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要洗好碗     
张桦 《吉林教育》2005,(1):69-69
古代有个小和尚.他急于修成正果。一天.他去拜见一个有名的方丈。方丈让小和尚跟他一块吃粥,吃完粥.方丈站起来把饭钵洗洗,小和尚继续吃。末了.小和尚问方丈:“修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方丈说:“就像我。”小和尚又问:“大师也要修行吗?“方丈微微一笑,反问小和尚:“你吃好没有?”小和尚答吃好了。方丈就说:“那么,你去把自己的钵子洗一洗。“  相似文献   

2.
此人照理说是到了德高望重的年纪了,头发已经白得像腊月里的雪,一根黑的也看不见,奇怪的是他的气色很好,他的皮肤不老,其红润与细腻堪比初生的婴儿。他的眼神也不见一丝浑浊,老年人中常见的迎风泪、眼睑毛脱落、眼屎过多的毛病他都没有,他的眼睛在饱览了七十年风霜之后竟然清澈如水,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何以如此?有什么灵丹妙药吗?老人说,有,吃,吃呀,吃出来的。大家并不怎么尊敬他,街上老老少少的人都叫他小三宝,很明显这是一个乳名,小三宝,哪里听说一个老人被满街的小孩唤做小三宝的?可这样离谱的事情就发生在小三宝身上,他的孙子那会儿…  相似文献   

3.
河马张达     
张达的嘴巴像什么?像河马。可想而知,张达的嘴巴有多大。从一年级起,大家就叫他“河马张达”。他在肯德基吃汉堡包,一般双层的汉堡包,一口咬下去就是一半。就算是三层的巨无霸汉堡包,他也能一口咬下一小半来。还有,他吃薯条的时候,不是一根一根地塞进嘴里,他说那样吃,他心里着急。只有一把一把地把薯条塞进嘴里,他心里才不着急。这样一来,经常与张达形影不离的马小跳、毛超和唐飞,在吃东西的时候,都不愿意跟他在一起。原因嘛,可想而知。张达的嘴巴大,舌头也大,说话便有些含含糊糊,不清不楚。他喊“马小跳”是“马到”,中间的“小”字被他含…  相似文献   

4.
张达的嘴巴像什么?像河马。可想而知,张达的嘴巴有多么的大。从一年级起,大家就叫他“河马张达”。他在肯德基里吃汉堡,一般的双层汉堡包,一口咬下去就是一半。就算三层的汉堡巨无霸,也能一口咬下一小半来。还有,他吃薯条的时候,不是一根一根地喂进嘴里。他说那样吃,他心里着急。只有一把一把地把薯条塞进嘴里,他心里才不着急。这样一来,经常与张达形影不离的马小跳、毛超和唐飞,在吃东西的时候,都不愿意跟他在一起。原因嘛,可想而知。张达的嘴巴大,舌头也大,说话便有些含含糊糊,不清不楚。他喊“马小跳”是“马到”,中间的“小”字被他含混…  相似文献   

5.
两面派     
津津吃饭吃得很快?No!摇吃得很慢?No!津津起床能自己穿衣服?No!摇不能自己穿?No!津津很愿意和大家分享?No!摇不愿意?No!……怎么回事?其实,津津既能把饭吃得很快,也能吃得很慢;既能自己利索地起床穿衣,也能赖在床上等着妈妈帮忙;某些时候,他是个爱与人分享的好孩子,而很多时候,他确实很霸道。这些,不过是他在幼儿园和家里的不同表现而已。(湖南长沙鸽子妈妈)你的孩子是否像极了津津,他在幼儿园和家里是否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当你为他的吃饭问题大伤脑筋,向老师大倒苦水时,老师是否会惊讶地回答你:“这个问题他在托班就已经解决了。”当…  相似文献   

6.
唉,这孩子真爱吃零食! 妈妈:这孩子吃饭时最难伺侯。这也不要吃,那也不要吃。真急死人了! 爸爸:是不是因为零食吃得太多了? 妈妈:多什么!今儿就是吃了一块冰砖、两块雪糕、一瓶桔子水、几块巧克力和一点华夫饼干。你给他吃过什么东西了? 爸爸:我只给他吃了一杯麦乳精和几粒糖。睡觉的时候,奶奶把饼干筒放在他枕头旁边,也不知他吃了多少。老师:为什么要让孩子吃这么多零食呢?  相似文献   

7.
我要减肥     
唉,今天居然有个不认识的女孩说我“胖得像猪”。我像吗?为什么我不觉得?我只不过每顿比别人多吃一点点,比别人胖那么一点点嘛,怎么会像……我体重也不过50公斤,没那么夸张吧。上一次称体重时,还听老爸说,我再胖20斤才够他当年的体重呢!怎么会有人这么说我呢?  相似文献   

