终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形成了山东特色,体现了山东智慧。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千年带来的机遇 ,我国的教育应当怎样改革 ?应当如何发展 ?  在广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中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2 1世纪初叶高中阶段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 ,即高中阶段各类教育的结构发展目标如何确定 ?本文拟就这一时期 (2 0 0 1~ 2 0 1 0年 )广西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作一初步探讨。  一、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影响因素  1 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的影响。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影响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快 ,每年高校招生的人数多 ,普通高中的发展就快 ,普通高中 (在校学生数 )占高中阶段教育…  相似文献   

4.
考试是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手段,而招生关系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质量。本刊"考试与招生"栏目,长期聚焦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水平测试及高中、高校的招生  相似文献   

5.
据悉,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教育部称2008年将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广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同时,将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重点放在考试内容改革上,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与国家的高校招生政策密切相关。自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政策历经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革命”时期(包括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在不同时期,机会的供给主体、机会的分配标准、机会的分配方式,以及机会向谁开放、机会为谁所享有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对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7.
信息万象     
南京高等教育5年实现大众化在南京市提出的今后5年推进素质教育20项工作目标中 ,高中及高校招生规模引人注目。按既定“目标” ,今年 ,南京市市区将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到2005年 ,将在全市范围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此外 ,今后5年 ,市属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年均递增4 % ,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口招生比例要达到40% ,到2005年 ,南京市将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全市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30%以上。(《扬子晚报》)六万元可考飞行员执照最近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负责人证实 ,国家已对私人考取飞行员执照解禁。获得…  相似文献   

8.
杨清溪 《现代教育科学》2010,(1):99-102,118
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发展要经历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高校招生制度在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录取标准三个方面各有特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但高校招生制度依然延续着精英化阶段的运行方式。因此,有必要采取适切性策略,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型发展是必然的,预计到2010年,我国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达到15%,但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只追求15%这个要求,而一味扩大高校招生,应以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改革高校招生制度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年底,国家相继公布了4个关于高考改革的配套性文件,与2014年9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相呼应,成为深化高考改革的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新方案)。此番高考改革,无论是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到高校招生录取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科技创新大赛和思想品德突出事迹加分,到取消高校自主招生联考,都意味着多项高中教育、高考办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经历了创立与政治化、改革与错位、深化与协同三个发展阶段。高中课程育才与高考选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高考科目仅是全部高中课程科目的一部分,高中课程标准也只是选择高考内容的依据之一,这导致二者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建议健全高中课程实施的督查机制、增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与作用、优化高考科目设置、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以提升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lications of college admissions criteria on students’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performance in university and their labor market outcomes. We exploit a unique feature of the admissions system at a large university in Singapore,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that has two admission tracks – a regular admission track where admission is based exclusively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a discretionary admission (DA) track where applicants can instead gain admission on the basis of demonstrated non-academic qualities. Comparing students admitted through each track, we find that DA students fare similarly in term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university as marginal students admitted through the regular route. However, they a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optional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college activities and earn substantially higher labor market earnings up to three years after graduation. These results are not driven by the DA process differentially selecting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family background or unobserved academic ability.  相似文献   

13.
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结构性转型,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学生类型的多样化、入学意义的变革、学术标准的嬗变以及选拔原则的变化等。在理论研究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考察有关发达国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与特点,对归纳和总结普及化阶段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整体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国已有21省份加入新高考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是:考试科目设置和计分方式上的改革;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上的改革;录取环节的改革;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新高考的直接背景是贯彻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中观背景是呼应对接高中课改,长远背景是贯彻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发布为新高考改革注入强大动力。改革的总体设计可以用“一体四面多元”概括。深入推进改革,要处理好三对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纵观高考建制70年的政策演变,其大致历经了统招方向的确定、遭遇否定并中断、恢复与科学化探索以及建立新高考体系四个发展阶段。由于高考制度内外部关系的复杂性,高考改革主要遵循三大逻辑,即:以满足“多维需求”为导向的适应性改革逻辑、以注重“积小变大”为策略的渐进式改革逻辑和以坚持“实事求是”为原则的稳中求变改革逻辑。从高考政策的演变特征来看,演变动力实现了由政治主导到多元利益博弈的转变,演变取向完成了由追求效率与科学到强调公平与质量的转向,演变路径基本以由试点试验到全面铺开为主。基于我国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未来的高考政策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综合评价招生将成为高校招生主渠道;二是高考指挥棒将转向引导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是高考制度体系将趋于相对成熟与稳定;四是高考改革将注重构建高质量人才选拔体系。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及其对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其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几经调整和反复,最终形成了由大学入试中心举办的大学入试中心考试与各大学自主举办的个别学力检查并用的二次考试模式。这种统一与多元并重的招考模式较好地兼顾了招生公平性与大学招生自主权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平、效率、自由选择,是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基本理念。澳大利亚"多元与统一"、"灵活与适性"特征兼具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体系,既体现了教育考试的公平价值取向,又为各类高校有效甄别学生入学提供了保障。而澳大利亚高校招生考试中学生自由选择权以及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实现,反映了非资源约束条件下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深化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程。近年来,我国在全国统一高考的基础上,推出了保送生、自主招生等新的招生制度。但是,这些制度所要求的条件很高,学生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一般是具有良好家庭环境和接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学生才能达到,而对农村以及其他低阶层家庭的学生来说,则是相当困难的。因而享受新的招生制度的学生大都是家境较好的学生,农村学生的机会则很少。因此,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各个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使改革健康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教育大国正在崛起,而真正的教育大国需要制度创新来奠定。我们应当探求新的教育改革模式,要解决各级教育的突出问题。在基础教育上,应当强化学校分区、就近入学的原则,将竞争式的高考转变为水平考试。职业教育的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应当是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系统上的并重。高等教育应当突出校长责任,重视学者的学术自觉,构建师生共同治理大学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广东省高职类招生考试制度调查发现,一次性集中考试存在不公平,专业实操考试的科学性、完善性有待提高.其改进措施是:明确高考改革的价值选择;建立多元化的入学标准;实行招考分离,简化招生事务;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