8.
“垃圾筒”     
每人家中都有垃圾筒,我家也有好几个垃圾筒,客厅里的、厨房里的、房间里的……除了这些之外,我家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垃圾筒”。这个特殊的“垃圾筒”既不能丢纸屑,也不能丢果皮,但他在吃饭时就有用处了,他到底是什么呢?告诉你吧,他就是我的爸爸。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玩得一天,开饭的时间到了,我洗完了手,就坐上餐桌吃起饭来。我先在餐桌上观察了一番,发现没有我喜欢吃的菜,我只能用筷子挟起一筷子青菜,吃了一口,感觉却像芥末一样难吃,立刻就把碗里的青菜放进爸爸的碗里。爸爸什么话也没说,只对我做了个鬼脸,然后就把饭和菜一起放进嘴里,吃…  相似文献   

9.
硬心肠的爱     
儿子降生时只有2.8公斤,名符其实的“芦柴棒”。开始有奶水滋养,成长还算顺利。断奶以后怎么办?孩子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吃饭。为此我根据幼儿营养需要认真准备饭菜,满心希望儿子吃饱吃好。可他像许多厌食的孩子一样,蜻蜓点水般吃了几口,就头摇得像拨浪鼓再也不肯吃了。我警告他,  相似文献   

10.
小家长     
儿子上学后对带长字的“官”情有独钟。上三年级时竞选班成功,回家后笑得像一只可爱猫咪,居然提出家长一职也要加竞选。他全票通过马上就职快就找到感觉了,这不,他对我他爸提建议了———“我家要规定一个学习时间,妈在这个时间也要爱学习不能电视。”好,忍痛不看连续剧,服家长安排给父子俩陪读,幸好快有了成效,常有文章见诸报。每次收到稿费,我都真诚地酬小家长,请他吃汉堡。有一次他:“吃一个汉堡等于20个练习,电视里说有很多孩子没有文,少吃一个汉堡可以送20个本给他们”。我说:“下次不来吃,好吗?”“不行。你努力一点,稿多了,就可以吃…  相似文献   

11.
我们班上有一位重量级的胖墩。现在才读五年级,可他体重已经超过100斤了,你说他以后怎么办啊?他的眼睛本来就很小,再加上他脸上一边有两坨胖嘟嘟的肉,把眼睛挤成了一线天。你猜他是谁?他就是我们班上的姚田太郎。他实在是太胖了一点,我可不是乱说,不光我这么认为,连他自己也这么想。上次我们长绳队练习跳长绳时,他带了“联邦减肥朵朵吧”在吃,有好几个同学都问他吃这个干什么,他说:“当然是减肥口罗!要不然,我跳不动可要拖班上的后腿呢。”因为视力不好他总坐在第一排,就像一垛墙一样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好多同学的家长都要求老师给他换座…  相似文献   

12.
苦瓜是瓜吗?     
昨天晚上,家里吃白兰瓜。我的一个小孙女,还不到三岁,一边吃,一边说:“白兰瓜、哈密瓜、黄金瓜、华菜士瓜、西瓜,这些都是瓜。”我很惊奇了:她已经能自己经过归纳,形成“瓜”的概念了(没有人教过她)。这表示她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凭借概念,进行思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她奶奶问她:“黄瓜呢?”她点点头。“苦瓜呢?”她摇了摇头,并且说明她的理由:“苦瓜不像瓜。”我于是进一步想:我对她的概念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原来在她的“瓜”概念里除了好吃不好吃,还有一个像不像的问题(苦瓜的表皮疙里疙瘩的,也确实不太像瓜)。我翻了翻《辞海》,看到苦瓜属葫芦科。那么,我的孙女认为苦瓜不是瓜,是有道理的。我又翻了翻《辞海》的“黄瓜”条:黄瓜也是属葫芦科。苦瓜、黄瓜习惯上都叫做瓜;而另一种很“像”瓜的东西,在北方却称之为:“西葫芦”。瓜乎?葫芦乎?苦瓜是不是瓜呢?我倒糊涂起来了。前天有两个同乡因事到北京,来看我。吃饭的时候,有一盘炒苦瓜。同乡之一问:“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苦瓜。他说:“我倒要尝尝。”夹了一小片入口:“乖乖!真苦啊!——这个东西能吃?为什么要吃这种东西?”我说:“酸甜苦辣咸,苦也是五味之一。”他说:“不错!”我告诉他...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两兄弟特爱吹牛。一次哥哥说他吃的馒头最大,弟弟就说他吃的包子最大。怎么个大法?几十个人吃了三天三夜还没吃到馅儿,就在他们挖着吃的时候,发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离馅儿还有30里。当然这是笑话,但我想问问语老师,如果真有这样的包子,你吃不?我想不  相似文献   

14.
森然 《小学生》2008,(5):17
从前,有只狮子,名字叫做“糟糕”,因为,他懒得够呛,从来也不肯洗澡。 他头上的鬃毛,像蓬麻线乱糟糟,不用等他走近,你就能闻到臭臭的味道。有一只小松鼠,在树上吃着甜枣,一不小心,枣核儿掉进狮子的鬃毛。  相似文献   

15.
老虎的故事     
儿子和他妈妈星期天到野生动物园去了一趟。回来以后,儿子跟我说,有一种老虎是没有牙齿的,以前他认为老虎非常可怕,现在他认为老虎非常可怜。没有牙齿能吃什么呢?别说吃人了,就是吃根玉米棒也不行啊。  相似文献   

16.
1.午餐为什么要多吃?吃多少?俗话说:“中午饱,一天饱。”说明午餐是一日三餐中的最主要的一餐。对于学生们来说更是如此,一上午整整四、五堂课的知识大灌输,体内热量消耗较大,早餐吃进去的食物已消耗怠尽,能量也匮乏了,渐渐有了大脑不够用了的感觉,这就是大脑向您发出了该吃午餐的信号了。因为,学生们下午还要继续进行学习,所以,午餐就要比早或晚餐吃得稍多一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早餐吃像国王,午餐像王子,晚餐像乞丐!”国家规定:每天午餐应该吃的食物,以9~15岁的学生午餐为例:主食150~200克;禽畜鱼虾蛋等运动性食品75~100克;豆制品25…  相似文献   

17.
寻找快乐     
“什么是快乐?”我问自己。我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于是,我问身边的同学,同学们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我才开始慢慢理解什么是快乐。那则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过得不快乐。他想知道别人是否也和他一样,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国王去问他的一个大臣:“你每天都过得十分快乐吗?”大臣回答国王:“是的,我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那你为什么而快乐呢?”大臣继续回答:“我快乐是因为我庆幸我不像那些穷苦的农夫,吃了这顿饭愁着下一顿。我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生活已经给了我幸福,我不再奢求什么,我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快乐。”国王听后思索着。  相似文献   

18.
我家有一个"小猪"弟弟,他的名字叫寿许喆(zhé)。他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简直就是一只小肥猪。小弟弟胖得像一头猪。他的胳膊像一节白白的藕(ǒu);他的脸圆嘟嘟的,轻轻一按,就是  相似文献   

19.
小猴栽桃     
老熊家门前有一棵桃树,老熊懒得施肥、浇水,所以那棵桃树每年只结一个桃子,幸好桃子长得特别大,足够老熊吃上几天的。老熊家对面住着一只小猴。一天,小猴跑到老熊家去看桃子。桃子真大啊,像个大灯笼,他真想跳上去摘下来,咬上一口,可他知道,这桃子不是自己种的,能多看上几眼也就够幸福的了。“你也想吃桃子?”那天,正在吃桃子的老熊对小猴说,“这样吧,等过几天我把桃子吃完了,你把桃核捡回去玩玩吧。”过了几天,小猴如约去老熊家要桃核。老熊说,他早把这事忘了,桃核已经扔到山沟里了。小猴沿着山沟找桃核,找啊找,整整找了三天,终于在一个大石缝里找到了桃核。哇,这桃核也真大啊,像个拳头。小猴在屋后山坡上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把桃核放进去,又浇水,又上肥。第二年春天,桃树长出来了,小猴开心得又是唱啊又是跳。第二年夏天,老熊也只摘到一个桃子,但老熊早已习惯,也心满意足了。小猴呢?一看见树上的桃子没了,就一直在远处看老熊吃桃,等到老熊快吃完的时候,他就急急  相似文献   

20.
宋代的宰相,就个性和特长而论,那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有最擅长书法的,像蔡京;有最擅长科技发明的,像苏颂;有最擅长"拍马溜须"的,像丁谓;有最擅长讲笑话说段子的,像石中立;而"肚量"大、胃口好、最擅长吃的,则非张齐贤莫属了。张齐贤出身寒微,家中贫困,人却生得牛高马大,欧阳修《归田录》上说他"体质丰大,饮啖过人",会吃、能吃、怕没吃,常常叹息平生从没吃过一顿饱饭。所以,填饱肚子,成了他青少年时期最大的梦想。那时,他唯一一次肚子饱过,是村里大户人家因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